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陶德麟事迹学习心得2020精选5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优秀教师陶德麟事迹学习心得2020精选5篇

全国优秀教师陶德麟事迹学习心得 2020 精选 5 篇 学习全国优秀教师陶德麟事迹心得 陶德麟称自己只是一个“在荆棘丛生的小路上蹒跚前进”的“平庸的探求者”,年事越高越 深感自己的“无知”,只不过“赤子之心还没有泯灭”,明知“老之已至”而“不敢懈怠”而 已。 中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先生谦和仁厚,平易近人,走进他的家,给人留下最 深的印象就是书多。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都是书。客厅放置有整面墙大的书柜;沙发旁,紧挨书架的矮凳边,也 都整齐地摞着高高的书刊和信件。与客厅相连的小厅被用作“书房”,连接两屋的拱门两旁 顺墙堆砌起一人高的“书墙”,小厅内置有一个整面墙大的书柜及一套桌椅,这里就是陶德 麟平日伏案工作的地方。 “半路出家”走上哲学之路 谈起他的哲学之路,陶先生笑称自己是“半路出家”。陶德麟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经济学院, 在校期间成绩优秀,担任校刊《新武大》的编辑组组长,经常撰写短评和社论,并在职工夜 校讲授语文课。1953 年毕业,李达校长选留他任学术助手,转攻哲学。 1955 年,24 岁的陶德麟写了题为《关于“矛盾同一性”的一点意见》的论文,批评苏联罗 森塔尔、尤金合著的《简明哲学词典》,并刊发在 1956 年第 2 期的《哲学研究》上,即在当 时中国、苏联和东欧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陶德麟参与“真 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撰写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几个问题》、《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等系列 重要文章,被称为“我国理论界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的领路人”之一。 60 年来,陶德麟在马克思主义诸多学科和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被学界誉为“我 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最前沿、最有影响的前辈学人”之一,“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学者。 2010 年,在武汉大学举办的陶德麟八十华诞暨学术研讨会上,许多学者发言撰文高度赞扬 了这位武汉大学原校长、资深教授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师德。陶先生把人们的赞誉看成对自己 的鼓励和鞭策,一再表示“愧不敢当”。他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一个“在荆棘丛生的小路上 蹒跚前进”的“平庸的探求者”,年事越高越深感自己的“无知”,只不过“赤子之心还没有 泯灭”,明知“老之已至”而“不敢懈怠”而已。 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 如今,八十多岁高龄的陶德麟,仍然活跃在哲学领域最前沿,依旧在为培养后继人才作出贡 献。60 年的哲学研究生涯中,陶德麟感受最深的是,哲学的根源还是实际生活。“哲学家谈 论的问题尽可以上干云霄,但还是摆不脱尘世的土壤。正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着哲学问题 的提出和解决。”他说,哲学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智慧,是人对自身处境的思索、理 解和追求,是高耸云霄而又普照现实的阳光。 陶德麟强调,哲学与人类的命运、民族的兴衰和人民的祸福息息相关。哲学对一个民族尤其 重要,它既是民族精神的升华物,又是民族精神的铸造者。没有哲学思想的民族是没有灵魂、 没有脊梁的民族,是不能在文明史上留下伟大足迹的民族。他表示,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 历经磨难还能够屹立在世界上,就跟我们有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有关。 哲学是人类的共同的思想财富,没有国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是当代最先进的哲学,但是“哲 学又不能没有民族特点”。陶德麟认为,不与民族特点融会契合的哲学不可能在这个民族生 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与中国特殊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才能成为中华民族自己的 哲学。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这篇大文章,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责任, 也只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才可能担当起这个责任。 学习全国优秀教师陶德麟事迹心得 2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家,陶德麟同志向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教育和研究。从教 以来,他长期坚守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27 岁时, 他就开始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和全校研究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还应中共湖北省 委和武汉市委之聘,讲授《实践论》《矛盾论》,听众达数万人。他总是能用通俗易懂、生动 有趣的语言来阐述深奥的哲理,深受听众的喜爱。 到了晚年,他还领衔申报了国家“985 工程”建设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基地 ——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为武汉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 养搭建了新的更高的发展平台。 在教育实践中,他既精心授业解惑,又倾力传道育人。他总是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从不把 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并且对各种不同的、即使与他本人根本相左的持之有据的学术观点都 持开放、包容和欢迎的态度。