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如何培养有效率的阅读者
英语论文之如何培养有效率的阅读者 如何培养有效率的阅读者摘要:传统的“自下而上”(bottom-up approach)的教学法在中国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上流行一段很长的时间了。然而,结果却令人很失望。很多学生高中毕业了,阅读水平却非常有限,阅读速度也非常慢。原因是传统得阅读教学错误地理解了阅读的本质。传统的阅读观念错误地认为阅读理解材料包含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所有信息,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被动的、单一的、自下而上解码的线性过程。研究表明阅读材料本身没有为读者提供所有的语言材料,而且阅读本身是一个积极的过程。读者能理解多少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思维的活跃程度以及背景知识。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交流。我们应当采取“自下而上”(bottom-up approach)和“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法。 一、引入自从广东高考采取新的高考题型以来,完型填空、语法填空、阅读理解、信息匹配、任务型写作等题型无一例外地折射着篇章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成为英语教学当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学习外语,阅读的量和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很多学生往往是读得很慢,读到句末却忘记句首是讲什么的了。结果是他们的阅读兴趣下降了,恶果是阅读水平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主要的问题在于传统的教学法对阅读本质的误解。传统的英语教师认为词组是意义的基本单位,词组构成句子,句子构成段落,段落构成篇章。所以教师们以为要“自下而上”(bottom-up):理解单词,就一定能够理解篇章了。因而教师们便忙于解释词组和分析句子结构了。传统的教学法行不通,因为它建立在两个错误的假设上:1)一个句子只有一种层面的意思,这种意思取决于词汇和语法。文章包含了作者想要传递的全部意思。2)阅读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读者只需要线性的“自下而上”理解每个字母到单词的意思就可以理解全文了。二、阅读的新视角。几十年的阅读研究表明阅读的本质和过程跟传统的看法是有差异的。1. 阅读的本质Widdowson(1983) 发现事实上文章并没有为读者提供所有的阅读理解需要的信息。读者需要背景知识来支撑他们的理解。Anderson Pearson(1984) 也认为构成文章的符号只为读者重构文章的意义提供了暗示的信息。2. 阅读理解过程的本质根据图式理论(Anderson Pearson,1984),阅读理解的过程包含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前者要求读者对字母和词组等作者提供的东西很敏感。后者则是读者选择性地理解作者提供的信息。当读者从文章中获取一些语言层面的线索时(bottom-up approach),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即:图式理论,the schema)就被激活了。相关的背景知识被激活了,读者就会积极地进行预测(top-down) approach),如果他们对文章的预测与存在的知识结构相符合,读者就已经理解了原文了;如果不相符合,阅读者就会重新调整他们对文章的预测,直到预测与存在的知识结构相符合(Goodman,1978)。 这些发现已经揭示了读者的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决定性作用。Smith(1978)指出,阅读者有越多的背景知识,就越少依赖词组层面的东西。Widdowson(1979)相信阅读者对文章理解多少取决于他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维的程度如何,以及背景知识的多少。阅读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它是读者和作者思想火花碰击交流的过程。一个好的读者不应该只停留在词组或句子层面意思理解上,而应该从语用的层面上进行理解,从而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Widdowson(1979)。三、阅读教学的启示阅读理解只是运用“自下而上”是不够的。应该与“自上而上”结合起来,运用背景知识进行预测和积极思维。四、如何培训积极的阅读者1.培养学生“自上而下”的意识笔者建议可以通过以下简单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自上而下”的意识。步骤一:A. 笔者在黑板上写一些常用的单词,如bank, book, blue, run, get等。B. 笔者要求学生列出每个词的所有意思。例如:bank可指银行,也可指河堤 C. 笔者问:“bank到底指什么啊?”学生发现没有一个句子或短语根本无法决定。步骤二:A.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句子,如:I’m in the bathroom.B. 笔者让学生回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C.学生觉得他们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有的学生甚至翻译了这句话的意思出来。但这只是根据单词和语法得出得字面的意思。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话可以是请求、命令、建议、安慰、借口和警告等。这才是语用得意义。学生们意识到他们需要更大得语境才能理解句子的恰当意思。步骤三:A. 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以下对话:----What are you doing?----I’ll be out in a minute.B. 要求学生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可以有好多种解释。C.笔者提供一种有情景的解释给学生。譬如,某小孩喜欢上厕所的时候看书。某一次小孩又带书上厕所了,她妈妈问“What are you doing?”那么学生便知道妈妈的提问其实是警告和命令:“你又带书上厕所了。快出来,不要这样了。”通过以上系列的训练,学生意识到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学生还意识到阅读理解加工过程中,“自上而下”起着一定的作用。学生要理解一个词,他们需要一个短语或者句子。学生要理解几个句子,他们需要更大的背景知识。否则,根本谈不上有效的阅读。2.养学生迅速阅读,获取全文的中心思想。一般来说,学生要可以判断文章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广告等。敦促学生首先做出判断。这个判断决定了学生最好使用哪种阅读策略来重新建构全文的中心思想。例如,如果学生判断文章是一篇议论文,那么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problem—analysis—solution)”或议论文的变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评论(problem—analysis—solution—additional comments)”。这样,学生可以读得很快,甚至可以忽略一些没有那么重要得问题,而去直奔主题“problem—solution”。 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重要信息的位置,例如,题目、第一段、最后一段、还有提示词,如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irst…,second…”, “in contrast”, “for example”, “in addition”, “in conclusion”等。