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心得)之网络环境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网络环境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技术论文之网络环境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 ‎  信息素养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其外延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的内容。本文简要阐述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和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就如何在三维的校园环境中展开信息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地探讨。 )‎ ‎  当今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所以现代教育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即成为了一种文化。中小学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时代发展对教育的现实要求。本文拟从信息素养的内涵、教育目标、能力构建要素和培养途径上,探讨小学信息教育的新思路。‎ ‎  一、对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内涵的界定 ‎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具体含义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如Internet等)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它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未来信息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包括传统媒体(如书、报、电视)教育,还包括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 ‎  二、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校园网络的关系 ‎  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立足于促进小学生的精神发展、道德观念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和文化素养发展这样四个发展目标上。现代校园网络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设一种浓厚、健康的氛围。具体表现为:‎ ‎  1、通过校园网络促进中小学生的精神的健康发展。它主要包括在海量的网络资源中对自我意识、潜能和对自身优缺点有一定的认识,产生自身的求知欲,能够试图用网络中得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难题,具有初步的批判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意向,而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充实和发展。‎ ‎  2、通过校园网络促进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发展。它主要包括学生主动地或被动地(在教师安排的网络教学中)理解对与错、懂得关注他人、作出负责任的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 ‎  3、通过校园网络促进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它主要包括利用网络培养交流、合作、理解的基本能力,培养一种主人翁意识和渐增的参与意识,对自己集体、学校、生活的社区的进步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 ‎  4、通过校园网络促进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发展。它主要包括通过网络辅助学习,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学习的过程中能根据需要寻找和搜索相关信息,整理、分类、排序、比较和对比信息,培养推理能力、调查能力、创造能力、评价筛选能力。‎ ‎  三、利用校园网络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几种有效的途径 ‎  1、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中,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前提。‎ ‎  我校为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配有一流的校园网络硬件设施,学校并自行开发了网络信息化管理办公平台、图书管理/借阅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校园网络一体化电视台,建设了学校资源库、课件库、电子图书库,溶入到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师生员工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网络的气息。学生、教师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同时丰富多彩、清新健康、开放现代的开放式校园网络文化又是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与教师的催化剂。‎ ‎  2、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各方面的能力。‎ ‎  它主要包括利用网络培养交流、合作、理解的基本能力,培养一种主人翁意识和渐增的参与意识,积极地参与到集体、学校、生活的社区的进步发展的建设中去。‎ ‎  我校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中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媒体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 ‎  3、学科教学中普及信息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多方面的潜能。‎ ‎  在学科教学中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推进网络教学,探索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努力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评价时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  我校除两个专用多媒体教室外,计算机网络进入了每一个教室,并建有四个网络教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及学科整合打下了物质基础,信息化的教学寓教于乐,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学的知识更多和更广,节省学习时间,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  4、开发校本课程,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 ‎  培养学生基本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其个性及时得到发展。在课程的自主选择中,发现学生潜在能力的火花,通过个性化知识的掌握,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在课程的自主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发布能力,学会学习,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 ‎  组织信息技术能力较好的学生,以个人网站、班级网站、小组合作专题网站为形式发布网页,利用班级网站介绍本班学习生活情况、先进事迹提供班级间、师生间的交流,利用个人网站展示学生自我风采,张扬个性,利用专题网站丰富知识,和百科知识整合,辅助学习,为其他同学提供专题知识。‎ ‎  5、开设电子阅览室,加强学校电子图书馆建设、计算机网络化建设 ‎  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提供了信息资源的保证。使用时向学生传授有关查找、检索信息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熟悉各种信息源(包括电子图书馆、因特网等)的使用规则和方法,让他们在拓展视野的同时,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识别能力、信息检索技能等信息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  我校建设有60G容量的电子图书馆,收集了数万余册,包括古今中外名著、学习教程、英语读物、报刊精萃、影视精品等等方面,并开放电子阅览室,让学生领略到网络这一先进媒体的魅力,并利用它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科学视野。‎ ‎  6、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供师资保证。‎ ‎  一个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获取该学科发展研究的新信息,就会影响教学内容的更新,甚至还会所一些已经过时的观点传授给学生。一个自身缺乏求知欲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无法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的。‎ ‎  我校领导认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抓好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继续教育,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两年来,我校已开展全员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七次,累计八十四学时。教师自己也在教学之余不断地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信息源从中获取新信息和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不断地优化教学,探索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并且成立了教育研究会,通过学习、研究和交流,了解当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造就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