他的博士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汪信砚在读博期间,曾在 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提出了与他很不相同的学术见解。当时有人跑去向他“告状”, 说汪信砚发表与导师不同的学术观点是根本错误的,但是陶德麟同志严肃地批评了那位“告 状”者,反而对汪信砚进行了肯定和鼓励。 从教多年,陶德麟同志对学生宽严有度,对待学生的论文,向来一丝不苟,细致严谨。在年 逾古稀之时,他仍然逐字逐句地修改学生的论文初稿,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经常忙到凌晨 两三点。每逢博士生入学面试、开题报告、综合考核或论文答辩,即使再忙,他都尽力参加, 并且总是提前到达。 2018 年 11 月,陶德麟同志从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的岗位上光荣退休。不过,他退而 不休,经常在病榻上指导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去世前一个月,他还在医院打电话关心博士生 崔继新的论文进展情况,安排后续的论文指导工作。 学习全国优秀教师陶德麟事迹心得 3 李佃来曾经为生病后的陶德麟送过三年书信,多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也让李佃来对老先生 有了更多的观察。在李佃来看来,任何一个和老先生第一次接触的人,都很诧异这位大学者 竟然一点儿也不高冷,而是非常平易近人。陶德麟会认真询问每一位新同事,哪怕是会议上 遇到的一个新人,都会认真记下他的名字。 “80 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周可,自从孩子出生后,每次去陶先生家,老先生都会 关切地询问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还颇有兴趣地谈起自己小时候的情形。 周可感慨地说,陶先生常说时下的评价体系给了年轻人太大的压力,逼得他们铆足劲早出成 果、多出成果。所以,每次周可帮他解决电脑方面的小问题时,陶先生总是满怀歉意,觉得 占用了周可太多时间。 朱传棨至今记得 1958 年 8 月从北京大学来武汉大学报到后与陶德麟初次会面的情景。陶德 麟年过八旬,还能说出两人初次会面时,朱传棨穿的衣服颜色和式样。 在“十年”中,陶德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蹲过牛棚、当过猪倌、做过炊事员,甚至遭受 过错误的批斗。后来,他走上武汉大学主要领导岗位,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对“整”过 他的人打击报复。相反,他经常“以德报怨”,关心和帮助“整”他的人以及他们子女的学 习和工作。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武汉大学校训,就是陶德麟担任校长时拟定的。在担任武汉 大学校长期间,他团结全校师生员工克服各种困难,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和后勤管 理等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武汉大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也许正是年轻时的丰富经历,更加促成陶德麟成为一名无比坚强的人、一个很有定力的人。 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他都有一颗坚强乐观的心。 朱传棨说,陶德麟年近古稀仍抓时间苦读苦学的精神,令人起敬。在理论研究上,他从不吃 “老本”,总是与时俱进充实新内容,而且还积极涉猎和关注其他学科的学术研究进展。 1986 年底,朱传棨和陶德麟一同乘火车去广州参加学术研讨会,陶德麟因乘火车睡不着觉, 就取出小本子背诵英语单词,为适应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他硬是在短时间内恢复和提高了英 语水平。在一次“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以清晰流利的口语做了题为《加强马 克思主义的国际交流》的主题演讲,受到与会的美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日本等国家 的学者们的称赞。 杨鲜兰至今保存着一张导师陶德麟先生手写的便条。 原来,有一次杨鲜兰约好要到导师家里汇报学习情况,但老师临时有事,又无法及时联系, 陶德麟就用毛笔写了一张便条让师母转给杨鲜兰。导师用语精练,书法漂亮,那也是杨鲜兰 第一次见到陶先生的字。 后来杨鲜兰读了老师的一本题为《学步履痕》的著作,才明白老师语言、文字、文章功力的 厚重积累。 在李佃来看来,陶德麟不仅古文、书法、诗歌有功底,还会自拉弹唱京戏,更是一位不排斥 新鲜事物的老人,80 多岁依然勤奋,用电脑打字,笔耕不辍。“古人说‘不知老之将至’, 我是明知‘老之已至’,但有生之年不敢懈怠而已。”陶德麟曾经笑言。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继海,对导师陶德麟作为教育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态 度,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印象最深。 晚年的陶德麟曾经自谦写道,“我深感自己是个平庸的探索者,在浩瀚无际的哲学大海里乘 桴而行。而今垂垂老矣,还常常自觉如童稚之无知。然而我并不怨悔。” 陶熔鼓铸,德厚流光,麟角凤皇。一代宗师,乘桴远去,却留下无尽光芒。 学习全国优秀教师陶德麟事迹心得 4 去世前还在认真准备论文,悉心听取学生谈学习心得,谆谆教诲学生……92 岁的郑德荣将 生命誓言履行到最后一息。 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德荣,用一生高擎信仰之炬。 “这是责任,不能拒绝” 郑德荣 1926 年出生于吉林延吉。1948 年,还在读大学的他从国统区投奔解放区,在东北大 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短训班学习时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被深深吸引。1952 年从东北师大 毕业留校后,从事党史研究教学,从此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结缘,作 为终生奋斗的事业。 郑德荣与人合著的《毛泽东思想史稿》是系统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第一部专著,在毛泽东思想 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创立概论体系的教材, 印刷 13 次发行 100 多万册,至今在全国高校广泛使用。东北师范大学于 1981 年成立的毛 泽东思想研究所,是全国高校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机构之一。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曾评价:“郑德荣的著作对宣传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推动毛泽 东思想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贡献。” 他的思考与研究总是与时代同步。