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让日记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日记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语文论文之让日记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 ‎ ‎ ‎  滨海二小  李显波 ‎  【摘要】作文应该是学生心灵的释放和充盈的过程,应该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活行为,它与人的思想、情感有着最真实、朴素的联系。日记的形式、内容都比较自由,这就给了学生一个自由的天空,使他们能够自主地、有创意地表达,从而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  【关键词】生活需要  自由  体验  展示 ‎  “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连最主张庄严典重的欧阳修也说“作文之体,初欲奔驰。”自由日记就是提供给了学生一个有效的途径。‎ ‎  一、还学生自由的习作空间 ‎  “我手写我心”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流泻。我们的要求太多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压抑学生的创作欲望。我们应该还给学生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学生才能表真情,吐真言。‎ ‎  1、自由日记,自由表达 ‎  其实,即使在古代,对于蒙童的作文训练,也是主张“先放后收”的。所谓“先放”,就是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写,不要先讲技巧、章法这些抽象的知识,使孩子对作文产生畏惧感。而放胆让学生去写,可以率性表达,从而亲近习作活动,进而产生习作的兴趣,至少不易厌倦。等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要求精练严谨。‎ ‎  日记一般自由选材,内容上不做过多要求。可以是平常生活的琐碎记录,也可以是心里愤懑的无序表露,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让日记成为学生宣泄、调节情感的途径,让学生做自己心境的主人。表达方式也可自选,可以是诗歌,可以是书信。虽说是自由日记,但有时也会结合学生情况写一些同样材料的日记,比如学校里开展了一些活动,一篇课文学完后有统一的作业,以提供学生写作素材的形式完成日记。‎ ‎  2、注重自我修改与互改 ‎  《孙子兵法》有云:“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孩童学走路,没有一个父母是从教方法人手的。正如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应当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去积累体验。教师批改多就少改,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作文是脑力劳动,凝聚着习作者的心血,闪烁着他们灵感的火花,学生渴望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得到认可。美国心理学家杰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因此,教师在批改学生日记时,要真心地“‎ 网开一面”,评语中字字句句要三思而落笔,千万不要做冷峻评价,要对他们的内心感情表示理解、安慰之或鼓励之,采用闪光点批改发,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殷切希望。‎ ‎  在小学阶段,学生也可以在自我修改和互改中学习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在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写作兴趣,有了成就感。在进行自我修改修改和给同学的文章修改的第一阶段都有修改的基本要求:一是修改出错别字、标点符号,二是修改语句是否通顺;第二阶段的修改要求一是把认为写得出采的地方用波浪线表出来。在修改处和标出的亮点出要写上修改人的学号,这样可以让修改人更加认真负责。对于统一材料的日记,在写之前,可增加一个要求,在修改中就可作为修改要求之一。二是用语言文字在旁写出精彩的理由,学会欣赏作品。修改的第三阶段是在进行欣赏赞美的基础上能帮助别人修改,发现写作技巧上的问题,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自由”“无拘无束”的激活过程,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优化过程,儿童的心灵之花就会自由绽放。‎ ‎  二、给学生生活体验 ‎  写作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之一,最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可是,提起作文,学生感到头痛,无话可写,无情可抒,无理可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缺乏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只有多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时才能文泉思涌,下笔鼓汩滔滔,如有神助。‎ ‎  1、泉源不枯,溪水不停--抓住生活细节 ‎  《新课程标准》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很多同学写作文没材料,最大的问题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不为之所动,没有什么感受,也许在别人看来是很好的写作材料,但他却不觉得有什么可写--心里没话可说,还有什么作文可写呢?写作素材就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关键是他们是否想把它写出来。俗话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是高手,所以在平时,我们教师要引导,让他们会观察,会积累。