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小问题”也是大资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小问题”也是大资源

其他论文之“小问题”也是大资源 ‎ ‎  在细微的教育现象中分析出一些大的教育问题,比硬性地制定几项制度更有效,比喊几句口号要好得多、有效得多。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对教师的培训过程 ‎  校本培训,不是购买几本书、请几个有影响力的专家作报告,或发表几篇论文,写几篇文章,组织几次学习就能实现的,而应该从学校生活和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创设适合教师成长的最佳环境。我们的做法是:从问题入手,引发反思,提高认识,对应理论。就是从学校教育“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去发现、解剖问题,实现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  在细微的教育现象中分析出一些大的教育问题,比硬性地制定几项制度更有效。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对教师的培训过程。对于一些小问题,如学生不爱问问题或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我们是这样分析的。幼儿园的学生抢着回答问题,小学的学生非常愿意回答问题,中学学生入校时也愿意回答问题,上课积极发言,为什么到了后来就不愿意回答问题了呢?主要是有些教师在不经意中说出了一些对学生非常伤害自尊心的话,如上课回答问题答错了,教师这样说:“你坐下,想好了再回答!就是你能!”“你考不了多少分还抢着回答问题!”‎ 或干脆视而不见,虽然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这样下去学生还能在课上回答问题吗?就是好学生也会以此为例子,唯恐回答错了让老师抢白一下,多没有面子,这样教师的自我诊断功能就失去了。还有学生去办公室请教老师一个问题,老师这样说:“你上课是怎样听的,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回去好好想一想,想好了再来问我!这个问题,我在课上都已经讲了,上课不认真听!还好意思来问!”这个学生还会再来问问题吗?‎ ‎  课堂上,老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这样的用语就非常的不准确,学生答上来是应该,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都不会,学生的自信心在什么地方?一些好学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既然“非常简单”,让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回答好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有的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样说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难”的问题,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就不想这个问题了,反正我也答不上来。学习好的同学回答后,感觉非常容易,易产生骄傲情绪,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老师认为非常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不一定是非常的简单,如几何题“加一个连线”,知道了就非常地简单,不知道就非常得难,这就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我们认为:问题的难易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理解的就是难的,能理解了的就是简单的。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不要轻言:“‎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或是‘非常难’的问题。”而应该说:“这个问题谁会,请回答!”如果回答得不错,是难的问题就应该鼓励:“这么难的问题都能回答上来。”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非常的难,不会也是正常的。”真正简单的问题就不要问,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对教师的培训就应该从这些小事入手。‎ ‎  还有抄作业问题,很多时候也是我们老师的处理不当造成的:有些学生对一些知识不理解,作业做得就慢,交作业时教师说:“你的作业怎么才交,人家早就交来了,下次早地点交,谁等着你啊!”以后做作业时不会就抄,抄完了早地点交给老师,以免看到老师阴沉的脸色。这样进行分析,老师不这样说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就高,学生能力的培养就应该从这些细微处开始,比喊几句口号要好得多,实在得多,有效得多。‎ ‎  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人对问题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理论被接受需要一段时间,再说对自己原有习惯的否定也是一种痛苦,所以要从小事出发,让教师接受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思想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并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我们在这些日常的小事中,找到新课程新理念的感觉和连接点,从而引发思考,进行反思。落实好新课程,就要从小的问题入手,把新的思想和理念化解成一个个的小问题,再对小问题进行剖析、反思,认识深刻了,培训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