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运用比较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数学论文之运用比较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说一刻也离不开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更清晰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同样,课堂上教会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掌握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的混淆和断层现象,帮助他们了解知识间的层次性、联系性,而且对训练学生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较是把一些事物的个性属性加以分析整理,而后确定它们之间的同异的逻辑思维过程。运用比较,一方面以对于事物属性的感知分析综合为前提,另一方面,它又为抽象概括过程的展开提供基础,因此,比较是促使思维向客观接近的重要环节。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运用了进行比较的探索。 一、进行求同性的比较、探索异中寻找同性。 在小学数学的知识中,有些知识具有有内在联系的同一性,因此,可探索进行异中寻找同性。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后,我用投影出示了这几种形体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均属柱体,都有两个底面而且相等,截面积处处相等,因此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计算,从而导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都可以用:V=sh这一公式求出体积。 又如在教学了“比的意义”后,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前,我先请学生思考“比”同“除法算式”和“分数”有何联系?分数的分母、分子和分数线各相当于比的什么?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又各相当于比的什么?当学生回答出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后,我再请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我再请学生归纳“比的基本性质”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进行辩异性比较、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些数学知识的差异性常常为它们的相似性、相近性和相关性所掩盖,运用辩异性比较,不仅可以显示知识间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区别知识间的各自内涵,而且可以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教学了“比的意义和认识”后,通过学生归纳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和商不变的基本性质具有共性后,我要求学生思考:比、分数和除法有何不同?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启发,使学生认识到,比、分数和除法既有共性,即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都有相似的地方,这是它们有联系的地方,但它们之间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 又如在教学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下面两题让学生进行辨析: (1)、学校有男生80人,是女生人数的3/5 多20人,女生有多少人? (2)、学校有男生8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的 3/5 多20人,女生有多少人? 我首先启发学生找出这两题相同的地方,都是告诉男生人数,要求女生人数,且均为是××的 3/5 多20人,然后我再启发学生找出这两题的不同地方,并让学生进行辨析:(1)题是以女生人数为单位“1”,男生80人,相当于女生人数的3/5 多20人,因此可得,女生人数为:(80-20)÷ 3/5 =100(人);(2)题是以男生人数为单位“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5 多20人,因此可得,女生人数为:80×3/5 +20=68(人)。 三、采取多种方式比较、让学生鲜明感知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比较,能唤起学生注意,让学生鲜明感知,加速“求同”与“辨异”的比较,促进思考。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后,我让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比较,在学生找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后,我再出示下表让更进一步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形 体 顶点 面 棱 长方体 8个 六个面,相对的面相等,最多2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相等 正方体 8个 六个面,六个面都相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又如在学习了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两题让学生进行辨析: (1)、修路队修一段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2/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3/10 ,还剩下1.2千米,这段公路长几千米? (2)、修路队修一段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5 ,第二天修了3/10 千米,还剩下1.2千米,这段公路长几千米? 我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将这两题进行辨析,让他们找出这两题的异同,然后请他们进行解答。 通过引导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第(1)题中的2/5 和3/10 都是分率,还剩下1.2千米的对应分率为:1-2/5 -3/10 ,所以可得: 这段公路的长为:1.2÷(1- 2/5 -3/10 )=4(千米)。 第(2)题中的 3/10 千米是个具体数量,第二天修的米数及还剩下未修的千米数正好是这段公路的:1- 2/5 ,所以可得: 因此这段公路长为:(1.2+ 3/10 )÷(1- 2/5 )=2.5(千米) 又如在学习了比的应用后,我出示了下列两题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解答: (1)、某专业户养兔200只,白兔与黑兔的比为3∶2,白兔有几只? (2)、某专业户养黑兔200只,白兔与黑兔的比为3∶2,白兔有几只? 上述两题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可分辨得出:(1)题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3+2=5,白兔的只数为:200× 3/5 =120(只);(2)题是一道比例应用题,白兔的只数为:200÷2×3=300(只)。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辨析,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