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乡村振兴感悟5篇与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5篇
乡村振兴感悟 5 篇与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 会 5 篇 乡村振兴感悟 5 篇 【篇一】 12 月 28 日至 29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 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 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 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中国有着 14 亿庞大人口,7.4 亿人口成功 脱贫,十三五取得辉煌成就,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实现。这些 成绩的背后是 8900 多万党员队伍的努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努力。 当前,解决好 5.8 亿农民的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变者,天道也。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三农问题,积极推进脱 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移。要守住成果,脱贫攻坚取得的骄人成绩还需 要更加细致更加有力的举措来保障,才能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 衔接。要全方位保障乡村振兴顺利推进,发展乡村产业,建设特色小 镇,实现城乡一体化。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强调精准。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加强顶层设计。要坚 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首长责任制。要重视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有让农民群众心热起来、动起来,才能更好的 推进乡村建设。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篇二】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 出的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打通城乡要 素双向流动的大通道,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是优化配置农村资源要素,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有效路 径。 40 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优化配 置是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20 世纪 80 年代,土地承包到户激发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推动了农户的分工分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高速 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城市 改革,为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带来便利,让农村劳动力在城 乡之间实现了优化配置,不但促进了农民增收,也实现了城市经济快 速发展。2001 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本质上 是庞大的农村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优化配置。农村改革开放的过程就 是农村资源要素尤其是劳动力要素配置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当前中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 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要求。全面 推进乡村振兴,是补齐我国经济发展短板、夯实发展基础的要求,更 是发挥农村巨量资源和庞大消费群体的作用、启动国内大循环的现实 选择。全面深化城乡改革,彻底破除阻碍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的体制梗 阻,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进一步促进城乡之间要素优化配置,是城 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的关键举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需要巨量资金,又需要各类人才、技术。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需要国家在财政、金融等方面向农村倾斜,但更 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各种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同时带动人 才、技术和物质装备进入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促进了农地和 建设用地的盘活利用。但要看到,很多农村改革还没有真正落实,加 上思想认识不到位,城市的资本、人才和技术进入农业农村还存在很 多体制机制障碍,制约了农村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十四五”期 间,应按照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 体产权制度等改革,真正打通城市到乡村的要素通道。 【篇三】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 会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作为一名在村任职的选调生,要把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九 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在具体工 作中既抓住关键,在“干什么”上明确重点,更要讲求方法,以“农 业农村农民”为抓手,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 新征程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抓好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一要保 护和发展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粮食生产功能 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防范化解土壤 污染问题;同时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 设工程,提高耕地生产效率。二要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建设主要农 作物、经济作物的种子库,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积极向群众推广,提 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应用好无人机、 “生物兵器”等工具,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三要积极培 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向农户 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信 息技术等服务,带动农户发展。 抓好农村宜居化,持续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农村人居环境水 平。一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改善农村 党群服务中心条件,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 流等基础设施,巩固提高农村学校、村卫生室设施条件,提高基层提 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能力。二要因地制宜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保护传 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的基层上做好村庄规划设计,系统开展农村绿化、 硬化、亮化工程,积极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作, 协调规范农村房屋建设,统筹农村生活区与家畜养殖区设置,切实提 高农村人居生活环境。 