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记忆的信息提取策略在政治学习中的应用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记忆的信息提取策略在政治学习中的应用 记忆的信息提取策略在政治学习中的应用 戴丽芬 东莞市东坑中学 摘要:现实中存在学生在考试答题时出现回忆困难和模糊的现象是否与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关?这是本文探究的出发点;通过了解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机制和过程来探究相关的记忆和回忆方法,这是本文探究的角度;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和考试材料题目来进行方法实践,这是本文探究的方法;在授课、辅导、复习中引导和锻炼学生运用联想回忆策略、双重提取的回忆策略、注重上下文线索和问题暗示、与干扰作斗争等回忆策略来进行信息提取,能取得不错的记忆效果,这就是本文的探究结果。关键词:政治学习、长时记忆、信息提取、联想、双重提取、关键点一、前言近年来,政治学科无论是从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从复习模式等方面去探索几乎都围绕着如何提高政治学习效率来展开,即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回答?这些都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记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是考试制度由开卷改为闭卷以后,记忆重要性和作用的需要更为突出。记忆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人们要发展动作技能、发展言语和思维、一种好的或坏的习惯的养成等等都是以及以活动为前提①,因此谈素质教育,不要陷入把能力和记忆对立起来、把记忆和 “死记硬背”等同的误区中,应把它们看成是一种“死”(死记忆、死知识)和“活”(活能力、活运用)的关系②,这是本人非常认同的一种比喻说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记忆,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① ,有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之分,其中理解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内容的复杂性逐渐占主导地位,因此很多相关研究都是围绕如何引导学生采用理解记忆进行政治学习,也就是注重了记忆对信息编码和存储的过程研究,如《理解记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有关中学政治理论的记忆方法》等。但在政治科闭卷考试的形式下很快让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做问答题的过程中往往感觉到这样一种现象:做题时头脑里好像有很多之前记忆下来的知识点,但是想不起应该用哪个知识点。也就是说学生在回忆知识时存在某些困难,本来记忆的过程就包括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我们可能一直忽略了记忆的提取过程也是影响记忆的一个因素,为此,本人尝试从记忆的提取过程去探索政治教学的有效途径,对政治教学提出一些有实践意义的建议,以便让学生不仅能学会利用良好的记忆方法对知识进行记忆,又能清晰地将存储在脑海里的指示呈现出来。二、了解记忆的信息提取过程,探讨不同的策略根据记忆的长度,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并不停留在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中,而考试时要进行回忆更不能在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中去提取,因为这两种记忆的保存时间很短暂,记忆的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尤其是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因此了解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过程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是我们在课堂教学、课后练习辅导、复习等方面做好的前提,并根据这个了解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探讨,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记忆深刻且回忆轻松。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①。考试时,学生根据考题回忆起学习过的知识就是一种长时记忆的回忆过程。在回忆过程中,人们所采取的信息提取策略,将直接影响回忆的进程和效果。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针对记忆信息提取的过程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回忆策略,将有助于他们在考试是加快记忆的准确和迅速。以下是一些方法的探索:(一)联想回忆策略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在头脑中所保存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也是回忆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再认的准确和迅速依赖于思维活动的积极性①,因此如果能经常地形成联想和运用联想的活跃思维,就有利于回忆的进程。联想的规律有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因果律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在教学和复习中引导学生锻炼联想和运用联想的能力。如本学期我们学了几个含有“自”字的知识,分别联想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这就是运用了联想的相似律;再从中运用对比律联想到“自信”的误区“自卑”和 “自负”,“自强”的对立面“自弃”;运用因果律让学生知道“人生总会有挫折,因此非常需要坚强意志”这样的因果关系联想起“挫折”和“坚强意志”。根据Collins和Loftus(1975)提出的激活扩散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假定: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或受到刺激,在该概念结点就产生激活,然后激活沿该结点的各个连线,同时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与之直接相连的结点,在扩散到其他结点③。“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挫折”、“意志”等这些就是一个个结点,激活了这些结点后再沿着它们的连线联想起它们相关的知识点,如他们各自的含义及表现等,经过这样的加工过程,很快便作出了否定的判断,排除了一些没有关系的知识点,以缩小回忆的范围。另外,Collins和Loftus的激活扩散模型主要是以概念为基本单元,主要说明概念是如何贮存和提取的,但我们头脑里的知识不只限于概念一种形式,包括进一步的理解和分析,即政治学科的知识要求不仅要掌握“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分析“为什么”,学会“怎么做”,因此大脑的信息提取过程还涉及到另一种形式,如Anderson和Bower(1973)提出的“人的联想记忆” 模型(HAM模型),这种模型的基本表征单元是将概念连起来的命题。人们回忆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输入句子;第二阶段为对输入的句子进行分析,构成一个命题树(即相关题目),通过联想找出一些结点,再由结点形成一些新的结点;第三阶段则是根据命题树的结点从长时记忆中的每个相应结点出发来进行搜索,以找到一个相似的命题树;第四个阶段为搜索到的相应命题树与输入的命题树成功匹配③。