‎ ‎  有一次,我在上午提醒学生下午要进行测试,并告诉他们哪几块内容可以复习一下,学生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没问题。到了下午测试,很多学生都露出了后悔的神情,这些题都是老师上午提醒要复习的,自己却没看,复习的学生非常得意。交卷后他们有很多话想说,抱怨的,得意的,后悔的。我就让学生把这次考试的经过感受记录下来。同学们随即拿起笔刷刷地写起来。‎ ‎  好人好事也是写作素材。下了一天一夜的雨,离学校不远的小路又积水了,很多学生必须走这条路上学。缪洪富同学穿着雨鞋把过不了的同学一个一个背过来,有好些同学是亲眼看到的。我就让学生把亲眼看到的或亲耳听到事情经过写下来,读给大家听。‎ ‎  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让学生明白,写作素材就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  2、玩得痛快,才写得有味--记录活动过程 ‎  张化万老师有一个观点:玩得痛快,才写得有味。要写好作文,首先得爱生活,小孩子就要爱玩会玩,不会玩的人第一不会有情趣,第二不会有创造性。只有爱观察,才会有感情,才能捕捉到想写会写的东西。只有爱生活,投入生活,用全身心去观察感受,才能寻找到生活的美以及各种活动的乐趣。‎ ‎  《摔鸡蛋的学问》这节作文指导课张老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把鸡蛋从四楼摔下去,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课不破。这种让学生独立实验研究在前、自主习作在后的教学安排,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样有趣的教学内容,当然能深收学生的欢迎。我也让学生回去试一试,并把活动过程写下来。看着日记,我看到了他们的认真,这不是为我而写,而是为自己写。活动的过程描写得很具体,心理活动刻画得也很细致,让读者身临其境。‎ ‎  既然“玩”是好方法,我们教师可以经常找学生有兴趣的活动,让他们玩得痛快,写得轻松。比如“踩报纸”活动,上课铃响了,拿着几张报纸走进教师,我没问,学生就已经好奇了,当我问:“谁知道老师的报纸是干什么用的?”这时,教室里可热闹了,有的说看新闻,有的说剪纸,他们怎么可能猜得到是用来“踩”‎ 的呢?当说出用途的时候,他们更来劲了。小组开始讨论怎么站才能让小组成员都站在报纸里面,开始站的时候他们都发扬了团队合作精神。玩得痛快才能写得有味。这样的作文课,学生没感觉困难,就是把刚才高兴、激动、有意义的活动记下来。‎ ‎  玩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形式,也不仅能增加作文的素材,还是他们认识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主要渠道之一,更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以及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发挥创造的载体。这种“玩”具有探究意味。‎ ‎  三、为学生搭建交流、倾诉的舞台 ‎  1、交流的桥梁 ‎  朱建人先生在《生活通过作文》一文中指出:作文就是作文,只要一个学生他能用文字得体而贴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文通字顺地记载下需要记载的种种信息,足矣!对于学生来说,作文既是一个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习得过程,同时也与成人一样是一个自我表达的真实需要。但在当今的作文教学中,由于我们过于强化前者,以为写作只是一个语言操练的过程,而没有自我表达的需要,因而,多少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摆脱不了语言主义的干系,往往把语言习得的要求当成了作文训练内容的全部,这种作文教学现象应当引以为戒。作文只有从“框框”和“技巧”中解脱出来,才有可能形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界。‎ ‎  写手写我心,作文可以为自己的需要而写。学校要开家长会了,我借此机会把对父母想说的话以书信的形式写下来。家长一坐下来就拿着孩子的信认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孩子们写给他们的信后,都很感动。我也给家长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让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题目就是--《孩子,我想对你说》。第二天,孩子们把家长的作业交了上来。我把家长写给孩子们的信都先看了一遍,差不多家长都写了看了孩子给他们的信,都觉得孩子长大了,能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家长也都提出了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以成绩来回报他们。信都写得很感人,我觉得这次家长会架起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桥梁。‎ ‎  教师想要了解学生对教师的看法或者想知道学生需要怎么样的教师,教师可以布置《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题,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文章中了解想要知道的情况。平时,学生有什么想对老师说的话也喜欢用这种形式传达,这也架起了师生之间的桥梁。假期结束,可以让学生任选一个话题,信笔直书,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不过要写真话、实话、心里话。‎ ‎  2、认真对待学生的倾诉 ‎  当学生知道自己所写被老师所重视的时候,他就愿意写,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都写出来,这样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学生日记中的内心倾诉,成为他们的知音,让他们感觉到写作的意义。‎ ‎  例文:‎ ‎  我来批评老师 ‎  星期五,好像是最后一节课,方老师对郑一说:“我已经打电话给你的爸爸了。”