抓好“农民”知识化,不断做好农村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一要 引进人才不断“加血”,针对大部分农村“失血”十分严重的问题, 实施本地在外人才引进工作,依托本村项目、乡愁、生态等资源,激 发人才回乡创业就业的动力,并以村集体土地、扶贫资金、劳动力等 入股方式助力人才发展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发展;同时积极引导本 地乡贤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动员乡贤返乡创业,推动产业、 资金、技术“三回归”,促进信息、文化、人气“三回流”。二要培 养人才不断“造血”,做好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培养,选拔培养以返乡 大学生、乡贤、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主的后备村干部,依托党校、职 业学校开展集“入库管理、教育培训、对接服务、理论研究、实践探 索、成果展示”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学院,建强农村带头 人队伍;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育造就一批农村致富带 头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篇四】 “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 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接续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加快推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 任务。2018 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以来,乡村振兴“五道” 并驰,基层干部此时当结合“十四五”规划,再细化具体措施,带领 农村群众跑上“乡村振兴”高速路。 走产业兴旺之道,跑上“质量兴农”高速。农村产业发展是城乡 融合创新发展,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 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两年来,农村农副产品 数量已经达到极大规模,市场销售也实现了多线多点。当前,产品质 量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也是赢得消费者的关键因素。农村群 众要实现持续致富,做好质量文章是关键。基层干部要把更多精力放 在农副产品质量提升上来,指导群众把好田间地头生产环节的质量管 理,高质量方能赢得市场认可,从而使产业长久兴旺。“十四五”规 划强调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层干部在推进产业兴旺中,务必将粮 食生产融入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建设智慧农业。 走生态宜居之道,跑上“绿色发展”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 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要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乡镇建成 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实施垃圾、污水、 河湖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是绿色生态涵养的主体区, 生态经济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基层干部要抓住绿色生态这个关 键,在科学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中,构建绿色发展格局,着力打造 符合本地特点的生态旅游产业,从而实现和增加乡村旅游经济收入。 同时要继续用好国家在土地和信贷方面给予扶持政策,继续在招商引 资中探索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参股经营方式,激活更多内生动力,以 “原山原水原乡人”来盘活“原生态”,高质效推进农村走绿色生态 发展之路。 走乡风文明之道,跑上“文化兴盛”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了“保护 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基层干部要抓好两者的有效融合,要充分认 识中华文化根植于农耕文化的历史渊源,要认识乡村是中华文化最广 阔的地域载体。乡村文化振兴,乡风文明是重点。基层干部在实际工 作中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要一边挖掘一边普及宣传。同时要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 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乡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气象, 并由此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是经济上的富 裕,也是文化上的充实。只有物质和文化都得到振兴,农村乡风文明、 文化兴盛才能更好体现。 走治理有效之道,跑上“乡村善治”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 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 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十四五”规划要求深化农 村改革,从土地要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 系、土地征收、“三权”分置等方面,以改革治理的实效增强农业农 村发展活力。基层干部务必将农村社会治理和经济治理有效融合,更 好地实现乡村高水平的有效善治。目前,乡村治理水平已经得到较大 提升,但还需要完善乡村经济社会治理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程序 化的工作制度。同时,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施行治理的 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只有把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乡 村治理的效能,才能为全面小康的农村社会提供高水平法治保障,走 好乡村善治之路。 走生活富裕之道,跑上“安居乐业”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 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乡村振兴,生活 富裕是根本目标。当前,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广大农村群众来 到了“十四五”新征程的起点,将开启乡村富裕的新生活,新的奋斗 将是乡村振兴的奋斗。基层干部要适时把握宣传和教育时机,教育广 大农村群众善享富裕的同时要心存感念,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生活,要看得清光明的发展前景,自觉维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 局面,积极主动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奉献应有的力量。 【篇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而党建引领, 则是“制胜要因”。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江苏泰兴市坚持 在建强基层组织、打造过硬队伍、提高服务质效上用“准劲”,着力 将党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群众优势充分整合、全面激活,转化为 引领和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红色动能。 建强主心骨,为乡村振兴注入“组织动能”。党的力量来自组织,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需要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 挥出来,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 齐心聚力投身乡村经济社会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能力 过硬、堪当重任的坚强战斗堡垒,使之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首要的是突出政治功能,全面提升其组织力。基于此,泰兴市牢固树 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基层组织“红色细胞工程”, 抓基本、补短板、强功能,使每个支部既能“安营扎寨”,又能“攻 城拔寨”。