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德育
历史论文之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德育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德育 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因此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渗透德育有不可推卸的职责。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都比较感兴趣。而且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强调历史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科内容上避免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以贴近中学生,贴近现代生活为导向,适当减少历史理论的阐述,重视社会生活史、文化史、宗教史、法律史、科技史等内容的教学,有利于提高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这是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得天独厚的优势。 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首先从补救学生的忧患意识开始,这是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走入学生心灵,引导其学会在生活中看待历史。以平淡之心讲述历史上的辉煌,以浓墨重彩展示昔日的耻辱,使忧患警钟长鸣。例如:讲明清史时,指引学生放眼世界,指出封建统治者所持的曾经先进的制度已经落后、腐化、失去生机,守旧不革新就被时代淘汰。讲近代列强侵华战争时,一方面要痛斥列强的罪恶,另一方面与学生进行讨论,认识失败的结果和不平等条约的出现都是国力、制度的巨大差异所致,理解强盛国力是雪耻、振兴的根本所在。讲共和国史时,有意识地引导并和学生共同讨论三大改造及全面建设时期的成败得失以及对当今和以后的启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重视社会隐患,善于发现问题和联系现实的学习品质,最终形成正确的忧患意识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完善学生人格,适应社会发展,继而推动社会和民族进步。 其次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紧密联系实际,共同对历史进行反思。例如:《劫难中的抗争》一课,近代沙俄趁火打劫,割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联系现在所说的中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比较,让学生知道由于中国近代清政府的极端腐败无能,被迫割让大片领土,并建议学生拿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图和鸦片战争前清朝的疆域图进行比较,很明显地发现,蒙古和库页岛、黑龙江以北地区、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乌孜别里山口以西地区等领土不在今天的疆域范围内。然后运用尖锐的语言对中国落后挨打的惨痛历史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分析中国落后的深刻历史根源,并作及时启发。列强的强大与领土的扩张是建立在侵略和掠夺当时落后腐败的清政府的基础上的。我们现在还处在发展中的阶段,陆地和海洋边界的局部纠纷仍然存在,我们要保住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和保持疆域稳定,必须从近代落后而招致的耻辱中吸取教训:国家的强大是维护民族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武器。 再次,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历史教学德育的第一媒体。教师上课是教育艺术的创造,因此不能用书面语平铺直叙,而应该是投入感情和充满激情,或褒或贬,都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既能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知识,探索历史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历史崇高的精神和道德之美的感化,逐渐成为情趣高雅,热情向上的人,促使学生自我道德品格的再创造。如:中古史中的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中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的崇高献身精神的典范。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就是靠这种精神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光照日月,永垂青史的民族英雄,谱写了一曲又一曲高亢激越的整体主义颂歌。”这种中华民族为国为民的整体主义精神仍有不衰的现实意义,学生们听得振奋激动。这样就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有血有肉、灵活生动、富于生活气息,更多地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而不是纯粹的政治说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