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推进乡村振兴有感5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推进乡村振兴有感5篇

2021 推进乡村振兴有感 5 篇 【篇一】 我们常常把村支部书记比作“领头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诚然, 一个好的村支部书记能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倡一方文明,但如果没有形成相互协作的 团队力量,光靠书记唱“独角戏”,其他成员皆是“局外人”,“整台戏”就唱不精彩,支部 建设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乡村振兴,一只“领头雁”不够,我们需要搭建团结向上的“雁 群方阵”,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基层政权末梢,让上级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坚定一致的目标是前提。“人心齐,泰山移”,大雁飞行的目标明确,绝不会轻易改变航线盲 目乱飞,整支队伍步调一致、一往无前,即使遇到天气恶劣、队员掉队等困难,只要目标还 在,它们就会适时调整飞行策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作为村两委干部,要正确理解乡村振 兴目标内涵,“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个词看似简单, 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对其理解不透,为了兴产业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就会导致事与愿违, 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作为村两委干部,要自觉形成乡村振兴目标认同,主动担当服务群众 的主角,要做好宣传员,只有当百姓在情感上有认同感、利益上有获得感的时候,有关乡村 振兴的举措才能顺利推进。 合理有序的分工是关键。“孤雁难飞,孤掌难鸣”,分工协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合力。 在雁阵中,领头雁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气阻力,因此任务最为艰巨,同时,也得到所有大雁的 拥护和支持。村支部书记就是这样的“领头雁”,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当好支部的大家 长,积极发挥领路人、排头兵的作用,把握方向、抓住重点,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做到有 的放矢;当雁群停下休息时,有负责觅食的成员、有照顾年幼或者老龄的成员,还有站岗放 哨的成员,它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而在雁群进食的时候,那只放哨的大雁会不吃不喝坚 守岗位,正是这种牺牲精神,保护了团队的安全。村两委的其他成员,也应在村书记的带领 下,主动找准角色定位,勇于担当,不计得失,既能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又能帮助带动其 他成员完成任务。即使是新入职的村两委干部,就像那只最弱小的雁,需要被保护,但也要 主动学习,遵守纪律,尽力做到不掉队,为早日成为雁阵的中坚力量而努力成长。 和谐向上的氛围是保障。在飞行过程中,雁群通过大声撕叫以相互鼓励,通过共同煽动翅膀 来形成气流,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一种“向上之风”。增强基层党支部凝聚力,需要和谐向上 的人文氛围:一方面,提炼文化的有形之美。文化是一个村庄的灵魂,只有共同的文化才能 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产生归属感,也只有文化才能演绎每个村庄自己的故事,在历史的演进 中,每个村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脉络,村支部要因地制宜地提炼传承,将文化的有形之 美转化成乡村振兴的无限动能;另一方面,提升支部凝聚力的无形力量。在飞行过程中,大 雁通过鸣叫来传递信号,提醒转弯或变换队形,沟通的顺畅确保了雁群协作的零障碍。村支 部要建立和谐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等活动,增进村两委成员的 理解和信任,培养整体搭配、和谐有序的支部默契,为每位成员的成长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篇二】 新华社北京 10 月 29 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20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 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 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 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说明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极端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经过新中国成 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三五以来,新农村建 设成绩斐然,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党中央连续 性发布 20 个关注“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高度重视“三农”发展英明决策取得的丰硕 成果。 只有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才能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每一个五年规划的起承转合具 有连续性,都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前后紧密衔接。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全面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离不开工业、科技大力支持,工业反哺农业,应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 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才能够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 代化。 【篇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20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在北京举 行。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 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 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 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重农固本,国之大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 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生历史性变革。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各类资源要 素活力充分释放,拉开了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的大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态环 境恶化问题得到初步遏制,开启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历史证明,国家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大步向前,是因为始终有农业农村这个稳固的基础,能够 不断从中汲取力量。农业连年丰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和谐稳定,数亿农民工有效有序转 移,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现实不断提醒,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 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还比较突出。在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作为最基础的产业、最广阔的区域、最多数的群体,农业不能拖后腿、 农村不能掉队、农民不能缺席。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 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四个优先”要求能否落到实 处,直接关系到“三农”这个战略后院能否稳住,关系到农村工作硬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关 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必须把优先理念牢固树立起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 最重要的原则。以此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实效,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赢得主动。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必须打 破城乡二元的制度藩篱,重塑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要扭转“重城轻 乡”的思维定势,让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全面发展农村 社会事业。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全面加快农村改革步伐。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 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政策,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激活农村“沉睡” 的资产资源。