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问题设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问题设计

数学论文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问题设计 ‎ ‎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尝试教学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尝试问题的设计水平如何,将决定一堂尝试验课的成败。尝度问题包括基础训练题、准备练习题目、尝试题和第二次尝试题目。它是以尝试题目为中心的,因为尝试题目是针对课堂目标设计的,只要解决了尝试题目,就达到了课标要求。其他尝试问题目是为解决了尝试题服务的,基础工训练题目是为解答尝试题铺路的,准备练习题目是为解答尝试题架桥的,而第二次尝试练习是检查尝试效果的,可以起到“再射一箭”的作用。根据实验我们认为尝试问题目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一、适时性原则 ‎  尝试问题目设计的适时性原则是指尝试问题出现的时间不早不迟,恰到也处。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大都由问题开始,在数学课刚开始,老师就要用尝试问题目扣住学生的心,使他们的大脑积极的活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应如苏霍姆林斯所说:“处于教师注意中的心不是自己的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教师在讲授的行进中要随时注意课堂气氛的变化,及时捕捉学生神态动静提供的反馈信息,随机应变,随时调控,适时提出新问题,把学生引进一个新的思维领域。在尝试课堂而皇之中教师应问得适时,恰到好处,问题出效果。如,第一节上的“‎ 三角形面积的订算,”这节课时间过半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h÷2,并能运用这个公式在已知底和高的情况下求出三角形面积。正当学生充满成功的喜悦时,老师可抛出一首:一边长为4米,另一边长为6米的锐角三角形,要求学生求这个三角形面积,并有意采用竟赛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抢着回答。结果,几乎全班学生的答案都是4×6÷2=12(平方米),正当学生又一次为自己的“胜利”感到喜悦时,老师诙谐地说:“你们都上当了啊!”一语出口犹如在已有涟漪的湖中投入一块巨石,学生情绪为之亢奋。这时老师才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情况下提示其中的奥秘,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二、适度性原则 ‎  尝试问题设计的适度原则是尝试问题本身的难度不难不易恰到好处。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直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准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尝试问题,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出来问时还应尽量避免那些“对不对”‎ 之类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有些课堂上空有热烈的气氛,者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齐声应付,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要真正做到适度,教师必须多做调查研究,既研究教材,又研究学生,把教材和学生的情况都研究透了的情况下,所设计的尝试问题就自然适度了。‎ ‎  三、探究性原则 ‎  学生心理上的一种共同的需要就是探囊取物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知识的适用价值。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这种探囊取物究的需要越是强烈。教师心须适应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多设计探究性的尝试问题。首先要根据教村的重的、难点和挖掘教村的广度深度,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其次是善导,善于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上进行具体指导,使学生“会学”同时还要有耐性,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许学生自己的纠正自己的错误答案,尤其要爱护学生中有求异思维的人,让学生把话说完,即使说错了,也不能责被,而要多给正面鼓励。‎ ‎  四、明确性原则 ‎  尝试问题是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达到课程标准而设的。设计的尝试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和学习的要求。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进1/2+1/3后提问:“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设计的这一尝试问题的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将尝试题设计成:“这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 这样的尝试问题设计得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道理。‎ ‎  设计尝试问题既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同时又是一门教学艺术,作为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以认真的态度对侍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提问,一丝不苟,锐意创新,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高质量尝试提问中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