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之地理教学如何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地理教学如何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理论文之地理教学如何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素质教育形势下,要求地理学科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大纲内容。这就需要老师们及时将课程改革的理念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并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做到“活教”、“活学”、“活用”,让地理课堂活起来。‎ ‎  一、活教 ‎  (一)教学方法活 ‎  教学上有一句老话讲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千千万,教师们要变无法为有法,变定法为新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  例如对“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的教学,先让学生自学10分钟,然后沿着以下的问题展开自学讨论:(10分钟)‎ ‎  1.读图认识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  2.搜集、阅读资料,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  3.讨论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  4.提出减弱城市效应的建议。‎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结论及推断理由,并推选出自己小组的代表。‎ ‎  小组代表发言(15分钟),并对其他同学的质疑进行答辩,最后评出最佳小组,教师进行总结补充。‎ ‎  事实证明这种教法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积极性非常高,效果特别好。其它的诸如让学生自己组织、设计教学问题讨论,学生轮流当见习“教师”进行片断教学等,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 ‎  (二)教学内容活 ‎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联系实际安排内容,对教材内容灵活处理,或增或减,或扩展或延伸,其目的就是要使教材适合学生,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  例如讲“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补讲“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讲“西气东输”补讲“西电东送”等,起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启迪思维的功效。‎ ‎  (三)教学手段活 ‎  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必要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堂上,教师总是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作用于对象而实现预期目的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来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手段要“活”,而且要“活用”。在学习“气旋与反气旋”时,学生容易把二者混了,为了搞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传统读图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中的“左右手定则”‎ ‎,把利用左右手判断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做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学生根据图片一比划,不仅明白了区别还知道了联系。教学条件较差一点的学校,可充分发挥常规教学手段如地图、教具、学具、录音机等的作用。而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特别是多媒体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  二、活学 ‎  (一)学生思维活 ‎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识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乃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 ‎  在学习“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时,我设计了几个思考题。‎ ‎  1.对照课本地图用箭头画出南北太平洋、南北大西洋洋流,并观察大洋环流的方向(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  2.联想南北半球中低纬度、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的方向。‎ ‎  3.写一写阿拉伯数字“8”,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探索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  (二)课堂气氛活 ‎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过程、注重学习态度和能力培养,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会出现新的局面。我在平时注意收集一些趣味知识和形象事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创设出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来活跃课堂气氛。高中的学生或许因为在认知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或许是因为长大了的原因,不敢在同学面前轻易回答老师的提问,害怕答错了丢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灵活多样的活动,如议一议、辩一辩、比一比、猜谜语、我是小老师等,这些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 ‎  (三)作业方式活 ‎  传统教学中布置作业一直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只处于被动接受甚至疲于应付的境地,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处理作业,则会是另一种效果。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自行设计符合自己情况的作业,内容、数量、要求都由自己来定。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能更好地让学生查漏补缺;也可以让学生相互布置、批改作业,这样学生会特别注重作业质量,批改也非常认真及时,同时自己的学识也得到了提高;也可以让学生给老师布置作业,如出一份试卷,提一个问题等,能够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体验到做作业的快乐。‎ ‎  三、活用 ‎  “活用”‎ ‎,要用得灵活,能应用于实际,不死搬硬套,也不能只停留于老师这样教的,我就这样用,没有变通的余地。要让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地理学科历来比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地理知识与社会生产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而地理教材选择的内容大都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 ‎  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相比,同样要突出“生活中的地理”,而且要更加体现生存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中过去那些“八股式”讲述“经典知识”的少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对学生可能终生受益的知识多了。因此在学习时,改变接受性学习的现状,变“死学”为“活用”,不但要理解知识和原理,更重要的是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学习了“山谷风”就知道在山区布局工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发展农业种植又要注意什么问题;学习了“自然界的水循环”,我们就可知道如何利用水循环和水平衡的规律,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化害为利。而现在高考的命题将继续探索学科能力目标的构建,导向学生培养探索研究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说只有改变学习方式──“活学活用”,才能更好地适应高考。‎ ‎  总之,我们老师要深刻领会教材,做到“活教”,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做到“活学”,师生要把地理的教与学与现实生活与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做到“活用”,让地理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教学精彩起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