改革开放后,他的研究领域拓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党的十九大后,又专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老师身上有一种强烈的担当意识。”郑德荣的学生、东北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王占仁说, 每遇党和国家的重大纪念日和重要活动,无论工作多忙,也不管身体状态,他都积极关注, 并举行相关讲座,即时进行解读。他说:“这是责任,不能拒绝。” “要有为党工作的意识” 郑德荣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他的博士生清晰地记得,他上的第一堂,不是讲学术,而 是讲做人。他告诫学生,作为党史工作者,永远要站在党的立场上,“要有为党工作的意识”。 郑德荣治学严谨。他常说,理论必须彻底才能说服人,要彻底,必须靠科学的建构和阐述, 靠历史资料和历史事实说话。 作为党史研究的大家,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以权威压人。郑德荣的学生,上至“50 后”下至“90 后”;他宣讲的对象,既有党的高级领导也有普通群众,他总能因人而异,深 入浅出,让人入脑入心。很多学生表示,就是因为听了郑德荣的课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 中共党史产生了兴趣。 近年来,考虑他年事已高,学院不再给他安排本科课程,郑德荣不同意,依然定期给学生做 专题讲座。去年 11 月,郑德荣面向东北师大政法学院全体学生作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的报告,全程 2 个多小时,充满激情,声如洪钟。“结束时已是汗流浃背,但依然拉着我的 手问,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学生刘强回忆。 “永久奋斗” 郑德荣 195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的理论研究内化成他的行为准则和理想信念,铸就了他 坚定的党性原则。 20 世纪 80 年代他担任东北师大副校长,曾主管招生工作,个别领导给他打招呼,让他招生 时“网开一面”,被他一口回绝。 郑德荣一生珍视共产党员这一身份,直至 90 多岁时,仍坚持过组织生活。每次参加支部会 时,他总是早早出发,提前到会议室等候。 郑德荣 60 岁时曾立下“宏愿”,退下来后,要用 10 年时间培养出 10 个博士,出版 10 部专 著。30 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培养了 49 名博士生,出版了 40 部专著,发表了 200 多篇学术 论文。85 岁那年,他发表学术论文 13 篇;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91 岁的郑德荣立即申报十 九大专项重大课题;为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92 岁高龄的郑德荣带病准备纪念文章…… 王占仁回忆,郑德荣生前爱用毛泽东当年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教育学生“永久 奋斗”,他表示:“老师真正做到了。” 学习全国优秀教师陶德麟事迹心得 5 1、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 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 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 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 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 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 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 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 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3、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 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 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 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 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 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 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 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才,挑好肩上这幅教书育人的重担。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 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 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 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其次,要热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会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 的本职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爱不应该是挂在嘴上,也不应该是肤浅的凡事包办, 而应该深入到思想落实在行动上。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我们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护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求真务实 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积极进行“教 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探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他人宽容一些,多与人为善, 与己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 不为利所趋,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 力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