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迅速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使得出的中心思想成为对文章深层理解的背景知识了。3.鼓励学生和作者进行交流。一个有经验的作者有他的潜在读者,而且作者会想象他的读者有一定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会预测到好的读者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因此,好的读者会跟作者进行思想交流。譬如,拿一篇议论文来举例,作者的主要观点可能可以用几句话概括。如果作者觉得读者很容易就能接受了,他会只用很少的笔墨来解释。如果作者觉得读者不容易接受,作者就会想象读者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譬如,“这个关键词是什么意思啊?”, “A和B是什么关系啊?”“还有没有其他理论根据啊?”等等。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作者会尽量提供更多的定义、更强的证据、以及清晰的解释。因此读者和作者要进行必要的交流,当读者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读者就可以判断作者的思路如何,作者的分析如何,是满意呢,还是完全不可接受等。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进行批判性的阅读了(critical reading)。4.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想带进阅读理解过程。学生把自己的思想带进阅读的过程需要很大的勇气。学生犹豫是因为学生担心一旦这样做就会做题不客观。曾经笔者写了“Suddenly, a beautiful woman appeared” 在黑板上,问学生如何理解这句话,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答案千奇百怪。但如果学生能把自己的思想带近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思维就可以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真正的意图。5.鼓励学生巧用上下文,推断生词的含义。 如果学生阅读时,一碰到生词就查字典,这样既影响了阅读的速度, 也会令学生“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从而影响了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同义词、近义词(如:or, like , as…as, the same as)、同位语、反义词、标点符号(如破折号、括号)、定语从句、信号词(如: be, be called, means, be defined as等)、举例法(如: such, such as, like, for example,for instance, especially, include, consist of)、重述(如:or, that is, in other words, to put it another way, i.e)、生活经验、 生活常识、 逻辑推理(对比关系、因果关系等)、句子的另一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的意思 等来推断生词的意思。6.鼓励学生平时多练,多增加背景知识。首先多听(精听、泛听)。听是有声语言,有声语言比无声语言更为生动,活泼,动静结合,刺激人体不同的器官,使人体大脑细胞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有助于人脑对知识的吸收。多听,学生的背景知识也可以日积月累地增长。其次,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是有针对性的,是为摄取知识,摄取信息,过滤信息等而阅读的。这种阅读会增加学生的有意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泛读促使学生多接触各种体裁、题材,真正做到见怪不怪,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大无意注意,感受各种文体的特色,增大语言的接触面。这两种阅读,都会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培养有效率的阅读者。但是对于一个英语是外语的学生而言,英语的阅读速度大多数都不及母语的阅读速度的。因而,学生还应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天文、地理、化学、物理、时事等背景知识都要摄取一些,不要将英语学习作为纯语言的学习。7、指导学生掌握其他的解题技巧。学生要参加考试,因此教师也有必要指导学生一些有关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阅读理解主要考查6种阅读技能:1)理解主旨和要义;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含义;4)做出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其次,指导学生干扰项的设置通常为:以偏概全、扩大或缩小范围、正误并存、偷换概念等。答题时,可先通读文章,再读题目,最后答题;也可以先阅读题目,再读文章,最后答题。后者是先扫读题目,将特殊疑问词,如:who, what, which, how, when, , why, where等连同key words(关键词),如动词、名词、代词等记忆在脑袋,然后进行预测、判断、和推理等,一旦碰到跟题目相关的段落或句子时,放慢速度,前顾后盼,细心揣摩,可借助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关联词等,最终摸清段落间、句子间、词组间的暗示关系、逻辑关系等,直至推出个所以然来。若果出现非常棘手的选题时,则跳过这题,先做下面一题,最后才回来搞攻关战。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阅读理解题命题时的常用语,和教导学生平常注重扩大词汇量,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五.结论为了培训有效率的读者,师生必须理解阅读和阅读过程的本质。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阅读方式,鼓励学生激活背景知识,和作者进行积极的交流,以便使阅读成为有趣和有意义的过程。 参考文献1. 黄丽燕,2007,“新课程英语高考备考策略体系研究”,《广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报告》。2.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008,《高考备考指南 英语专题训练用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3.Nunan,D.,1991,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A Textbook for Teachers. New York: Prentice Hall.4.Smith, F., 1978, Read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5.Widdowson, H. G., 1984. “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Aslderson. C. Urquart, A. H. (eds.), Read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ondon: Longma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