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语文课堂如何具有生成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课堂如何具有生成性

语文论文之语文课堂如何具有生成性 ‎ ‎  南寨中学:徐积堂 ‎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必须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这种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备课要生活化、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显而易见这就要课堂具有生成性。要使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从三个方面来做好。‎ ‎  【关键词】: 生成性 语文课堂 新课程理念 关注学生 教师 民主平等 ‎  传统课堂中,教师提前预设了问题和答案,甚至方法,过程成了唯一性的,新课程理念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有效性的课堂,教师要敢于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鼓励学生大胆生成问题,促进课堂教学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 ‎  下面就如何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  一、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条件,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还要对教材深入的挖掘,有教师自己的理解。‎ ‎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教参的熟悉,可以说倒背如流,教学设计详尽无比,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已经预设好,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课堂就是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并且教师很容易在备课中忽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忽视学生的整体感受与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忽视了学生意义生成。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考虑到学生,要把学生当成重要生成性资源来对待,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这也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前提。学生所处环境不同,他们的理解就会大不一样。例如在教授《故乡》一文,如何让孩子理解文中所写到的“那晚偷的的豆最好吃,那晚的戏也…”如果教师只按照教参的理解,不考虑他们的体验,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现在孩子生活的环境入手,这样就可以化解时代相隔而造成的难题了。只有在备课中考虑到了我们的学生,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课堂才能有生成性。‎ ‎  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在备课时我们还要多想几个意外,学生会在课堂中想到那些问题,我们教师如何来应对。要想很好的应对这些意外,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熟悉不能 仅仅停留在课本和教参,要深究教材之意,必须走到教材之外,给我们在课堂上留有更多的余地。例如在讲授《孤独之旅》一文时,如果教师对《草房子》这部小说不熟悉,对中西方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不同,那就很难应对课堂的变化,很难促进问题的生成,也难以给学生带来兴趣,这种情况下课堂也就没有了生机。有时学生会问:课文中荒凉,寂静,宏阔,陌生的环境描写也给予杜小康以精神上的慰藉。诸如此类的问题,有时候会让我们的老师措手不及,不熟悉原著的,就只能回避,如果教师有了充分的准备,会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探讨人物,把对人物的理解放置在整本小说中,放置在具体的环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人物了解会更深入,或依据学生的问题来设计新的问题,让学生在探讨中提升对文章的理解,课堂的气氛就能活跃起来。‎ ‎  二、要想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课堂就要成为一个问题讨论的课堂,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课堂。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的课堂要有变化,要活跃,教师们都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要把一言堂改为多言堂,努力从演员向导演转变,变成导演也就盘活了课堂,在课堂讨论中,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设计好的,只不过有了明确的分工,或是变换了各种方式让学生活跃了起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骨子里还是死板的,没有为课堂的意外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不单要有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更多应有生成性的问题。随着同学讨论而生发的新问题,在课堂上,有时更有意义,能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诗经。关雎》一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古代爱情的缠绵悱恻,并体会重章叠句在诗歌表述中的作用。而我在教学中围绕这点展开。设计如下问题:(1)让学生了解作者温柔厚的风格。(2)《关雎》为何列在《诗经》的首篇?(3)诗象中水有何意义?(4)列举历代对《关雎》一文的注释?经过讨论使学生收获不少也一下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积淀,因而形形色色的问题生成了。重视学生的问题,就能利用好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同样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使课堂具有活力。‎ ‎  三、要让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师民主平等的作风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教师要有一颗容忍之心,宽容之心。只有包容,才能接纳他人,才会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也才能丰富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设计一些比较灵活的,而又具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学生回答时会见仁见智,但也有学生故意出丑,也有借题发挥说一些奇谈怪论,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应如何来做呢?如果我们一棒子打死,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今后他们不在愿意发言。很多时候他们是被课堂活跃的气氛所感染,口无遮拦;有时也是他们的思维跳跃性太大,又课文引发了这样的联想。教师有时也不妨把它看成是一种独特的视角,教师也可以借题发挥,甚至设置成相反的观点让学生争论,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解决了问题,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生成资源。因此,课堂上,我们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作风,包容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背景和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样我们才能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也才能具有生成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