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拓展想象思维 提高习作水平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拓展想象思维 提高习作水平

语文论文之拓展想象思维 提高习作水平 ‎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想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想飞跃。它可以帮助作者打开记忆的仓库,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正面想到反面,由颜色想到声音,由现象想到本质。总之,它能突破材料的局限,向横向扩展,向纵向延伸,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原来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创造出崭新的形象。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形在江海之上,心在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帮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但丁的《神曲》,都有奇特瑰丽的想象。黑格尔认为:“对作家来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古今中外,多少作家凭借丰富的想象,把过去和现在、理想和现实、神奇和平凡、咫尺和天涯、天上和人间、存在和虚幻等,相互沟通为一体,创造出了一篇篇不朽的作品。可见,想象思维在学生习作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那么,怎么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怎样将想象思维运用于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首先,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家运用想象来深化主题的写作技巧。这样,提高“内化”效应;“功于读书,逸于作文。”‎ 学生通过阅读开阔眼界,体验想象的实际运用,切实开拓想象思维。第一:由简到详,据文章想细节。教材中有的地方因表达上的特殊要求,需要作简要的交待。这些简述的地方往往给人的想象以自由驰骋的余地。可根据教材的原意,从事物本身的特点出发,合理猜测,扩充事物的细节或详尽地描述事物的情态。叶圣陶先生写的《荷花》一文(小语第六册)第四自然段,作者想象自己成了一朵荷花,在池中翩翩起舞,充分表达了他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中写道:“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从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从中领会到想象的奇妙境界。可让学生依据这一省略号,插上想象之翼:蜻蜓会怎么说?小鱼梦见了什么?又会怎么说?我听了以后又会怎么样?谁还会出现在荷花池中?对我说些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如同放飞的风筝,都围绕一个中心——对大自然由衷的赞美,巧妙构思,说出自己想象的内容。第二:由前到后,沿文意想结果。有些文章的结尾耐人寻味,令人遐想。可沿着文章表示的意思合理想象它的结果。《会摇尾巴的狼》的结尾是:“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说:‘你不会活多久了,猎人会来收拾你的。’说完就走了。”根据这段话可以让学生想象:“‎ 假如猎人来了以后,狼又会耍出什么花招呢?那么猎人怎么对付它呢?让学生按照文章自身的逻辑构思故事。先想后说。第三:由此及彼,据文意想生活。一般来说,学生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能明确一个道理。而往往由于对某种道理的理解,引起对生活中人与事的思考。这是人的思维迁移,在想象中最为活跃,最为重要。《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学习此文后,让学生以“由《亡羊补牢》想到一件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鉴别事物的能力。“阅读是输入,习作是输出。”在阅读中,想象思维能力得以量的积累,在习作中才能运用自如,心之所思,口笔所至,写出引人入胜的好文章来。其次,让学生运用想象思维,进行习作实践的训练。第一:从面到点,由概念想形象。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感知开始,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逐渐对生活原型进行高度概括,形成理性认识,产生概念。由形象到概念,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而从概念到具体形象的表达,则是概念理解的深化。“今天真冷!”要求学生通过“冷天”中人和事物的具体变化来表现。“春天真美!”要求学生将你所见的春天美景一一罗列并说说美在何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要围绕“丰收”一词想象果园、田野等处的景观、人物的具体表现。“公园里菊花真美!”要求学生从菊花的姿态、颜色、数量等方面来具体表现。由概念想象学生生活中具体的表象,有力地促进想象能力的发展。第二:提供条件,据条件想情节。不同的情况下,会使人产生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环境会造就人物不同的结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改变故事中主人公的环境,就会使人物形成新的特点,产生新的结局,如教《小珊迪》后,可让学生想象:假如小珊迪生长在我们祖国,他这样的年龄会上大街卖火柴吗?会产生如此悲剧吗?教《‎ 穷人》一文后,让学生续写:孩子们非常孝顺父母,他们勤劳地工作,打鱼、做苦力……;有的学生写:大孩子为了给西蒙的儿子换牛奶喝,很小就出海捕鱼,吃了许多苦,但是和自己的父母一样,毫无怨言,坚强地生活着。习作教学的实践证明:假设某种条件,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规律,做一些合乎情理的猜想,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好办法。第三:假设情境,借生活去构想。在训练中,可假设一种情境,然后学生根据这种情境,凭借生活的逻辑,展开想象去构思、写作。我让学生写过这样一道题:深秋晚自习后,学校茶炉房里,学生排队打热水,准备洗脚、洗衣,一时人来人往。甲打上水刚要出门,却和对面跑龙套来的乙撞了个满怀,水倒了乙一身。(1)假如甲和乙是同班同学;(2)假如甲和乙不相识;(3)假如乙是甲的师长;(4)假如甲和乙相识却有过矛盾。请根据这四种假设的情况,分别写出甲和乙当时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学生依据这四种不同的假设情境,写出很多不同立意,不同构思的好篇段,真是千姿百态。学生很善于写这样的文章,他们认为,这种练习是一种发展,一种享受,不仅写得快,而且写出来的文章立意新颖,想象丰富,思路开阔。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第四:从图到文,由画面想生活。    ‎ ‎ 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看图作文,这些都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好材料。不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都是生活的缩影。要想用语言文字来叙述清楚画面,就必须由图画引起对生活画面的捕捉,由生活引起对画面的联想。如下图是进行看图作文的四幅图,每幅图出现一种物体,即“足球”、“碎玻璃窗”、“十元钱”、“一只翘起大拇指的手“。乍一看,这四种物体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指导习作时,可根据作文提示启发学生想象。1、这是什么地方的窗户?玻璃是怎样破的?2、这十块钱是怎么来的?3、翘大拇指的是谁?他(她)要赞扬什么?学生由画面想生活,由生活想画面,想象能力得到提高。第五:音乐引路,激情想象。小学生的感情丰富、乐于想象、易受感染。据此,苏联教育家聂恰耶娃就主张,把作文训练同音乐结合起来。因为“美好的乐声最易触动学生的心弦,激发想象。”在习作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用录音机放出一段音乐:河边一群鸟儿嬉戏,鸟儿的鸣声,扑翅声、掠过水面发出的声响、河水流淌的声音……然后让学生辨别鸟儿在干什么?它们在哪儿?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后说一段话。这样,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去感受、去联想,从而使学生入境生情,浮想联翩,继而妙笔生花。通过多种途径的习作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思维能力逐步拓展、提高。那么,如何使学生的习作水平达到质的飞跃呢?最重要的就是在培养学生想象思维之时,应着重培养学生“多方向”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所谓“多方向”思考,就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认识世界,从而在广阔的领域里进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创造性、广阔的思考,使作文立意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思维活动贯穿写作行为全过程。“多视角”观察就是“多方向”‎ 思考的结果。观察得来的材料变成文章当然饱含着作者构思的汗水。我们要着力训练学生构思时进行“多方向”的立体思维,主要包括:纵向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类比思维、加工使文章血肉丰满,使学生想象的空间更为广阔深远。如指导学生写《记一次乒乓球赛》,我们就应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并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从比赛时间看,赛前、赛时、赛后各有哪些动人的情景;从比赛双方看,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各怎样?从观战者角度看,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各有一些什么议论、举动?这就让学生从事物本身的纵横两方面和该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关系作了立体性分析。经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的观察、构思阶段,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表达时就会“一挥而就”。长此以往,学生习作水平一定会由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飞跃。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它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实践也证明: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基础的不断积累;在习作中,充分地运用想象思维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多方向”的思考消除了千篇一律的作文弊端,既拓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此文2001年荣获全国论文二等奖)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