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浅淡800米跑技术
体育论文之浅淡800米跑技术 浅淡800米跑技术 东莞市寮步镇实验小学 钟玉成 摘要:800米跑的技术对成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查找资料以及自己亲身带队参加比赛的实践,对800米的技术动作和各种有关素质进行分析、对比,以求提高运动员的800米成绩。 前言:800米是一项以耐力为基础、速度耐力为核心的次最大强度的竞速项目,它跑的技术有它自己的特点。首先,要求跑起来能保持较快的速度较高和较平稳的重心,又要尽可能的轻松省力。目前,各种资料对短跑和长跑的研究都极为详细,唯独对800米这一中跑项目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有必要对800米的技术动作做一些探讨。1、800米跑的技术特征:决定速度的因素是步幅和步频,不同距离的跑对步幅和步频的要求不尽相同,对800米跑的运动员来说,跑的能力是主要的,跑的技术动作是第二位的,但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技术就显得重要了,要训练出高水平的运动员就必须使运动员掌握一套完整的、正确的技术动作。当前,800米运动员跑的技术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后蹬用力较大,大腿前摆较高,步幅较大,但频率相对较慢;第二种是后蹬用力较小,腿前摆较低,步幅较小,但频率相对较快。这两种跑法从力学上分析都各有它自己的特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环节的动作势必对其他环节的动作产生影响,在跑的过程中采用频率相对较慢,步幅较大,前摆较高,后蹬用力这种跑的姿势,这要求运动员后蹬有力,加大摆腿的幅度,为了使身体能够协调运动,必然的要加大摆臂,在肘关节和膝关节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大摆臂和摆腿的幅度都将使运动环节的用力部分距身体重心较远,增加了能量的消耗,加大后蹬力度,要求蹬地时髋,膝,踝充分蹬直,这样跑起来速度比较快,但人体的后蹬,摆臂,摆腿过程中都过多地消耗了能量,在较短时间和较短距离内就会产生疲劳,况且增大步幅,将减小支撑脚与地面的夹角,造成人体水平方向上的阻力的增大,因此从跑的经济性方面来考虑,它并不是最理想的;若采用快频率,小步幅,前摆较低,后蹬用力小这种跑的技术,虽然在相同的距离内,需要跑比较多的步数,但步幅小,对后蹬的要求并不那么严格,后蹬时髋,膝,踝不必完全蹬直就可过渡到下一步,而且重心高,身体比较平稳,重心上下波动的幅度小,减小了跑的过程中不必要的耗能,重心高,支撑脚与地面的夹角就大,减小了地面对人体的水平阻力,达到了经济性和实效性的原则。800米在跑的过程中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应采用大量的身体素质的练习手段,如卧推,两头跷,俯卧撑等加强手臂,腹肌,胸大肌等肌肉的力量;同时,在做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等辅助练习时,应强调动作的频率,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的节奏感、速度感,提高在短时间内对自身状态的调节能力。2、800米跑的能量供应特征:800米跑是竞速项目,对神经细胞机能的影响很大,大脑皮质细胞很快疲劳,工作能力下降,不能长时间继续高速运动,这就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机能稳定性,才能保持在较长的时间内发出高频冲动。提高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快速位移能力,它取决于两个基本途径:第一是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第二是重 复跑的能力。由于800米跑的过程中,65%的能量是由乳酸系统供给的,跑完全程后,血乳酸可达到250毫克%,因此,800米跑是人体内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肌肉仍以次最大强度进行工作的,所以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完善的专项身体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发展在疲劳和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次最大强度工作能力,因此800米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不是单纯的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而是两者皆有的速度耐力性力量,训练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2.1择较长时间,较长距离的跑与跳的交替练习2.2采用中等重量的重复练习2.3采用加大困难条件的跑、跳练习,如拉重物跑,上坡跑。800米在跑的过程中,磷酸原系统供能占30%,乳酸系统供能占65%,有氧化谢供能占5%,因此在剧烈的800米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的来源主要是靠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与再合成来提供,而这种再合成是在肌肉连续两次收缩之间,即在肌肉放松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使人体快速用力跑完全程,就必须使不该用力的肌肉得到充分地放松、协调。运动生物力学告诉我们,不参与工作的肌肉及时放松能减少有机体的负担,因此跑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抗肌的放松,积极放松不参与工作的肌肉。运动后的放松恢复做为运动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训练质量和提高运动成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运动后的放松是运动员训练后尽快恢复体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800米跑的速度与耐力的特征和关系:速度与耐力既矛盾又统一互相制约。一旦安排不当,必定会产生对抗。运动生化理论告诉我们速度的能量来源三磷酸腺苷(ATP)快速分解和磷酸(CP)的再合成,是磷酸原的无氧代谢。耐力的能量来源糖无氧酵解。在训练中如果过份强调耐力训练,会使糖酵解供能能力过度发展而抑制速度素质的提高.二者比例要因个体差异而定。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中长跑是耐力性项目,因而对乳酸能度的训练很不够,中长跑成绩一直徘徊不前。自90年代后,把速度与耐力提到同等位置上,认为中长跑优秀运动员不光是耐力型的运动员,同时,也是加速度较好者,决定中长跑成绩的因素主要是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速度耐力是基础,速度是核心,力量耐力是保证。强调在有氧代谢训练后进行有氧和无氧混合训练,最后进行无氧糖酵解代谢为主的大强度高速度训练,以发展快速的能力和速度耐力能力。生物化学研究表明,在现代中长跑中ATP—CP糖酵解能量代谢占20—30%左右,这就足以说明速度在中长跑中的地位。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要注意速度耐力的发展,二者应同步进行。发展一般耐力和速度的训练手段均可导致其对应素质生化因素的一定程度的改变。发展耐力一般为有氧倾向的负荷训练,平均心率在40— 150次/分,PH为7.35,血乳酸为3毫摩尔/升。如越野跑和一些力量训练。发展速度耐力一般为有氧无氧混合的负荷训练。平均心率在150-180次/分,PH从7.36降到7.20,血乳酸为3-15毫摩尔/升,如600-3000米段落重复跑、变速跑、5000米节奏跑。发展速度一般为无氧磷酸肌酸供能的负荷训练。如10—15秒最大限度用力的快速力量练习。由于力量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而力量又与肌肉体积密切相关。4、正确理解速度与力量的特征和关系 中长跑成绩的提高取决于速度的发展。我国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说得好“中长跑运动员,有好的耐力,但没有速度,他也无法在大赛中竞争”。优秀的中长跑选手,要改变匀速跑的技术和战术风格,国内外的一些专家都认为中长跑项目已是速度之争。用匀速跑制胜己成为历史。力量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而力量又与肌肉体积密切相关。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发展如因加大负荷不当而导致了肌肉的横截面变粗,则将影响成绩提高。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宜少用杠铃负荷,多选择跳跃练习,如单足跳、多级跳、台阶跳和负重的足尖跳,以发展踝关节的支撑能力。每次力量训练之后,采取60-100%的快速和高频率跑的练习。 5小结:从以上分析可知,中长跑训练的任务就是如何达到在一个特定的距离内,能跑得尽可能地快,即在一定量的限定下,发挥最大的绝对速度。因此,一切训练的方法与手段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去设计,世界优秀运动员无一例外是把提高运动员的速度放在首位。本文阐述的速度训练的方法,可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成绩,尤其是对那些曾忽视速度能力训练的运动员成绩会有大幅度提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