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和谐 愉悦 熏陶--小学音乐课和谐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和谐 愉悦 熏陶--小学音乐课和谐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音乐论文之和谐 愉悦 熏陶--小学音乐课和谐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 ‎【内容摘要】都说一个好的音乐教师、一堂生动的音乐课是能够影响学生一辈子的。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的现状是很多的音乐课堂,教师仍在沿用着单一、枯燥、不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式。缺乏交流、缺乏合作、更缺乏创新,制约了音乐教学的发展。笔者在多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式教学的研究设想。在教学实践中加深对和谐式教学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不断丰富对和谐式教学理论的认识。从教师本人和谐式教学意识的培养开始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合理的选择应用,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努力拓宽课堂视野,倡导和谐式的评价观。力求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更加从容、自信的参与到音乐课堂中,融入音乐艺术的意境。【关 键 词】小学音乐   和谐式教学   思考与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在音乐学科迅速发展的大潮流之中,教师个体确实需要尽量多的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毕业至今从教十年始终投身于音乐教学中,其中更有八年时间在农村小学任教,酸甜苦辣感触颇多!在一些农村学校音乐师资变化极大,音乐课仅做为教师工作量安排的“调节剂”、“附属品”,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任课教师工作重心的归属决定了音乐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强,往往是“滑到哪里算哪里”‎ ‎。此外,硬件设施比较差,拥有钢琴、音乐专用教室的不多,我记得参加工作后,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背着手风琴每个教室换个儿串,戏称“流浪艺人”。在城区小学音乐教学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进,却又面临班额过大、学生个性张扬不方便于课堂“管理”的问题,教学实施过程总是难以按预期设想的那样发展,课堂效率显得不够高。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也会对音乐课产生习惯性的倦怠。缺乏交流、缺乏动力、更缺乏创新,在很多的音乐课堂中教师仍在沿用单一、枯燥、不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式:或者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从教师个体的主观视角出发;或者就是放任自流学生以“绝对自由”的状态参加音乐课学习,缺少了一些必备的音乐常规、艺术修养养成教育。长期以来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副课在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心目中渐渐形成一种定势。由此可想有多少孩子能从这样的课堂体会到愉悦感,感悟到艺术的激情和力量。曾听一学生说起他对音乐课的感受:“我不喜欢音乐课,太没劲了,也不喜欢音乐老师,才懒得记他的姓名占用我有限的记忆空间呢!”        ‎ ‎ 新加坡的总理吴作栋一直为自己不会唱歌而感到难堪,他一向主张教育应该开拓更多的创造性领域,认为学习文艺的技能非常重要,因为他能使孩子们更加全面,在社会上更加充满自信!而我们的孩子呢?他们离音乐课又有多远?面对这么多困难,有时想到过放弃。尤其在农村小学有许多困难几乎是不可抗拒的,例如一旦教学楼紧张,被挪用的首当其冲一定是音乐教室;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同学日常鲜有机会接触到健康向上,富有童趣的音乐。如何从中找到一条适宜环境的发展道路,让学生能接受音乐课、喜欢音乐课呢?二、研究方向的探索历程与确立寻找一条适合学生、适合环境、也适合教师自我发展的教学道路,毕业至今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我大体经历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的实践:1、“强化训练,全盘灌输”。这种模式即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无论学生基础好坏,兴趣深浅一律全盘灌输。从起码的乐谱知识、节奏训练、歌唱技巧……,“完全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绝对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理应教会学生审美、陶冶心灵的学科沦为学生的负担。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反映,对音乐课喜欢的约占25%左右,一般的占30%左右,将近一半同学则明确表示不喜欢上音乐课。2、“允许差异,鼓励冒尖”。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音乐素质相对比较理想的占了相当的一部分,但整体水平严重参差不齐。经过较长时间“允许差异、鼓励冒尖”‎ 这种教学模式的实验证明:在小学课堂中用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实用性,冒尖的同学起到了一定的带头示范作用。但缺点同样明显,另一部分基础差的同学则完全失去信心距离音乐越来越远。况且从另个角度来说,容易误导儿童学习音乐的理念,班级的整体教学达不到意想中部分带动全体的效果。3、单班教学复式化:笔者在96~97学年,曾经进行了复式班音乐课的教学研究。将一、二年级的同学组合在同一教学班中进行教学。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进行了同教材同要求、同教材异要求、异教材异要求几种教学模式的尝试。其中同教材异要求的模式设想在单班教学中加以“移植”。初期试验,有几堂课确实获得了所设想的良好效果。但是时间一长不足之处亦显而易见。首先大大加重了教师本人的负担,备课、课前准备、组织教学中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时间精力,绝大多数音乐教师受条件限制,更是不可能长此以往;最根本的一点是教学实践过程中,这种模式不具备普遍性,单班复式化只能为现有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           4、试行和谐式教学。