一方面,聚力“强规范”,大力推进基层支部达标建设和 星级创争活动,全面提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聚力“强 作用”,探索建立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一 突出四联动”机制,最大化释放组织正能量。 锻造生力军,为乡村振兴汇聚“先锋动能”。一名党员一盏灯,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作为处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最基础、最坚实 的力量,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如何,直接关系着乡 村振兴战略能否落地见效。泰兴市着眼选、育、管、用四个环节,构 建全链条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生 力军。突出“引源与疏流”,实施村干部“513”雁阵培育计划,拓 宽“头雁”“强雁”“雏雁”来源,分层建库、系统培育、动态管理, 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突出“培强与推优”,创办以祁巷村为代表 的首批“乡村振兴学堂”,为村干部定期“充电赋能”,提升干事能 力、发展智慧与政治境界。开办“对话·延陵先锋”融媒体直播专题 访谈栏目,通过发掘和讴歌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的先锋人物,凝聚基 层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正能量。突出严管与厚爱, 制定村书记“县乡共管”制度,建立村干部“双向激励”机制,引导 他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发展、富 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应。 做实“+”文章,为乡村振兴厚植“惠民动能”。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归根到底,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围绕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总方针,泰兴市积极运用 “党建+”模式,在推进脱贫攻坚、兴办民生实事、加强基层治理等 方面靶向发力,推动“党建”与“惠民”相融共进,实现“1+1>2” 效果。聚焦“党建+精准扶贫”,组建“决胜小康”群众工作团,分 赴各乡镇街道,帮助后进薄弱村理思路、引项目、育产业,增强“造 血”功能,改善落后面貌,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聚焦“党建+特色 产业”,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支部+电商”等模式,充分发挥 村党组织产业发展的领导者、推动者和服务者作用,解决村级集体经 济薄弱、发展缺门路、农民增收渠道不阔等问题,着力实现“支部有 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聚焦“党建+基层治理”,深化 推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村级事务清单管理”“乡村振兴合 伙人计划”等“书记领题”项目,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 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5 篇 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5 篇 【篇一】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到 2035 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 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随着全国贫困县顺利推出贫困, 我国进入了新时代新阶段,如何有效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要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当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还面临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总 量相对不足、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 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人才是乡村振兴 的重要支撑。要抓住人才振兴这个牛鼻子。 一要引凤回巢。畅通乡村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加 大乡村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按照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农业技 术、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化艺术等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为乡村 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二要加强人才培育。切实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和开发,采取教育培 训、技术指导、岗位锻炼等多种方式,加强乡土人才的培育。认真实 施“双培双引”工程,促进本土人才数量、质量“双提升”。 三强化人才保障。认真落实现有人才待遇保障政策,建议在乡村 人才待遇保障方面进一步加强倾斜,在人才工资待遇、职称评定、配 偶子女就业入学等方面加强保障,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确保乡村人 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 【篇二】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重点在衔接,关键在落实, 新池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抓实农业产业,抓细社会治理,抓好文明 创建,咬定目标不放松,狠抓落实不懈怠,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 发力、奋勇争先。 一、对标补短,让脱贫成效“实”起来。围绕“三落实”,扎实 开展“六再”活动,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工作,坚决做到 “排查问题不留盲区、推动工作不留缺口、落实整改不留尾巴”。由 补齐短板向全面振兴转变,持续推进思路、目标、规划、政策和制度 五方面的精准衔接,不断提升脱贫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提质增效,让特色产业“旺”起来。发挥村级集体经济“酵 母”作用,优化产业发展规划,持续提升产业品牌影响力,实现“一 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依托产业园区,对优势产业进行项目扶 持,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同时,开展集体经济发展强村优 村表彰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以产业兴旺激发乡村振兴新 动能。 三、文明实践,让乡村治理“活”起来。按照大众‘点单’、组 织‘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模式将文明实践融入 乡村治理,确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日”,实现了“月月有清单、 周周有计划”;常态化开展“五色花”志愿服务,细化红白理事会章 程,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群 众幸福指数。 四、党建引领,让干部队伍“强”起来。深入推进“留心护跟” 工程,开展基层党建“整村推进、整镇提升”创建活动,持续整顿软 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用活用好第一书记和 驻村工作队,为乡村振兴搭好“人才梯队”;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 养、乡村技术人员的培育、乡土人才的使用,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 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对村干部、农村党员进行全覆盖培 训,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发展的能力。 