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巧用数学活动,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论文之巧用数学活动,拓展学生思维 宝鸡市陈仓区实验小学 杜丽丽 数学课堂就是教学加活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活动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组织游戏趣味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课上,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例如:排队是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排排坐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学习“人民币的认识” 这一课,我通过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充满趣味性的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学生在做中学,学习更显自主性。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了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又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学生用12个事先准备好的圆片自主摆喜欢的图案游戏,要求摆得美观、整齐。学生很快就摆出了自己的作品,于是,我让几个学生说说他们的摆法,怎样能看出是12个?你们摆的是几个几?学生经过讨论后总结出:3个4相加、4个3相加、2个6相加、6个2相加或是12个1相加都得12。我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个几”是不同的,但和都是12,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人人获得了成功,个个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完全凸现出来。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 二、组织知识拓宽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 经过讨论,学生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我让学生课后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选用什么样的方法。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说:我有15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5元,就剩下9元了;我有24颗糖,送给姐姐8颗后还有16颗,因为14减8等于6再加10就是16颗了…… 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在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即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又把数学课上获得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组织探究创新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开展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思维方法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对于取对名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一道开放的实验题,“求一个土豆的体积”。学生说:这种形体不规则,没有学过,无法计算。这时,我鼓励学生:“只要用心思考,联系以前学过的计算体积的方法,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的” 。经过小组实践切割、拼等学习活动后,学生举手答到:把土豆放进装水的正方体杯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有的说:先称一称土豆的重量,再把土豆切成正方体,然后测量棱长计算体积并称一称重量,最后比较原有的土豆重量是正方体地瓜重量的几倍,体积就是它的几倍;还有的说把土豆煮熟,压成正方体后再测量计算等。待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拿起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地瓜和小刀,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以求验证。可见,开展这样的实验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为鼓励学生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类似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只有老师的教学创新,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之火。 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得到发挥;把活动的空间留给学生,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是数学课组织活动的有效策略。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活泼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有效的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开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