以上几种教学模式在某种环境下,也绝非毫无可取之处,只是该想方设法从能力的提高与兴趣的增长之间寻求一个巧妙的结合点。笔者曾经担任过多年的副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师生之间有着很多的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引导学生学会平等、民主、和谐的与群体交流合作,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心理认同的感觉。在一次参与市级音乐教学教讨会时,长江实验小学徐慧琴老师的音乐课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徐老师的课堂上你看不到牵强的教材处理、生硬的教学组织及夸张的表演,那份与孩子们交流的自信与从容,时刻关注孩子们心理感受的诚心是最能打动所有参与者的。同时,也应当让学生拥有是否接受现有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内容的权力,尽力体现出学习上的个性自由。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教师要做的只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如何去鼓励、引导、帮助孩子们学习! 三、   ‎ ‎ 音乐课和谐式教学实践总体目标及相关概念的界定(1)、音乐课和谐式教学的理念1音乐课教学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围绕学生发展而展开设计。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能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合作交流。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背景之下,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是教师永恒的追求。2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生生之间不可能全面均衡,在和谐式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音乐课本身就是提供给学生表现自我的大舞台,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出来音乐才会更加绚烂多姿,充满生命力。3在音乐课和谐式教学实践下,教师应该扮演多重的角色:合作者、引路人、知心朋友、探究伙伴……。教师是学生最需要帮助时的力量源泉,这或许是教学的一种新境界,即在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体现导向的作用。——“亲其师而信其道”,——“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心理相容,学生会把教师的爱迁移到对所学的课程上来产生情感交流的心理认同。让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充分信赖的对象才能体现和谐式教学的真谛。(2)音乐课和谐式教学的目标总体目标一是在已有的基础之上带来教学改革的突破,推进和谐式教学实践,感受新课标全新的教学理念;二是通过教师本人教学方法的激活与创新,带来学生学法上的根本改变,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研究性的学习、合作式的学习;三是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以兴趣为动力,以审美为核心,重视艺术实践,注重个性发展,融入情感交流。            ‎ ‎ (3)推行音乐课和谐式教学的必要性1音乐教育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治和人格塑造。学校音乐教育应该是坚定不移地将自已的目标投向对“人”的塑造方向。苏霍姆林斯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和谐式的教学形式具备了启迪、激励、唤醒、净化的效应,这是对音乐教育性质一种最好的阐释。2音乐教育的价值所决定的:其价值是实施和谐式教学研究内在动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创造性价值及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在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中,有利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学生的情感与突出审美因素的感情,有利于点燃学生创造激情,使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样的一部作品,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感受,和谐式教学能培养学生有主见表述和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在一种良性的教育氛围中,突出对个体人格发展的作用,帮助学生积累自信,体验成功感、愉悦感。3音乐教育的任务所决定的: ‎ 和谐式教育研究可以承担起音乐任务的实施。音乐教育旨在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受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身学习、享受音乐、发展音乐的坚实基础!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④音乐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和谐性——音乐课堂的和谐式研究首先应当充分体现和谐性的特征,而和谐性体现着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即教会孩子们从各自的角度去接受审美教育,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谐性也与教师本人的工作角色工作方向保持一致,教师、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权力。                科学性——在师生共同的教育过程中,将学生摆在什么地位,教师和学生确立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关系到教育的效果,也关系到培养的人的质量问题。和谐式教育研究实际上科学合理的将学生定位于即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同时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突出教师行为引导示范性,符合教育学的原理。   