因此在我们的教学和复习过程中,运用命题树的方式把一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概括进来让学生容易理解并接受,如复习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时,我们可以把这一课的知识点构成一个命题树: 误 区 自信 自卑 自负 心理品质 成功 怎样树立信心? 作用 共同心态:以自我为中心 结果:远离成功 说明:方框里面的就是结点和命题,其中“怎样树立信心?”就是一个命题,由中心的“自信” 向周围散开,学生在记忆的时候通过这个命题树可以先记忆好这些结点和命题的联系,之后再展开各结点和命题的记忆,同样在面对考题时,通过题目中已出现的结点或命题进行匹配,再进而展开回忆,就能迅速地找到所要提取的信息。(二)双重提取的回忆策略在回忆过程中,借助表象和关键点的双重线索,可以提高回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1.表象。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使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如问“家里有几扇窗户”,首先在头脑中出现家中的窗户形象,然后再提取窗户的数目,效果较好①。那么我们在学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挫折”、“坚强意志”的知识时,让学生先在心目中形成关于“自尊的人”、“自信的人”、“自立的人”、“自强的人”、“面对挫折的不同的人”和“坚强意志的人”的一个鲜明形象,当他们在考试时涉及到要分析某个知识时,就可以先在脑海里回忆起拥有这种特征的人会有哪些做法。比如有这么一个材料题:“小虎是个刚从外地农村转学进来的学生。他不懂本地的方言,英语不好,电脑游戏不会玩,穿的衣服也很普通……进入新学校后胆子更小了,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下课不敢与同学交往,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所以干脆放弃自己。”问题:你赞同小虎的做法吗?这是什么表现?当学生阅读了材料以后,在脑海里印出小虎这个学生的形象,原先我们在学习“自信” 这课时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塑造了一个自信的人的形象,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小虎的形象和自信的人的形象刚好相反,则立即可以做出判断:小虎的表现是缺乏自信的表现。2.关键点。在回忆中,寻找材料的关键点,也有利于信息的提取。这里说的关键点包括回忆材料中的关键词和考试时所面临的材料中的关键词。(1)寻找回忆材料中的关键点。在学习和复习知识点时我们引导学生把记忆的材料加以提炼,抓住关键性的内容或词语进行记忆,化繁为简,通过这些词语的记忆,提纲挈领地带动全部材料的记忆,这就是寻找回忆材料的关键点。如我们学习如何自强的四个途径时,让学生先记住每个途径的关键词,即“航标”、“关键”和“ 捷径”,就能以点带面,记住这四个途径和总结了。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有利于信息提取时用到的结点。(2)寻找考试材料里的关键点。因为在考试材料中的某些词语往往就是我们解题的一个关键,把握好这个关键点,就能迅速地从脑海里寻找互相匹配的关键词,继而回忆起相关的知识点。如这么一道辨析题:“请你对以下的观点进行辨析:① 小刘说:‘我现在年龄还小,只能靠爸爸妈妈照顾,等我长大了才能自立。’② 小群说:‘我特别想自立,凡是我自己的事,我都要自己做主,不要大人管。’③ 小倩说:‘学习中遇到难题,我总是先自己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这也是自立的表现。’”在这个题目中,教会学生在看题目或材料时先用铅笔把关键的词和句找出来,即“长大后自立”、“不要大人管”、“自立的表现”,这样我们就很明显地知道要答的知识点就是关于自立的,继而从“自立”的结点开始展开回忆。(三)注重上下文线索和问题暗示研究发现暗示回忆和再认有助于信息的提取,在回忆比较复杂和不熟悉的材料时,呈现与回忆内容有关的上下文线索,将有助于材料的迅速恢复,暗示与回忆内容有关的事物,也能帮助回忆① 。考试的材料几乎都是我们没见过的,那么我们要从材料中去找相关的线索,以帮助我们回忆,其中寻找关键词句就是一种上下文的线索,另外注意问题的提问方式中的暗示,也能帮助我们回忆。如这么一道材料题:“小学时,小宁的乒乓球一直打得不错,曾获得许多奖状,上了中学,在第一次乒乓球小组比赛中,就以大比分被淘汰了,他失望极了,伤心地收起球拍,发誓再也不打了。从此很长时间闷闷不乐,学习也受到了影响。”问题:小宁的态度错在哪里?你能帮他走出失败的阴影吗?答案是要求学生答到需要坚强意志,其实我们在学习《让我们选择坚强》这一框题里就学到“人生为什么需要坚强意志?”其中一个就是“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而这“走出失败的阴影”在这道材料的问题中已经暗示给我们了,因此如果学生能抓住这个暗示的关键词就能很快联想到“需要坚强意志”了。(四)与干扰作斗争在回忆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提取信息的困难,如考试时,有人明知某道题目是刚刚已经记忆了的,但是一时想不起来,这种明明知道而当时又回忆不起来的现象叫“舌尖现象”(tip of tongue),即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① 。这可能是由于当时情绪紧张,形成某种干扰所造成的。要克服这种现象的一种简便方法是当时停止回忆,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回忆。这就是平时我们经常告诫学生在做题时要先做容易的,遇到难题思考一会仍无法解答的就先放下,先做后面的,再回头来思考的理论依据。三、结语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习惯、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检验学生的记忆效果,这些都是我们政治教学一线工作者需要去研究和实践的内容,而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顺着正面方向去引导学生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也就得到了很多实践,但如果能从反面方向,即从学生为什么回忆不起来逆着来寻找原因和对策,同样也会得到更多的有效方法,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真相。以上的一些实践方法我认为无论是在平时新授课还是在单元复习和总复习中运用都很有效,当然方法不会只有这些,这只是从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这个角度来摸索到的一些方法,如果能在教学之前利用一些简易可行的记忆力测试方法(如机械记忆的测试,集中注意力的记忆程度的测试④)来对学生进行测试,以了解他们的记忆状况,对往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数据,更有利于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实施记忆的方式方法,让我们共同为这一事业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①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的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② 黄日暖,理解记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07.5③ 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④ 郑日昌主编,中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⑤ 孙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