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把小农户发展为家庭农场,把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 共同闯市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则,加快构 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三农”工作是“一把手工程”, 要把五级书记抓“三农”的要求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书记都要谋划出台重要政策举措和工 作方案;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打造千千 万万个坚实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其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 作用。 吮吸着 40 年农村改革的精神养分,承载着近年来逢山开路的创新智慧,依靠着推动乡村振 兴的伟大实践,相信只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我们必能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篇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但是一直以来,村干部知识水平偏低、 平均年龄偏高,影响了乡村的发展。近期,江西省宜春市面向全市提供 1000 个事业编制名 额用于招聘大学生专职村干部。此次招考异常火爆,最终报名人数达到 15406 人。此举既有 效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又可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的就业渠道,不可不谓破解乡村 人才缺失难题的创新举措。 激起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活水”,要以精准的眼光招才引才。“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 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招才引才是为了推进乡村振兴,各地在招才引才时要立足本 地实际情况,本地发展急需什么样人才就引什么样的人才。为确保精准引才,宜春市将此次 考试的重点放在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工作知识和电脑操作能力等的测试上,确保人 岗匹配,符合基层的需求。各地要按事找人、对号入座,将事业需要、岗位需要跟人才的秉 性、特长优势有机结合,招最需要的人才、引有真本事的人才。 激起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活水”,要以鲜明的导向育才用才。“人能尽其才,则百业兴。”要 真正地让人才发挥才智,为在基层发光发热,就是要树立鲜明的育才用才导向,实现人尽其 才、才尽其用。曾经宜春市宜丰县桥西乡黄陂前村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工作任务繁重复杂, 工作经常滞后,退役女军人张曦到任后,对急难险重任务勇挑担子,为基层群众倾情服务, 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各地要构建好育才用才体制,为人才搭建好成长舞台,健全 人才激励机制;要根据人才特长领域因人而用,将其放在最适合、最能发挥才能与特长的地 方,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激起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活水”,要以有效的政策安才留才。人才引进来、用好后更要留得 住,各地要高度重视招才引才育才用才后续的“柔性”保障,要注重人才的感受,变“管理 人才”为“服务人才”。宜春市为积极破解人才“留不住”难题,推出了 20 多项优惠政策安 才流才。各地要在人才最为关注的薪酬、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上,加大政策倾 斜的力度。要从政策保障、经济待遇、人文环境等方面下功夫,为人才提供更便捷、更具有 亲和力的服务体验,用“有温度”的政策让人才安下来、留下来,才能真正激起乡村振兴的 “一池活水”。 【篇五】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仅意味着消除贫困和在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民生,但尚未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摆脱贫困之后推进 乡村振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通过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精准定位,推 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形成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制度框架,着力激发欠 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就必须把握好正确方向,搞好顶层设计,做到长 短结合,因村制宜,精准定位。各地政府要吃透自身镇域特色,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 稳步推进,综合配套”的原则,抓住自身实际,立足当前,准确把脉、准确定位、准确施策, 找到群众的需求点、找准当地产业发展的优势、找准人才需求的层次,才能够有效推进全面 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精准把脉,找准群众需求,激发群众脱贫与致富的内生动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 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需要看到带领群众摆脱贫困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只是满足了人民 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是较低水平的小康,并不算富裕。要让群众从脱贫走向富裕就需 要找准群众的需求点,刺激群众的需求——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什么才是群众希望的美 好生活?青山绿水、诗意盎然,春有百花秋有硕果,家有悦声,儿孙满堂……老百姓向往的 乡村是自然风光无限与丰收硕果累累相接,是欢声笑语与儿孙绕膝相伴。乡村是要有生命力 的,这里不仅仅是可以实现温饱的地方,更是能够带来富裕和归属感的地方,这个地方应该 叫——家乡,是所有儿女愿意一心归来的地方,是所有青年愿意留下的地方。找到群众对乡 村的这份需求,就要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的绿色发展,着力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秸秆还田,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实现“人居环境生态化、发展环境生 态化、自然环境生态化”,让乡村不仅能够持续发展、更能持续增收,成为人们心中和脚下 的家乡。 精准定位,找准产业优势,弄清楚未来乡村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 实现农村提档升级的载体,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石。要实现产业的振兴就需要各级各部门 摸准产业发展的脉搏精准定位,不断加大产业的提档升级和转型换代,整合营销和服务为产 业发展铺路,只有产业强农民才能真正持续增收,巩固扶贫成果。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产 业优势,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不能简单脱离自身实际盲目对别人的成功经验进行复制粘 贴,不顾自身条件的照搬照抄只会让资源再次浪费,“东施效颦”的模仿不仅不能实现产业 的可持续,断层式的“拿来主义”只会让产业走向“死亡”。积极发掘自身优势,抓好自身 优势产业的发展,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思路,长短结合,立足长 远,实现短期有收入、能脱贫,长期有产业、能致富的思路,集中力量发展壮大现代农业, 不断创新抓质量提升,积极探索现代园区建设,以园区带动发展、培养一批新型的经营主体, 在发展中加速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实现“产业+”“互联网+”“合作社+”的模式, 让群众既能获得土地流转的收益、工资性收益,更能获得可持续的分红收益,真正实现产业 带动脱贫致富的目标。 精准施策,找准人才需求,破解好人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难题。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 障,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如果没有人的支撑,乡村振兴只能是一句空话,如空中楼阁,无 源之水。要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脱贫的有效衔接,人才是关键。目前,农村现状面临的最大 问题就是大量青壮年和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才外流,农村妇女儿童和空巢老人居多,严 重存在空壳化和劳动力匮乏,农村缺乏生机与活力,农民收入也很低。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 要让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有想法的年轻人愿意到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来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要实现人才的“回流”“引留”,就需要当地政府积极针对自身研究制定切实可行 的引才政策,为人才提供好的平台,让他们来得了、住得下、留得住。只有在政策上让人才 有奔头,在发展上让他们有希望,在农村土地上能够有作为,才会有更多的人才愿意奔赴农 村。同时要加大力度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让农村形成“集 聚效应”,让农村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舞台和未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