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洗尽铅华露真容——新课标下音乐教学的思索
音乐论文之洗尽铅华露真容——新课标下音乐教学的思索 洗尽铅华露真容—— 新课标下音乐教学的思索镇中心小学众所周知,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为我们展示了一系列新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念和音乐教育理念。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教师们纷纷更新了自己旧的教学理念,创造了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使音乐课堂精彩纷呈。但同时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在实践中也凸现出来,如何正确看待这些矛盾,怎样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走出误区,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误区一:好课都得用多媒体每当提到要上公开课、展示课,大家首先都想到要花大量精力做多媒体课件,一节课为了追求声、形、色的效果,牵强附会地运用课件,整节课完全被电脑所牵制:教师能现场范唱要录制成光盘在电脑中播放;课本上印得清楚的歌词却扫描成课件,舍简就繁,避易求难,原本这一切可以用简洁话语轻轻带过的内容,全都用课件展示。殊不知,这色彩鲜艳的精美画面在忽视了对音乐内涵和学生的双重关注的同时,割裂了音乐课堂所特有的情感纽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为严重的是以上种种还常常在遭遇电脑或人为手误等突发情况时,让教师在课堂上手足无措,阻碍了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发挥,破坏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完整性。误区二:音乐课堂变成大容器音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很多教师认为音乐课上加上画画、讲故事、舞蹈等五花八门就是丰富多彩了,就是学科综合了。有的教师甚至会一味追求花哨效果,将教学内容在四十分钟里没有重点、没有条理的热热闹闹走马观花了一遍。一位教师在一堂音乐课上,将教学分成几个版块,先是欣赏、律动《我爱雪莲花》,接着组织学生欣赏西藏风光图片,学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咯则》、学跳藏族舞、欣赏韩红演唱的《青藏高原》……。在教师牵着学生鼻子浅尝辄止的忙活了一番后,最终却发现真正学会歌曲的学生寥寥无几。这种“拼凑式”环节安排,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误区三:过分强化花式,忽视双基教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许多教师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使音乐课有形式无内容,缺乏目的性,在教学中一些根本不需要的形式(如分组)教师乐此不疲,一些直接明了的问题非让学生讨论,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也要让学生去创编……过于追求外在和花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很多老师还片面的将“淡化技能训练”理解为“不做要求”和“低要求”,避免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学,有时讲也是想讲又怕讲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注重表面形式而忽视学习规律,严重影响了学生水平。误区四:课堂秩序体现自由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律动就是要体现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就不能让学生跟着教师做,否则就是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在一节公开课上,音乐教师说:“小朋友,你们听着音乐跳吧,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接下来让我们看到的却是学生你推我我推你的所谓“创新律动” 场面,原本动听的音乐也被嘻嘻哈哈的打闹声所掩盖。如这样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自由发挥,而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的律动环节,对学生又有什么收获呢?全面理解新课标,走出误区以前的音乐教学只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注重结果而不管学生是否有兴趣,曾一度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怪现象”,而如今这种将新课改又理解成只要注重课堂气氛是否热闹,学生是否高兴这些表面现象,将知识技能抛之一旁的想法做法也是错误的。音乐新课标中提出: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要有体现、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审美活动,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审美和丰富情感,与之产生共鸣。总之,一堂好的音乐课,不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扎实的完成了音乐教学中会听、会唱、会动的微观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作曲家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又经过自己的二度创作,实现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促进自己的人格发展,进而实现音乐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音乐的教育的审美体验,折射出音乐教育的价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