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优化发问,活学政治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优化发问,活学政治 优化发问,活学政治 陈荣炳 东莞市高埗镇低涌中学 摘要:时代在呼唤,社会存在发展。新课改的实施,相比其他学科,政治课就像是一处被遗忘的角落.课堂上教师基本是照本宣科,生硬讲述,教师无激情,叹其难教;学生无兴趣,感其难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怎样才能改变这僵硬的局面,还政治课以激情与活力,显示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呢? 针对这一点,本文拟从优化发问,实施创造性思维发问的要领和技巧等两方面,讲究提问的技巧,问得新奇,问得有趣,问得巧妙,问得富有启发性,问得难而有度,问得高而可攀,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达到挖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词:优化 创造性思维 发问要领 技巧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它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是思想政治课,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学生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在知识经济腾飞的时代,除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外,更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为“科教兴国” 振兴中华做出积极的贡献。时下,创新教育的观念已深入教师们的心中,但如何开展创新教育,许多教师还是觉得无从下手。个别教师以为媒体用多一点便是创新了。针对这一点,我拟从实施创造性思维发问的要领和技巧等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实施创造性思维发问的要领创造性问题的最大特点是发散性,没有固定答案,因此,在实施时宜注意下列要领:(一)问题的内容及叙述的文字要适合学生程度如果问题的内容及叙述的文字不适合学生的程度,学生便会无所适从,会感到很迷惑。例如,在讲到初三有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许多老师常会这样发问:为什么建设国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个发问直接而不够通俗易懂,学生只好照读教材,似懂非懂。像上述的发问没有创造性。而应该发问:(1)艰苦奋斗是战争年代和困难时期的口号,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再提就“不合时宜”。(2)眼前,我国经经济内需不足,国家提倡适度消费,因此,不需要再提倡艰苦奋斗了。艰苦奋斗真的过时了吗?为什么?如此设问的问题才适合学生的程度,同学们发表见解,老师再适当引导,问题就不难弄懂了。“听懂”、“学会”就有兴趣,课堂气氛自然就会活跃;“迷惘”、“困惑”,听不懂学不会,课堂气氛就会沉闷。所以,课堂学习知识的难度最好是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二)问题的类型应用变化就是发问时要根据不同类型应用的要求,发问的方式要有所变化,不要千篇一律。例如:在讲初三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师就要发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会处于初级阶段?什么时候开始处于初级阶段?到什么时候结束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要实现什么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又例如:讲西部开发时,问:为什么要开发西部?西部主要包括哪些地方?怎样开发?靠什么去开发?靠谁去开发?(三)发问之后应用适当的停顿时间让学生思考。 发问后,要有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毕竟绝大部分同学的思维没那么敏捷,反应没那么快,学生不可能随口就能说出个所以然。(四)鼓励、接纳及容忍学生不同的答案。根据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学生存在害怕回答问题,特别是怕答错题,所以教师要在发问时,还注意鼓励学生,并专注听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与教师配合,学生才能积极开展思维,开动思维才能谈得上创新。其次是教师要容忍学生不同的答案,特别是调皮的学生,哪怕他们是故意乱说一通,但也有一定的创意,且说明这个学生在听你的课。例如:我讲到初三内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时,我便打了一个比喻:我们的国家好比一个大圆桌面,四项基本原则就好象桌子的四条腿。我一边讲一边画在黑板上,突然一个调皮生说“开饭啰” ,全班一齐哄笑。我灵机一动,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说得也很有道理,也很有创意。假如四项基本原则缺了任何一项,国家会怎样呢?生:国家则不能安定。师:国家不安定会怎样呢?生:国家不安定则国家经济不能发展。师:这样大家还会有饭吃吗?于是同学们会心一笑,更明白了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了。所以,教师在容忍学生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学生的思路发问下去,不但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持续下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学生得到教师、同学的赞赏,更敢于想一些奇异的想法。正如当年爱迪生坐在鸡蛋上想孵出小鸡一样令人不可思议,但这恰恰是创造思维的开始。(五)问题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较低认知层次往较高认知层次的方向发展。政治教材中的材料,往往都是具体直观的材料,是学生容易认知的层次,而材料前后的是属于较高认知层次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引导学生向较高认知层次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例如:我在讲到初三内容《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我在上课开始时,没有让学生打开书本,而是说:同学们,这堂课我要带大家去放羊。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并在圆圈上写上“草场” 。师:这个草场只能养100只羊,这100只羊刚好够我们这班牧民维持生活。但现在国家提出全面奔向殷实小康,怎样才能实现富裕小康呢?生:每家养多几只羊不就行了。师:好,听大家的,张三养多2只、李四养多4办、王五养多7只、梁六养多9只、刘七养多10只、黄八养多12只(学生笑-----,一点小幽默,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教师进一步提问,现在这个草场增加了多少只羊?生:44只羊。师:增加了44只羊后,这个草场会怎么样?生:草场会连草根一起被羊吃掉。师:没有了草会出现什么问题?生:草地会沙化、水土流失、草场资源和环境受到破坏。师:这样,我们还能生存吗?我们的后代还能在这里生存吗?生:不能。师进一步问:我们这个班的牧民人口还在不断增多,我们及我们的后代怎样才能生存下去?