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应对高考命题趋势,作文体现自我意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应对高考命题趋势,作文体现自我意识

语文论文之应对高考命题趋势,作文体现自我意识 ‎ ‎ ‎ ‎  温岭市城南中学   王凌志 陈念晓 ‎  摘要:本文对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做了研究,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近年来愈加重视对学生作文中自我意识的考察,反对虚假作文、为文造情,主张学生作文应体现鲜明的“自我”色彩,结合教师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应对措施。‎ ‎  关键词:高考   作文  自我意识 ‎  高考语文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作文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审题不准确,立意不鲜明,构思有缺陷,作文写得内容空洞、华而不实,过于注重形式上的包装,忽视了内容上的把握,而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给学生很多看似实用实际却是鸡肋的套路、模式,把作文当作是解数学题,来料加工,过于侧重技术化操作,造成一些学生甚至本来语文素养还不错的学生越来越不会写作,更别说是得高分,网络时代下的作文能力日渐退化,这不能不说是语文的悲哀。‎ ‎  也许我们会说,这是学生知识涵养不够,积累不丰厚,这当然也是事实,但是仔细去推敲,发现不尽如此,笔者比较了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发现了作文命题的若干趋势:‎ ‎  一、作文命题中出现“我”字的次数明显增多 ‎  2007年辽宁卷以“我能”为题作文。2008年没有出现带“我”字的作文题,上海卷却以“他们”为题写文章。2009年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我与故事”;天津卷“我说九零后”。这些作文命题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学生讲述的、议论的一定要与自我有关,陈述自我体验,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我手写我口,充分展示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作文是自我生命的表达,摒弃了自我的作文是肤浅的文章,作文命题中“我”字次数的增多,明确了作文中要表达个体真实情感体验、体现自我意识。‎ ‎  二、作文命题中隐含自我的因子 ‎  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作文;山东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作;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或“语文,要说爱你不容易”,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文;重庆卷结合自身体会,写一篇高考体会文章;安徽卷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文章。‎ ‎  2008年高考作文:江苏省以“好奇心”为题写作文;浙江省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文章;湖北省以“举手投足之间 ”为题写作文;天津市 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安徽省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作文;广东省以“不要轻易说‘不’”‎ 写作文。‎ ‎  2009年高考作文:湖南卷“踮起脚尖”;江苏卷“品味时尚”;福建卷“这也是一种_______”;湖北卷 “站在_______门口”;四川卷“熟悉”。‎ ‎  这些作文题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出卷者的命题意图,引导学生对自我、他人、社会生活的思考,在话题或题目中隐含着自我的因子,在审题立意中要加入一个“我”字,才能更好地切入题旨。‎ ‎  三、作文命题中要求发表看法、观点及自我认识 ‎  2007年高考作文题:北京卷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写作文;陕西卷看图作文,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站了三个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人异口同声说“出事了”;天津卷高考作文题“有句话常挂嘴边”;重庆卷作文题“酸甜苦辣说高考”;海南卷话题作文“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  2008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一材料作文、陕西卷的材料作文和四川卷以 “坚强”为题的命题作文都跟“5·12地震”有关;2008天津市高考以“人之常情”为题目写作文;福建省根据阅读材料立意命题,三个人进入商店,一个人说,我喜欢喝甜果汁,另一个说我喜欢喝苦涩的咖啡,最后一个说我喜欢喝淡淡的矿泉水。以此立意构思作文。辽宁省阅读材料写作文,给的材料是有关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  2009年高考作文题:江西高考语文作文题,以一个社会热点兽首拍卖,要求写一篇议论文;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陕西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材料--小动物学游泳而引发的评论;福建高考语文作文是半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_______”。‎ ‎  这些作文题都明确要求学生提出看法或发表评论,对事物陈述自我认识,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思考。‎ ‎  总而言之,在高考作文中逐渐加强了对学生自我意识的考查,这是不折不扣的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作文的训练,尤其是作文中展现自我意识的训练。如何应对高考的新趋势,有效提高学生高考作文分数,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  一、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自我意识 ‎  语文老师应当想方设法在课堂中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多交流,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交流,更应是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交流,交流对文本解读获得的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而把视角引向语文课堂外,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表达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亲情、友情,家庭生活,客观真实的心态和眼光去看世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积累·整合”中提到:“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的积累在很多人片面的认为仅仅只是语文知识能力是哪个的积累,实际上还应充分整合融汇主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表达与交流”提到:“1.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教授苏轼的《赤壁赋》时,有这么几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丰富的生活感悟及人生历练虽没有成就他的仕途,却成就了他的文名。他借主客问答而抒发了对生命易逝英雄不再的叹息,又用这两句名言以旷达的姿态来解答,笔者就有意识地借“变”与“不变”两个概念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对生命与外物的思考,使其领悟短暂与永恒不仅是时间上的概念,更应是人生价值上的一种尺度。