【篇三】 近日,陈希同志在北京中关村调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教育时强调,要热忱欢迎更多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热忱欢迎更多 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为政之要, 惟在得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如何培强领头雁、 培养领头羊也为乡村振兴“聚人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树梧桐,筑暖巢,不唯地域引进人才。“天下之治,有因有革, 期于趋势适治而已”,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雁归兴乡”为本土人才的 回归畅通了报效乡梓的渠道;“乡村振兴合伙人”为人才发展构筑了 温床,提供了优异的“孵化环境”;“一库、一证、一补”为乡贤返 乡创业建好了“人才公寓”、亮明了“身份”、提供了“支点”。谋 实策、出实招、创新意,引进机制的创新实现了基础设施等“硬”环 境的建设和政策舆论等“软”环境的打造,让引进的人才时刻感到放 心、安心、舒心,进而实现其创业创新精神对当地影响和辐射效果的 最大化。 明奔头,亮政策,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士 必发于卒伍”,此番创新乡土人才评价、管理及服务保障机制,充分 发挥了“职称指挥棒”的作用,让有为者有位、让吃苦者吃香,破除 了“隐形台阶”和“天花板”,用奔头引导人才更足的干头,为乡土 人才“能上”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破除了“学历论”“专业论”等 顽瘴痼疾,为实干型专业人才“能下”提供了招聘政策、创新了招聘 方式。完善考核机制、容错纠错并举,突出敢于担当、工作绩效指标 权重,凭实绩用干部,真正做到了为干事创业者撑腰。 蹲青苗,沛水肥,不求所有开发人才。“木有所养,则根本故而 叶枝茂,栋梁之才成”,三个“百万计划”为打造一支“懂农业、爱 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提供了新的“驱动力”。新型农 民技能提升、乡土人才培育示范、乡村人才定向培养,在吸引人才为 基层“输血”的同时为其持续更新“造血干细胞”,为人才发展提供 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才振兴是 乡村振兴工作的首要与关键,重点培养、鼓励、扶持民间乡土人才创 新创业,为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引 导和发挥他们在扶贫带富上的积极作用,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 板”注入了新的底气与活力。 【篇四】 人才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 兴,人才是关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做好党建引领人才振兴的大 文章,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选优配强“领头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抓好基 层党组织书记这个最为根本、最为关键的人才,坚持选优配强基层党 组织带头人。要优化班子结构,着力推动整体优化提升。持续深入开 展农村“领头雁”培育工程,坚持“凡进必审”,坚持把政治素质高、 业务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社区)“两委”班子,把好 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着眼 2021 年村(社区)换届设立专职岗位, 建立联系培养制度。建立村(社区)后备干部备案培养制度,实行动 态管理及时推优汰劣。 发展壮大“先锋队”。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 的参与和奉献。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和党 员教育、管理、监督长效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建立基层 党员干部队伍联审联查机制,推进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 全面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激活 农村党员“细胞”。扎实开展党员“冬春训”、农民大学生培养和党 员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要抓实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积极壮大 青年党员后备力量。鼓励各级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采取多种形式为 他们搭建展示锻炼舞台。建立选派干部驻村帮扶长效机制,重点向集 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深化机关企事业单 位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组织“手牵手”结对共建互联共促活动。 回引育优“田秀才”。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决胜决战 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乡村没有人才, 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通过政策宣传、选 聘下派、组织引导、前景引领等途径,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外出 乡贤、务工人员、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返乡做“创客”。要大力 培养基层全科医生、乡村教师、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农村实用 人才,培育扶持“理念新、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有热情、有责 任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要建立培养乡土人才的长效机制,挖掘有 一技之长的种养殖能手、致富能人、能工巧匠、民间艺人、非物质文 化传承人等“土专家”“田秀才”。 【篇五】 大海航行靠舵手,乡村振兴靠组织。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要用好“红蓝绿”三色画笔,着力推进组织振兴,建强农村基层战斗 堡垒,不断释放和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能,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以精专培训为料,画出先锋领航的“初心红”。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 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支部建设 要把理想信念当作安身立命的根本和灵魂,多种形式开展村级党员干 部集中培训活动,由领导干部上党课、组织外出参观、进行红色教育、 观看电教片等,深化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及时补充精神上的 “钙”,打造过硬党支部,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以招才引智为料,画出人才驱动的“智慧蓝”。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夯实创新 发展人才基础,着力抓好招才引智,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 乡村振兴。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培训班、进村入户现场指导、举办 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广大农民送健康、送科技、送法律。同时,积极 探索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积极引进各 类拥有为农情怀、愿意投身乡村、奉献乡村的高端人才,与美丽乡村 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等有机融合、一体考量,量身定 制选聘方案,确保专家“引进来”就能“融进去”,增强首席专家引 进的精准性、实用性,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以人民至上为料,画出鱼水情深的“暖心橙”。基层党组织的战 斗堡垒作用既要体现在政治引领上,也要体现在服务群众上,要努力 打造能力强的服务型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可以采取登门走访、 组织座谈、个别访谈、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研究探索发展乡村振兴新道路。同时,在此过程中,努力解决群众所 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将精力放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 事、求实效上,为乡村振兴发展厚植群众基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