生:控制人口数量、少养羊、让草场资源合理放牧。师:对!这样我们的草场就能持续发展下去,我们及我们的后代也能在这里生活下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实现了由较低认知层次向较高认知层次的发展。(六)鼓励学生提出关键性问题或自发性的问题。该方面的做法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找出关键性的问题(即找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或者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本节课的提问。这样就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学生有机会把自己有创意的问题展示出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自信心和勇气。例如,在学习《情绪需要调节》一课时,我让学生试着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情绪是什么?”“情绪能够调节吗?”“情绪不不调节会有怎样的后果?”“什么样的情绪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等等。当他们提出问题后,我并不急于给学生答案,也不急于让部分好的、理解力强的同学马上作出回答,而是进一步启发、引导,我对学生说:自己再读读课文,了解情绪不调节会有怎样的后果?我们应该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文时,随时围绕它们展开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七)从学生不完善的答案中进一步探讨。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关键性问题或设计的提问或者回答的问题,肯定有许多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一起进一步探讨,充分发挥其他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即让第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 可做,然后教师进一步归纳总结,把学生所说到的零碎的知识点上升为全面、客观的理论或观点。(八)在适当的时候把相关的教材提出,而非全部。就是在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可把与本节课重点相关的教材提出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二至三遍,俗话说:熟能生巧。这样学生便能在熟读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有创意的想法、问题,从而达到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实施创造性思维的发问技巧(一)“假如”的问题要求学生对一个假设的情境加以思考。可用人、地、事、物、时(现在、过去、未来)的假设发问。“现在、事”:假如你现在居住的房前小河污染了,你会怎样做?(环保问题大家谈)。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解决的方案,其中肯定有一些有创造性的方案。(二)“替代”的问题就是用字、词、句、事物、涵义或观念取代原来的资料。例如:讲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时,可用“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来表达。教师问学生:能用其他不同的角度表达来代替“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吗?”学生在思考后,比较好的学生都能回答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来代替“三大改造的完成”。(三)“除了”的问题针对原来的资料或答案,鼓励学生能突破成规,寻找不同的观念。(四)“可能”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推测事物的可能发展,或作回顾与前瞻的了解。例如:在讲到对外开放,中国加入WTO时,教师可问:中国加入WTO,除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解放我国生产力外,还可能出现哪些问题?让学生从利与弊的角度加以比较。(五)“列举”的问题举出符合某一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越多越好。例如: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乡或家庭发生了那些变化?(六)“比较” 的问题就是两项或多项资料特征或关系比较其异同。例如:讲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各自生产力发展状况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后,学生会发现一个共同的地方——都是生产工具标志着生产力的水平。(七)“想象”的问题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于未来的事物。例如:想想看,到2050年,我国初级阶段结束时,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标志可能是什么?通过想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总之,发问要领和技巧中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可以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应用,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似看山喜不平,学生听课同样如此。陶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作为教师,不仅善于解疑,而且要善于设疑,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这就要讲究提问的技巧,要问得新奇,问得有趣,问得巧妙,问得富有启发性,问得难而有度,问得高而可攀,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活动,达到挖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课堂教学时时都处在一种动态之中,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知识的信息,在学习中思考、总结,在学习中升华,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①创新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苏卓亚,甘肃日报,2005年②思想政治课激趣四法,马广建,河南教育,2005年06期③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朱素俊,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年11期④树立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改革新理念,马美铭,思想政治课教学,2002年06期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刘新庚,北京人民出版社。⑥ 改变旧方法,走进新课程,常京娥,《北京教育》,2003年第5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