-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儿童的智力发展
数学论文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儿童的智力发展 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就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看,他们正处于智力迅速发展时期,抓好这个大好时机!采取有效的方法,很好地加以培养、能使他们的智力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坚决废除注入式教学 小学教学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往往重讲不重学,因而没有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对几童智力开发的作用。就目前一些地方的教学现状来看,注入式教学仍然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弊病,它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是教师单方面大讲、特讲慨念、原则,一堂课有70%~80%的时间用在讲解上。其间插入些提问,也都是学生依靠机械记忆能够回替的问题。表面看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开动起米。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忽视概念、原理的教和学,把重点放在运算法则的灌输或技能训练上,因而学生只能记住一大串算法,至于为什么要这样算却弄不清楚。这两种注入式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后果却一样。学生对算理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技能训练,也必然是机械训练为主。这样算理与算理之间、算理与算法之间互不联系,使学生越学越困难。由于教师大搞题海战术,练习lO以内的加法也布置上百道作业题,把孩子累得筋疲力尽,这样既损害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又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越学越烦恼。甚至厌恶学习,失去了童年的智力活动中应有的欢乐。 二、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在“形式”上下功夫 使学生学懂概念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思绯过程即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如果不经过这个过程,是断然不能形成概念的,即把概念的定义背得滚瓜烂熟,也仍然是转瞬即逝的身外之物。以分数概念的教学为例,首先要创设相应的情景或提供图象供学生思雏加工,如1/2、1/3、2/3,可用一个整体分为诸部分的图形。按照下列步骤让学生形成分数概念 l.引导学生(按图形)由分析、综合。把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是平均分,而不是随意分,这就是分析:把被分的东西看成一个整体,这就是综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分析到综合,由综合到分析的统一过程。 2.引导学生由系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其基本环节是在分析、综合的过程中运用已知概念“抽出”有关现象的本质属性,这里已知概念足整数除法的“整体量”(整体“1”)、“平均分”(等分)和 “份”(等份)诸概念,抽象出的本质属性是把整体1分成若干等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就是分数的定义,也就是对分数的本质属性所作的概括性判断。 3.概括。就是把现象的诸种属性联结成整体而舍弃本质属性。这里,被分的整体“1”是本质属性,至于它代表的是什么实物(是大饼、西瓜、还是其他什么实物)、什么形状(是圆形还是正方形)或什么数的整体量。则是非本质属性,“平均分”是本质属性,以区别“随意分”的概念,至于平均分的是什么整体量,则是非本质属性。 三、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由已知到未知”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教学规律。怎样让学生依据已知的数学概念,运算性质、定理和运算法则去获得新知识呢? 第一,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规律,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一些基础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先看一看或先做一做,使他们在观察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各做一套直径分别为1、2、3、4、5厘米的硬纸圆片。上课时,让学生用这些圆片在刻度的直尺上滚动一周,并依次记下滚动一周的长度,接着要学生算一算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教师就在他们“发现”这个规律的基础上给出“圆周率”的概念,进而导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这样导出的概念或公式,学生印象深记得牢。 第二,让学生通过综合比较,发现规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发现规律。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有些容易混淆的知识。要注意新旧联系,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各个相似概念的本质特征,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借助细线、硬纸片、方术块等实物的演示,引导学生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进行比较。 第三,让学生通过一艇多解发现规律。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找出条件和问最之同的联系。由于思路不同,列式也就不同,一题多解比多题一解更能开拓思路,进而巩固和发展已学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第四,让学生通过系统练习发现规律。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由于小学生还没有严密的逻辑论证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让他们进行系统练习,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性东西。例如在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教师在学生演算“把分数化为小数”的习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所有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是否一定可以化成循环小数?这些循环小数的循环节的位数与除法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经过学生仔细观察、思维和概括,自然可以得出课本中的结论。 四、抓好模式训练,全面发展学生智力 思维模式训练就是通常所说的思维(逻辑)训练。学生由已知算理到掌握算法,需要有模式训练;已知算理和算法到学会解应用题的技能,需要模式训练;由已知算理到学会新算理,也需要模式训练。 所谓思路包括:(1)提出问题构成思维的方向;(2)运用已知算理开展思维活动推理;(3)推理的特定问题运用己知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步骤,也就是思维的逻辑“模式”。这个“模式”并不是死东西,而是在学生心理活动中会自动运行的“模式”。例如掌握了“9+3”的方法,继续推算“8+4”、“7+5”、“6+6”就迎刃而解了。这个“模式”,实质上就是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特定知识、技能的认识结构或逻辑结构,逻辑结构可能而且必须进行思路训练或模式训练。学生的模式训练是个复杂过程,有赖于多种教学方法的台理搭配:(1)须用直观教具“演示”出已知数的概念的“形象”;(2)教师不但要抓住演示过程讲解概念和判断,还必须讲解由已知推出未知的思路,实际上是紧紧抓住学生的形象思维来引导思路,从而促进抽睾思维逻辑结构的形成,既教会学生“怎样分析问题”;(3)让学生同时动手操作(如数火柴棒来计算“9+3=12”,并伴随操作亲自动口描述计算过程(动口、动手操作过程能有力地促进思路迅速的形成);(4)独立地按照初步形成的思路来计算新问题(口算或列式笔算的技能训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