互动性——师生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性,只强调或忽略任何一方面都是片面的。和谐式教学一方面可以将教师丰富的知识、严密的逻辑民主合理的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活跃的思想、纯洁的情感、看问题的特殊视角又激励着教师不断更新着观念。   情感性——美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动之以情,和谐式教学实践从根本创设了教学的良好情绪。教师对事业的热爱,集中反映在对他所服务的对象——‎ 学生的态度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教育者心灵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亲近和信任能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   自主性——就是通常所说的个性培养。艺术来源生活,每个少年儿童的生活体验不尽相同,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衡量每个孩子的艺术感受。和谐式教学实践给了孩子个性发展的大舞台。学生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特点,在音乐艺术的视角中能得到集中反应。四、关于音乐课和谐式教学研究的几个观点1、儿童的学习潜能是无穷的儿童是独立、积极、主动的主体。做为教师首先是引导学生追求怎样的价值,其次是怎样引导学生追求价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对人们说:“只要给我一个孩子,我就能把他教育好。”‎ 他的儿子不幸是智力发育先天不足的人,老威特认真承担起了教育孩子的重责,人们将信将疑,老威特耐心细致的启发教育大大激发了小威特一定要识字以便自己看书的愿望与兴趣。当威特七、八岁时就已精通六国语言,并通晓物理、化学尤其擅长数学。同样的道理,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音乐并非是高不可攀的艺术。任何一个孩子本身或多或少都具备一定的天赋,所以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应当充分认识到孩子的学习潜能,并善于激发孩子本身的学习创造性。在一次普通的音乐测试中,为五年级学生安排了四项测试内容:口琴、唱歌、视唱、简单的律动表演,孩子们大吃一惊后叫苦不迭。我紧接着补充道:你不必样样精通,但你肯定能学好其中的1~2项,那就利用课余时间精心准备好吗?而且在任意一项测试中同学们还可以自主选择内容。这样的安排,看似随意对孩子却更具启发性、激励性。随后几天,他们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一个肯落在后面。测试时,教室成了一个缤纷的舞台。其中自然也会有相对较差的表演,但从过程来看无疑是成功的,更多的学生在自身的努力过后感受到了自身的潜力,体会了成功感积累了自信,至少孩子都真正投入了学习。              2、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对孩子个性的束缚。小学生正处于一个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转型期,做为未来的主人,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他们的个性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的教学模式恰恰束缚了这一点。音乐教师理当以积极、主动、灵活、真诚的姿态参与教学。在每一个人的求学历程中,都有这样的经历。教师本人的工作方式、为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音乐这种以兴趣为先导的课程中,体现尤为明显。教师在学生个性的发展过程中,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印象中,有一堂音乐课,内容为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并了解民歌的一种——山歌。我面对的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们非常纯朴,近一半同学没系统学过音乐,在带挑战性地试唱了歌谱之后,我问学生:“这是一首歌的旋律,歌名、歌词,我也不知道,你们先来猜猜看,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唱这段旋律最合适,唱的时候最好还能表达得……”‎ 学生纷纷回答了我的提问,答案五花八门,我则用歌声、形体语言来示范表演了每个学生的创意。奇迹般地,我们最终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统一:最适合在山上劳动时演唱,豪爽、开朗一些。完全不需要教条化地讲述,因为审美的需求以及最终的目的,事实上绝大部分是保持一致的,张扬个性或许正是审美最终统一的捷径。孩子们在这么一次简简单单的交流中,都能得到一种成功感,至少能感觉到老师在关注着他们的心理感受,重视着他们的个性塑造。3、平等的音乐学习氛围对孩子的促进作用。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显然都懂得一种强加给孩子的教育,更接近于失败体验的边缘,很难达到所设想的目标。师长们的亲传身教给孩子们带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远远超出棍棒压迫的“勤学苦练”。在音乐感受、体验中营造轻松自如、温馨和谐的环境尤其重要。孩子们对艺术的挚爱可以源自于一次音乐盛会,一次平等的关于音乐的交流,一次对乐器的动手尝试,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应该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渗透、滋润心田。尤其需要提及一笔的是就音乐的表现机会给予学生的更须是平等的。在组建合唱队时,我交给每班班主任一份名单,当同学一听到“钱杰”的名字时,一片哗然:“有没有搞错!”“真的是我吗?”一次音乐课中,钱杰出现在我面前要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那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顽皮又邋蹋,更可笑的他几乎重新“创造”‎ 了一首新歌。在哗然大笑中,我却分明感受了一种对音乐的真诚,音准不行,或许是因为这是一首陌生的歌曲所造成的。一年过去,你能想象他的样子吗?音乐回报他那一份纯真无疑是全方位的。假如反之呢?五、音乐课和谐式教学实践的体会初期的教学反思过程其实也可视为是对原有教学观的一种挑战。在不断的肯定和否定中改变或完善每一个课堂环节直至研究方向的最终确立,从和谐意识的培养开始,完善和谐课堂的设计,直至和谐教学行为的实施。笔者试着就音乐课和谐式教学这一操作系统中,如何贯彻实施新课标的一些基本理念,把握小学音乐课的有效研究方向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1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