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就“仆碑”和“游华山后洞未能尽兴”两件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少些“谬误”,要想学生“有得”,就得引导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真实的感受和思考。‎ ‎  二、引导学生对社会人生进行思考渗入自我意识 ‎  多去关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哥本哈根会议引导学生思考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的议题,湖北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思考李连杰等名人加入外国籍是为国争光还是为国丢脸,手机贩黄究竟谁当其责?“砒霜门”事件幕后的反思,从两会的召开到关注美国要求人名币升值等,这些社会热点议题会引发学生多重思考和情感体验。如在2010年初有一张乞丐的照片红遍大江南北,人称“犀利哥”,笔者专门就“犀利哥”现象做了一个课件,对“犀利哥”形象进行介绍,联系网友的恶搞评论,剖析其走红原因,探究大众的娱乐心理和媒体的炒作心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救助及人文关怀。这是一种宝贵的作文经验,多让学生体验这种作文经验,会不自觉的把学生的笔触转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从而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丰富自我认识。‎ ‎  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多层次地理解生活,记录生活体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避免出现过于注重遣词造句,肤浅表层的写作,记述尽量做到真实,议论尽量做到深刻,把自己的真实人生体验写入文章,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观点记入文章。‎ ‎  三、教师作文评价应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 ‎  一句简短的作文评语,会让学生激起对写作的热情,当然也会成为学生厌恶作文的理由。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应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与完善,不仅仅是作为挑选诊断的手段,更不能以此挫伤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教师在评改作文当中更应增强对学生作文中主体意识的考察,有意识引导其形成独特的公民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提高其批判和质疑能力。不能只让学生单方面的接受教师的作文评价,而应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学生的互评和家长的评价相结合,多层次地提升作文的功能,侧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增强学生作文中对生命的关注,对人生、社会理性的认识,而非人云亦云那种肤浅的认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中谈到:“3.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4.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作文评价纳入到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范畴上来,放到整个语文结构体系中去。语文教师在作文评价时不能只打分数,或者是千篇一律的几句敷衍语,而应发挥评语的激励和发展功能,让学生从评语中得到信心和鼓励,学会用自己的思想去考虑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作文能力。‎ ‎  四、作文审题中应加入自我意识 ‎  作文命题趋向开放和限制相结合的趋势,题型更加丰富多样,审题上难度应该说降低了不少,但对学生而言也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如何有效避免出现审题失误呢?笔者记得一位老教师在交流中谈起,他认为高考作文审题应该做到化抽象为具象,化陌生为熟悉,切入要点,展现自我,一个诀窍就是加入一个“我”字,把历年的一些高考作文题拿出来参照,果不其然。‎ ‎  07年浙江高考作文是以“行走在消逝中”‎ 为话题,在审题上确实给学生造成了一种文字上理解上的障碍,但是我们根据话题设置两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什么事物(根据材料可以是快乐的童年或是古老的文明等)消逝了?”“我行走在其中有什么样的感触、想法和认识?”关键是要体现自我意识,是“我”的想法“我”的认识,独特的见解、与众不同的观点才会让自己的文章更胜一筹。又如07年的湖南卷《诗意的生活》,可以设置问题“谁的诗意生活?” “对这种生活,我有何感受和看法?” ;07年福建卷《季节》同样可以这样审题 “这是什么样的季节(‘季节’可以实指也可虚指)?” “在这样的季节中,我是怎样生活的?我又有怎样的感触、想法?”作文审题中加入“我”字,实际上就是在作文第一环节渗入了自我意识,不仅更能把握题旨理解题意,避免出现偏离题意等重大失误,也为行文时表达自我、抒写真情实意奠定了基础。‎ ‎  五、好文章应展现自我意识 ‎  文章应是自我意识、自我情感的自然流露,缺少自我的文章难有真情,没有展现自我意识的文章不算好文章,成功的好作文多是能结合社会人生谈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我认知。‎ ‎  如福建高考卷作文是半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_______”。《这也是一种幸福》中作者将自己平时喜欢吃的几种食品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的独特感受:“‎ 忽而高三,在每个飞快地耗掉油墨笔芯的夜晚都有妈妈的贴心夜宵,往往是一碗蒸鸡蛋,清清淡淡的鹅黄色上浮着细碎的葱绿,入口即化。碗底下有细碎的肉末,鲜味十足。我搬了几次家,家里的境况渐渐好起来,物质的丰足却没有让朴素的蒸鸡蛋消失在餐桌。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那个物质尚匮乏的年月,妈妈藏在两碗蒸鸡蛋下的秘密,幸福的真实,表面一样的两碗,只有我的那碗碗底堆着满满的碎肉……”细碎清淡的文字写出了母亲给予自己的那种幸福感,真实而动人。‎ ‎  《这也是一种问题》一文中作者表达了对伪劣产品的怒斥:“好一个‘国家免检’!好一个‘妈妈最好的选择’!当数以万计的妈妈们兴高采烈地买下这些奶粉时,阴霾便笼罩在她们的头顶。若干年后,当越来越多婴幼儿肾结石的病例被发现时,心力交瘁的母亲们终于发现头顶的阴霾上赫然地写着两个字‘三鹿’!”这种发自肺腑的有力控诉,充分展示了一个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文章不得高分也难。‎ ‎  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真情实感、自我认知的考查,这在高考作文改卷中体现得极为明确,从上面两篇高考优秀作文就可看出,因此,好文章一定要展现自我意识。‎ ‎  语文的外延在生活,生活的精彩入文来。王国维云:“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作文应当是论述观点、表达思想的一种有效平台,作文应当是讲述自我、表达情绪情感的一种实用载体,我思故我在,有情所以为文,“诗言志,歌咏言”‎ ‎,只有体现作者本人真实思想情感的文章才算得上是好文章,只有深入思考过自然社会生活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  参考文献:‎ ‎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  2.《高考作文命题的交际信息学视角》(《中学语文》2008年第7-8期第108页,作者赵年秀)‎ ‎  3.《中学生写作:华丽乎?朴实乎?》(《中学语文》2008年第10期14页,作者朱建军)‎ ‎  4.《新课程中考作文走向的分析与思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53页,作者张春莲》)‎ ‎  5.《2008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风向标》(《语文教学研究》2008年第8期第50页,作者雷友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