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浅谈工笔画色彩语言形式的发展与创新
美术论文之浅谈工笔画色彩语言形式的发展与创新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工笔画色彩语言形式的认识也有大的不同和进步,本文分析了色彩在工笔画中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也分析了现代工笔画色彩的丰富运用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笔画 色彩语言形式 发展 创新 正文 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色彩的运用,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色彩才更丰富多彩,色彩的不同会使人们产生喜怒哀乐的不同感受。那么绘画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画面的色彩表现更为重要,色彩影响着整幅画面的艺术效果。在绘画艺术中,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绘画,色彩始终是重要的构成元素。可以想象没有的色彩的绘画将会是怎样。特别是在中国工笔画中,色彩的运用甚至引领了工笔画的发展方向,这从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唐宋以后的工笔画开始走向衰落,这主要受“五色令人目盲”、“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观念的影响,不重视色彩语言形式的运用就会带来这样的结果。可见色彩在绘画中运用的重要性。 从中国画历史看,重视色彩表现的工笔画曾经是中国画的主流样式,这在宋代以前的宗教画、石窟壁画、人物画、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及宋代花鸟画等艺术样式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早期的工笔画中所用的颜料主要是矿物质颜料,这是受到生产条件的限制,从而决定了早期的工笔画主要是重彩工笔画。如敦煌壁画,去过敦煌莫高窟的人都能感受到 那里壁画的震撼人心。它虽然经过风化,走过漫长的历史,但是色彩依然浑厚、强烈、丰富而瑰丽典雅,无论是人物造型、绘画技巧、画面场景都让人惊叹和敬畏。到东晋时代,植物质透明颜料出现并得到充分运用,工笔画的用色变得更丰富、细腻入微了,也就形成了工笔淡彩画,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精细巧妙的线条、色彩的巧妙运用刻画出了人物的神采。到了唐宋时代,水色、石色融合使用,使工笔画发展得较为成熟。如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画中的人物形象“衣裳劲简,彩色柔丽。”(《历代名画记》),不但人物形象准确而且能揭示出人物的心里和情性。宋代工笔画达到鼎盛,宋徽宗赵佶是工笔画高手,他完善了绘画体制,促进了画院的发展,把工笔花鸟画推向高峰。到两宋以后,在“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五色令人盲”的古典美学思想指引下,水墨文人画全面兴起,并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色彩被推向历史的边缘,传统工笔画也因色彩的消失而逐渐被历史冷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论点,一直影响着中国画,使绚烂多彩的颜色一直处于弱势,工笔画也就一直停滞不前。 新中国成立后,工笔画艺术开始逐渐从衰微走向复苏。中国画持续了数百年的“水墨独尊” 局面被打破,揭起了现代色彩变革。这场色彩变革是中国画传统观念的变革,是色彩语言表达形式的变革,是中国画从传统转向现代变革。进入现代改革开放的中国,受到西方文化,西方绘画的影响,工笔画的色彩语言形式的运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色彩运用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图案化、装饰化,肌理特殊技法也得到充分的运用,新材料、新颜料广泛的运用,都使得工笔画有更大的活力和发展空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样就唤醒了人们对工笔画的重视,给工笔画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解开一切的理论枷锁,充分的运用色彩这一语言表现形式创作出别出心裁的艺术作品。同时一定不能丢弃我们传统工笔画中的精髓,扎实练好基本功,认真系统的研究传统卷轴画、壁画中极丰富的色彩语言表达形式,并进行发掘、研究和整理,更好的为今所用。 传统的工笔画色彩的运用理论一直影响着传统工笔画的发展。一,谢赫提出“六法”,中的“随类赋彩”。这一色彩理论的运用,虽然使画家创作了大量崇尚自然的绘画精品,但是也限制了画家的丰富想象力,使得不能那么充分的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内心意境。二、“以线为骨,以色为肉”。