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思维能力
数学论文之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思维能力 语言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人们交流的工具。美国语言学家布龙非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什么是数学语言呢?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题意、说数理、说关系、说想法、说过程等一系列语言表达,而这些训练要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朗读题目,复述题意,讲图意,重复结语,说明计算过程,完整回答,正确表述,逐步提高要求,能做到用准确、简明的数学语言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讨论争辨,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可见数学语言的培养不容忽视。下面就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在趣味学习中想说愿说 让学生“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才能让学生把自己“溶入” 到数学课堂活动中,并且自觉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感兴趣,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思维也就越活跃。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肯想愿说,激发想说的兴趣。数学语言表面上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准确、严密、简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一种内在的美感。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比如在教学除法时,关于余数的表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而学生往往会说“余数不能比除数大”,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了解到两种说法的不同,深入体会到数学语言表达的严密性的美,而感受到数学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二、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影响学生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因为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读数和写数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二十几的数字的读作和写作时总是写成二一,二二,二三……,经过了解发现:孩子这样读的原因是家长在日常生活和给孩子学前教育的时候没有正确的读数,使孩子养成了不正确的读法, 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的读法,让孩子先读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几……让孩子自己发现读法,再回过头让孩子读二十几,这样孩子就能够较准确的读出。当学生学会说一句正确和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维表达。因此,应该从点滴做起,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 三、在养成教育中重视数学语言积累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培养正确的表达习惯方面,教师需要注意让学生熟悉数学语言的使用环境,以达到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目的。语言积累和表达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在语言积累方面,教师可采取“教师泛说”“教师复述”和“学生复述”相结合的办法来强化。学生要想完整准确地表达,除了要具备表达的意识之外,基本的数学语言储备是必要的,“教师泛说”和“复述”的主要作用是强化学生的被动(间接)记忆,而“学生复述”则可以强化他们的主动记忆。比如,对于“三角形的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这个概念,教师可采取上述方法让学生记住,以达到让学生在使用时能想起来并说出来的目的。再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进行“求和”运算时,如果让他们讲“为什么用加法进行运算”时,他们可能会说出“因为要求和”这样的话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说“求和”只是单纯地讲了“和”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式,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他们很容易就形成思维定势,见到“加”时就用“和”,见到“减”时就用“差”来运算,不利于他们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在平时适当引导,让他们熟悉不同环境下数学语言的使用也不同,从而达到正确表达和运用的目的。 四、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 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学生起到模范作用,教师的言论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语言是精确的,在这个方面教师的语言应做表率。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如何使学生逐步掌握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我们要提供模仿的范例和创设说的机会,注重语言的条理性、规范性。如用规范的数学语言,遵照思维和书写顺序口述出笔算的全过程,这不但促进了学生计算活动的定势,而且培养了他们数学语言的规范性和条理性。由于学生模仿着说,说多了,就逐步明了它的意思,进而逐步理解了、记住了,并会运用和延伸了,所以在每个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加强示范,教给学生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述思维过程。在试题计算中数学语言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如:“9十3=12”口述:因为见9想1凑成10,把3分成1和2,9+1得10,10再加2得12,所以9+3=12。再如:笔算过程:“37+18=55”口述:相同数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7+8得16,向十位进1,在个位上写5;十位3加1再加进上来的1得5,在十位上写5。37十18=55,在横式等号后面写55。 解答应用题数学语言训练,口述应用题解题思路,是每位学生应具有的一种基本功。在学生开始接触简单的—步计算应用题时,抓住解答应用题的“读、找、想、算、查和答”六个步骤进行口述,让学生在讲述中认识、记忆应用题基本结构。可以先分步模仿,再进行连贯模仿讲述,在学生逐步熟悉此过程后,再让学生独立口述解题思路。口述形式如下:这题讲()的事情。第一个条件是(),第二个条件是( ),问题是( )。因为求( ),就要把( )和( )合起来,所以用加法算。或:因为求( ),就要从( )里去掉(),所以用减法算。算式( )答()。检查:(1)条件有抄错吗?(2)方法对吗?(3)计算对吗?(4)单位名称写对吗?(5)答对了吗?抓好数学语言的培养,逐步训练“因果式”的说理方法,建立规范的表达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学生语言得到发展的同时,其良好的思维品质也逐步形成。 五、讨论交流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意思。可采用小组讨论、同桌交流、师生互答互问、学生小结、全班集体评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倾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小组合作讨论、同桌交流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如: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例题“小东家有白兔6只,黑兔比白兔多2只。黑兔有几只?”后,并不急于讲解这道题的算法,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先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同桌间互相讨论交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让学生经历了想说愿说、敢想敢说、能说会说、善想善说的过程,让学生用准确、精炼、清晰、连贯的数学语言表述操作过程、计算算理、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听说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