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让阅读期待在教学中飞扬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阅读期待在教学中飞扬

语文论文之让阅读期待在教学中飞扬 ‎ ‎  [摘要]“ 阅读期待 ”作为一个较新的名词,正渐渐的在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它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在教学中要正确地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掌握好引发的策略和时机,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趣,活力。‎ ‎  [关键]    阅读期待     激趣    欲望 ‎  记得每次发新书,学生们一拿到手便迫不急待地细细品读起来,那种兴奋之情洋溢在每个学生的脸上,为什么会这样呢?美学家尧斯认为,这是一种接受者在对文学作品体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心理期待结构,即阅读期待。再仔细一想,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也会有此表现。从这看出,学生们的心里在期待着接受更多的知识。那作为老师,何不抓住这种契机,好好的利用起呢?再说《语文课程标准》曾指出“我们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这种期待现象,利用阅读期待,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 的心态,引导学生投入到文本中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地想读书,在阅读中倾听作者的心声,品位遣词造句的精妙。那么如何利用好这种期待,让它真在阅读教学中飞扬起来呢?我认为可以让学生:‎ ‎  一、在激趣中期待。‎ ‎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能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同时,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有亮点,因此,教师要抓住亮点,用富有激情的导入来吸引学生去读。1、问题激趣,提出一个有趣又使学生通过思考能解决的并从学生需要出发的问题,创设问题。首先,要抓住设问的良机,其次要适度设问,问题要小而具体,新而有趣,而且要有适当的难度,要有启发性,这样学生对问题才感兴趣,对语文感兴趣。2、故事激趣。低年级孩子差不多都是听故事长大的,他们对故事情有独衷,教师可声情并茂的讲故事的开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放手让学生去读。比如《丑小鸭》这一课,老师可以讲故事的方法朗读第一段,接下来丑小鸭会碰到那些事呢?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3、插图激趣。教师可利用课文中优美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坐井观天》一课,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开始对课文的学习。这样,不仅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更抓住了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  二、在设疑中期待。‎ ‎  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它好象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疑问的驱使下,儿童会主动地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顺从他们的需求,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反之,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学习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减。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期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人的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形成寻求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问题提出后学生稍加思考后,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向瓶中放石子,使水上升,然后就能喝到水了”。至此,作为传统教学而言,问题就解决了,但此时我又进一步设疑:“向瓶中放石子,乌鸦就一定能喝到水吗?”问题一出,教室里一片沉寂,随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打开了,问题的答案出现了许多:有的说乌鸦能喝到水,有的说乌鸦不能喝到水,有的说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学生一下子分成三派,每派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正确答案是:“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当瓶中的水不多时,即使相瓶中放石子,乌鸦也喝不到水。”这与传统的教学是不同的。通过有的放矢的设疑,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有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  三、在比赛中期待 ‎  爱活动、爱表现、好胜心强是小学生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精心安培朗读、复述、表演等比赛活动创设学生的阅读期待。比如,“把他读坐下去”游戏,学生为了能把对方读坐下去,就想方设法的读出语感、读出美感,有利地创设了阅读期待。再如比一比,那组读的好,为了自己小组能胜出,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读的好先不说,当从态度就足以看出他们心中的那份期待。‎ ‎  四、在动情中期待。‎ ‎  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阅读,那么这位教师就不是一个好教师。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例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教学《春》时,我饱满激情地导入:“现在已是硕果累累的金秋了,但是老师仍然眷恋那暖风和煦的春天,提到春天我们不禁想起唐诗宋词中诗人对春的描绘。”学生被老师的激情所感染,随口背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 是啊,多么精炼的语言,多么优美的诗句,但是毕竟篇幅短小,包容景物有限,而现代作家朱自清先生就弥补了这一缺憾,把春天尽收眼底,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朱老先生一齐走进春天。”学生被老师的情所动,阅读期待也被唤起,他们很想知道朱自清是怎样弥补这一缺憾的,于是朗朗的读书声便想起来。‎ ‎  再如一些课的导语,尤其是课文教学之始的导语,应该像诗一样精练、感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一节课的结束语,特别是教完一篇扣人心弦的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时的结束语,应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新的欲望。‎ ‎  五、在成功中期待。‎ ‎  每个人都期待成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有人说,老师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如:在教学《五彩池》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师:请大家看(多媒体课件示五彩池图组,让学生欣赏),多美啊!你们能不能把那种美丽、神奇,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学生轻声自读)师:听出来了,你们读得很好,让我也喜欢上这些句子了。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播放优美的音乐,请了一个女生朗读课文,她读得很有感情。)师:谢谢你带我们来到了神奇的五彩池。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能告诉大家吗?生:我读的时候感觉眼前仿佛全是五彩的池子,好像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再次肯定后,学生微笑着坐下了,激起全班同学的朗读热情,纷纷举手。在别人朗读时,他们静静聆听,生怕放过任何一次提高的机会。)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课堂上的评价不是单纯确立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种育人的功能,是激励学生不断向上的持久动力。当学生被鼓励和被信任时,他们学得最好。因此,课堂上评价应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不断体会成功的乐趣,促使他们以更大的激情投入阅读活动之中。‎ ‎  六、在拓展中期待。‎ ‎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阅读期待不能停留在课堂上,要延伸到课外。“阅读期待”的心里取向是重要原因。当学生深深体会到读书之乐时,阅读也就成为习惯,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活动。1、让学生读美文,体验欣赏之乐。在学生尚不具备自主阅读习惯时,教师应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文章让学生欣赏。2、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结果之乐。课内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课外积累来解读文本内容。习作时鼓励学生巧妙运用课外积累的语言或写法进行表达,学生在一次次运用的过程中,饱尝了读书的甜头,自然会延续阅读期待。‎ ‎  “阅读期待”是个比较新的名词,可能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还不是很专业。它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掌握好引发的策略和时机,才能使它在教学中真正的飞扬起来。‎ ‎  参考资料:‎ ‎  [1]  楼可青 .让“阅读期待”焕发生命光彩[J].语文版,2004,3‎ ‎  [2]  小学语文教学[M].全国小语会教学研究会会刊 ‎  [3]     教育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 ‎  张淑君。创设学生阅读期待策略举隅[J].2005,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