这一理论使得色彩被限制在线条轮廓之中,这就使色彩在传统工笔画中处于从属地位。从而就形成了无论是画什么,总用一套陈旧的方法,先用墨勾线,再“三矾九染”。 这必然限制了画家用色造型和色彩的表现力。三、“三矾九染” 式的传统渲染方式。这是由于工笔画受到使用材料的限制,仅用熟宣纸、熟绢和矿物质颜料、植物质颜料,来表现画面色彩效果。而现代的材料和颜色丰富多了,如高丽纸、皮纸、水彩色、丙烯色等等的灵活运用,都为现代工笔绘画的丰富性打下了基础。四、贬斥“丹青”,“五色令人目盲”,独尊水墨的色彩观,“先墨后色,以墨带色,为墨设色,色随墨走,色为墨辅,色依墨存”的“绘画之道”。这种传统的色彩理论,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传统工笔画对色彩的运用,在唐宋以后几百年的发展中,一直徘徊不前,甚至走向了衰落。 物体是运动的,人的思想、认识、审美、情趣、运用的技术、手段、工具、材料也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发展、更新。传统的工笔画色彩的表现形式也必然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代中国工笔画正处于一个融合、吸收、创新、完善的阶段。突破传统色彩语言形式运用上的理论禁锢,古为今用,西为中用,注重色彩语言运用的创新,从而使工笔画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创新才是艺术的生命,守旧成为工笔画发展的绊脚石。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事物新气象的展现,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斑斓的色彩追求也更加强烈。不少画家纷纷呼吁在传统工笔画中运用斑斓的色彩,体现出现代工笔画丰富、深厚、绚烂的色彩特征。中国工笔画要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色彩语言形式就是一个切入点。在色彩的运用上,我们可以借鉴西画色彩在画面上的处理和运用,为传统工笔画的色彩增添营养,从而创造出新的色彩运用形式和表现技法。 我们还可以吸取传统壁画和民间工艺美术中和艺术设计中的平面构成的表现方式,追求新的构图形式和色彩表现形式,创造出既有民族性又有创造性,还有装饰性特点的现代工笔画;在色彩的处理上,运用色彩构成原理,使人们产生独特的视觉感受。从而给工笔画创新带来了新的启示,表现出独特的意境。譬如丁绍光的绘画就是色彩构成充分运用的结果。 画家经过美术院校造型基础和色彩修养的学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写实再现能力。由于他们对色彩表现技巧的熟练运用,借助工笔画这个表现方式,使绘画的艺术形象表现达到极致,形神兼备。譬如何家英、王美芳、赵国经的作品使人惊叹。画家在色彩的运用上具有很高超的写实技法,使工笔画的写实表现达到极致并具有很好的审美功能。 我们追求色彩创新,并不是为了追求高超的表现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色彩的运用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色彩能使人的情绪发生很大的变化,因而色彩的运用是画家内心感受的表现。画家在工笔画中的色彩运用中,重要的不是“随类赋彩”,而是善于“随情赋色、随意赋色”。也就是说,画家要按照自己的内心感受灵活的运用色彩。“色彩应当是思想的结果,而不是观察的结果。” (这是高更的话),绘画不应该是照搬照抄现实中的色彩,那样照相机能做的更完美。更重要的是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思想,反映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自己的心情,表现出心中的意境。绘画作品中色彩的个性化、理想化,能使鉴赏者通过画面的色彩直接体会到画家的独特心境,从而产生共鸣。所以我们在绘画中对色彩运用应该是不局限于现实的色彩,不受传统色彩观念的影响,更多的是创新,思考怎么运用色彩最能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终我们还是要把色彩的表现形式建立在现代中国文化精神之上,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在生活中色彩的运用是极为丰富的,我们的绘画创作也应该是多彩的,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的色彩语言形式。总之,我们继承传统色彩语言形式的同时,又应该敢于打破传统,勇于借鉴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的色彩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使中国工笔画的表现语言日趋发展完善,表现领域更为宽泛,更具有时代精神特征,才能使中国工笔画得到创造性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于非闇。中国画色彩的研究。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版。 [3]采苹。蒋采苹文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