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评价
数学论文之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教学评价改革的核心。新课程认为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所以,评价的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突出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因此,教学评价要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教学评价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新课程倡导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就在于把评价看作是课程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也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那么,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改革传统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呢?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指导思想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还是认知水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紧紧抓住“学生是主体”这个角度来分析,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评价学生时,不搞一刀切,不排队不排名次,不分优劣等级,应该以学生为本,只要每一个学生在某一个方面或者多方面有提高,这名学生就是取得了成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学段落后,经过努力后又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跳级学习。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二、以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动机心理学和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包括个人发展、个人激励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的持久动力。当学生的需要与兴趣被尊重,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激发起学习与发展的动机。作为课堂学习者,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学生个体最主要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评价,在集体的目标范围之内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发挥自己的潜能,掌握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前途,决定和实现自己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自我创造和提高。因此,当前的教学评价改革应“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个人价值、生存价值和学业发展价值,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自信和不断前进的动力,获得资助,从而提高学业水平,得到适当的发展。教师应以人性化的态度对待学生,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需要、选择、人格等,和学生对话、沟通,相互理解和协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发挥主体积极性,主动参与评价过程;更多的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体验自身价值机会,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最好的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工具,而不只是评等、分类的工具。 三、评价标准、方法和主体多元化,适应学生个性差异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背景,其需要、年龄、经历、家庭背 景、学习风格等表现出个性差异,用一把尺子、从一个角度、采用单一的模式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因此,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应表现出动态、发展的特征。教师应该根据总的课程目标,结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本地区、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承认差异,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确立发展目标,运用多种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例如,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必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中,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同样,表现性评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通过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同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其评价内容和要求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评价过程是持续的,周期性的,应多次评价,给予学生个体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另外,在实践中,教学评价的主体应真正实现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多方面收集信息,在最大程度上肯定学生的成就。特别地,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学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直接受益者,在评价过程中具有主体性,具有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这种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学评价应体现个性差异,以促使每个个体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四、科学利用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各方面的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运用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本无可厚非。但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学生的学业成绩被异化为考试分数,运用学生成绩评价学生的发展在许多学校和地区表现为运用纯粹的学生期中、期末或升学的考试分数。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既有认知领域,也有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单一的考试成绩测评的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学生的能力、态度等却无法靠单一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学是不分家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仅仅是认知领域,而有更广阔的空间,包括学生在学校中的一切变化。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学习、变化的信息,如学生考试成绩、平时表现、学生的进步状况、学生作品集、学生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来评价学生。另外,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其结果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准备情况,与学习习惯、目的、方法、态度、兴趣等个性特征有重要联系,同时也受家庭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对学生的起始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仅凭某次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不仅不科学,而且会误导学生的行为。所以,要科学地利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必须多方面收集学生信息,并做具体的分析。 五、通过评价反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 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无论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还是采用物质奖励,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的观察和资料的收集、恰当的评价结论,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起来。此外,随着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愿望的提高,他们会对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感到空洞和乏味。 总之,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 ,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终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要用新课程理念看待教学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改革我们的教学评价。美国一位课程理论专家说: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在教学实践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 1、单柱峰 《转变教育思想改进评价学生方式》吉林教育科学1999.(5)。 2、刘忠智 张晓霞 《数学(小学卷)教学实施指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数学教学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