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探究性学习语文新课程中的“识字与阅读”
语文论文之探究性学习语文新课程中的“识字与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也在潜心摸索中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据调查分析,教师的观念跟不上,教学方式陈旧,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领会不到位以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相应的能力是影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大问题,教师更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更要坚决摒弃那种字词教学空泛化、小组合作形式化、表扬频繁化的“表面浮华”,要真正将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落实到实处。 其次,语文教学要改变教学策略。当前我们对教学策略研究的着力点应是多听、多看、多学、多思,努力把零散的个案研究体系化,把单个的教学实验研究置于一个大系统中加以整合。可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多种方法巧妙的组合。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给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时间,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低年级语文因为受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尝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展示学生个性,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根据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各个阶段主要矛盾的发展和变化,各学期识字教学的侧重点和要求也有些不同,单一的黑板指教方法令人乏味无趣,不能调动学生主动来学习的兴趣。我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做到了三动: (一)、眼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人信息的获取60%~80%来自视觉。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是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的汉字渊远流长,形体优美,一字就是一幅画。在教学生字“日、月、水、火”时,学生已经通过对比象形字和现代汉字记住了它们。我告诉学生:许多汉字都是由事物本身形态演变而来的。在教学生字“鸟”时,我并不是逐笔划地范写,而让学生观察“鸟”字,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我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只停栖在树枝上的小鸟。学生恍然大悟:那一撇就是鸟头上的羽毛,竖折折钩是鸟的身体,那一钩就是爪子,横折钩和一点自然是鸟的脑袋和眼睛了,而最后一横就是树枝。后来,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很快就记住了“明”、“叫”等字。 (二)、口动。 儿歌、口诀是儿童喜爱的文体。它们琅琅上口,易念易记。在生字教学中,给一些生字编儿歌或口诀是学生喜爱的识记方法之一。在教学生字“时”,我编了口诀:田里长草了。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苗” 字。我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自己创作,学生为自己能编儿歌、编口诀而感到十分自豪,特别是编出的儿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肯定时,更是得意万分。如学习“告”字,一位学生说:一口咬去牛尾巴。在认识“溪”字时,我教学生念儿歌:三点水,爪字头,一扭一扭碰石头,溪水直往大河流。学生举一反三,在学习“孩”字时,学生编了一首儿歌,异曲同工:子字旁,点横头,扭一扭,撇一撇,下藏一人是小孩。 (三)、手动 眼、口、手都是人体主要器官,它们对大脑的记忆起着重要的作用。边动手操作边识记生字,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汉字中,有大量的形近字、形声字。在形声字归类识字教学中,我制作了活动卡片。如教学“清、请”时,我用活动卡片“氵”、“讠”和“青”自由组合,让学生识记,其余的生字如“竿”、“赶”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活动卡片,在小组中演示、变化,比一比,看谁记得快又牢。不是形声字的形近字,如“刀”和“习”字,也可以使用活动卡片,把横折钩“肚”里的笔划进行变换演示,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很快就记住了。在复习生字时,复习方法枯燥无味,学生缺少复习兴趣时,还可以利用活动卡片玩打纸牌的游戏,边玩边复习。方法是:把偏旁卡片和常用字卡片打混,平均分给玩游戏的人(两人以上)。如其中一个学生打出偏旁“亻”口中念“单人旁” ,另一个学生打出“主”字,口中念“单人旁和主字组成住,记住的住”,就可以把两张牌都收来,游戏玩到最后,手中牌最多的人获胜。 二、注重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激趣阅读 激发学生的读书闪趣是提高阅读效益的基础,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读书是每一个人心灵内在的需求,也是心与心的交汇,更是灵魂的壮游。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读书视野,向学生展示文本和书籍的思想和艺术精华,还应该揭示作品中的艺术技巧;用高品位的书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来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的强烈兴趣。 只要有兴趣,学生在阅读时,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难,也往往自然生发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应做到: 1、鼓励阅读。坚持阅读的无错原则,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2、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是蛮横地规定阅读任务。 3、保证阅读自由。给予学生选择合理的时间、恰当的书籍、可行的阅读方式和自己表达阅读效果的自由。 4、坚持多样化。坚持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观点的表达等多样化,允许学生在阅读内容和方法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度,改变语文统一答案的弊端。 (二)、重视阅读感受的情感体验。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感情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程标准》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为落实这一要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对改变先前阅读教学繁琐的分析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等。 教材在每课集中识字的课后,均安排了儿童诗、儿歌、谜语、绕口令及词与句子的练习,我充分利用这些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读,不搞繁琐分析,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我还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通过图书角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散性阅读中,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不断增强。 在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形式上,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班上建立图书角,组织同学交流家中的课外读物,使学生将所学的汉字得到巩固,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与思维,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较快的发展与提高。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自查成绩中,我班学生在句序排列练习中,得分率达97%以上;默写古诗和排列古诗序号练习得分率也达97%以上。这充分说明,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总之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讲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给孩子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课堂上如百家争鸣般灵动精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