我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公园,我和郑一一起玩。过了很长时间,我听见了郑一的一句话:“我今天可能回不去了。”我马上问道:“为什么?”郑一说:“这样一点小事也告诉我爸爸,如果我爸爸告诉妈妈的话,妈妈可能会打我,不打我的话也是骂我。”一会儿我看见郑一哭了,我第一次看见他哭。可是,一会儿,又笑了。他这样子我真担心。老师,您不要说我没大没小,我说一句:大家都有尊严,以后不是十分大的事不要打电话给家长了。‎ ‎  这是我们班陈灵杰的一则日记,我没想到自己的那么一句随意的话竟会引起这样的后果。而且他的日记第一次写得那么连贯,而这第一次竟是替同学打抱不平。随后,我就在他的日记本上回了一段话。‎ ‎  陈灵杰:‎ ‎  谢谢你提醒我。我很明白,打电话告诉家长是一个下下策,那只说明老师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寻求家长的帮助了。其实,郑一过多担心了,我打电话给他家长只是告诉他们以后家长签名之前最好能看看作业是否完成,不要遗漏。你最后一句话我有认同也有不认同的地方。认同的是你们每个人都有尊严,不认同的是“不十分大的事不要打电话给家长”。怎样的事才叫“大事”‎ 呢?当然,以后如果我们师生能解决的事尽可能不打电话给家长。不过,如果是好消息,你不同意我也要打哦!再次谢谢你的批评!‎ ‎  就从这一次日记后,他的日记明显比以前通顺、流畅了,写的内容也是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的事。我没想到这一次师生之间的书面交流对他会产生这么大的变化,这变化的原因就在于他找到了写作的意义。当写作成了学生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也不觉得这是在写作文,只是把心里的话通过手写下来而已,不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我宣泄的快乐和轻松,是一种情感喷发的畅快和平衡。这样,学生的个性才得以张扬,创新才不断地涌动。‎ ‎  三、给学生展示的时间和空间 ‎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如果学生在习作中也能有这样高涨的情绪,那学生也就乐写、善写了。所以对于学生的作文可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赏评;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发表;把自己的作文成为“成长记录”作为童年记忆。‎ ‎  1、赏评 ‎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人赏识,所以我们不能让学生的日记就这样写完就过,要给学生的习作创造展示的机会,让别人分享他们在习作中成功的喜悦。当他们觉得自己的日记有欣赏的价值的时候,就会激起下一次的写作欲望。每一次发下日记本,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翻开日记本寻找,寻找什么呢?寻找教师做的小记号--小五角星。标有此记号的表示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学生在为同学修改时用波浪线标出了精彩的字、词、句等。教师就在这写精彩之处把一些有特色的画上五角星,还有在题目旁画上五角星的表示全篇读。发下日记本后学生就开始期待,期待“日记赏评课”。 除了精彩的日记外,还进步大的日记也有朗读的机会,让大家知道该同学在进步了。同时也接受别人的帮助,怎样改可使文章更出色。‎ ‎  2、发表 ‎  我们中队为“小书虫中队”,所以在我们教室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息。我们把优秀作文尽量让更多的同学来欣赏。在教室的墙报上有《小书虫的故事》一角。这是在五上年级第一组习作的内容,我们把学生与书的一一小故事展示在中队角旁。还有《虫虫乐园》,这是小作家的成长摇篮,把学生的优秀日记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我们把一学期的学生的优秀日记编汇成册--《小书虫的故事》(附件1),这是“书虫”们的结晶。里面收集了学生的喜怒哀乐,每位同学在我们共同编制的刊物上都能找到自己的佳作。最少的学生有三篇,做多的有十五篇,总数为125篇。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对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让学生主动投稿,学校的广播站,一些小学生杂志等等。‎ ‎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肯定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小学生这样的欲望会更强。教师如果抓住了这种心理需求,积极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条件,将激发学生的荣誉感,提高写作水平,使写作自然而然成为一种需求。‎ ‎  3、成长记录 ‎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给自己留下成长足迹。当一个学期结束后,给自己的日记本加上封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这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了。里面有同学和老师修改的笔记,有诚恳的评价,这是多么有收藏价值呀。作文,给了学生轻松表达的机会,这是生活的积累,这是交流的需要。童年的体验虽然幼稚但不失金贵,因为在以后的一辈子中再也无法重演。对于学生自身来说,这是朵朵可供毕生回忆的“朝花”,对于关注未来的人们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份献给明天的礼物!作文,让它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成长的足迹。‎ ‎  参考文献:‎ ‎  1、《小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   朱水根 编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  2、《“儿童作文”教学论》周一贯 著 宁波出版社 ‎  3、《小学语文教学》2008、4‎ ‎  4、《小学语文教学》2008、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