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整合
物理论文之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整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虽然不需要我们像在战场上那样冲锋陷阵,但是它是知识与知识的交流、智能与激情生成的空间场地。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已成为一个不得不去探索的问题。如何发挥物理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提高物理教学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呢? 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多媒体化、网络化、个性化。这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物理教学应重点放在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问题上,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口头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物理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网络互动教学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的体现,一个方面在课前的准备(包括教学设计、资源准备、课件设计等)上,另外一方面在于上课时对课堂的控制。而网络互动本身又存在多种互动类型,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创新是模式转变的亮点与难点所在。 1、课前准备 实施网络互动模式,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与更有意义,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备好课本,而且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资料用以制作网络课件,这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有机的整合起来,运用到局域网中得到高速的传输,并设置互联网端口,以便必要的时候从互联网上获取资源。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设计要在课件的制作中体现出来,对学生在利用网络课件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作出适当的预测,并且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课件进行精心的设计。传统物理教学的课前准备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因为政治课本身的原因,真正要求学生参与预习和备课,和教师一起做好课前准备。同时网络氛围下,教师可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材料的整理与加工,在参与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的对新知识已经有一定了解。 2、教学控制 网络氛围下,物理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有很多方法。首先,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与教学艺术设计一些善意的陷阱,让学生不觉察的掉进去学习目标所要求的主要内容。其次,利用网络课室操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或帮其寻找学习的伙伴,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及时补救。第三,利用自制的课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自主探索,进行合作学习与讨论,提出学习目标与课堂作业要求等等。第四,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尽快了解老师对学习的评价。第五,对课堂气氛的调动与控制以及其它控制。 3、互动表现 (1)师——机——生互动:师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计算机进行知识、情感、思想等多维多边的教学互动。物理课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讨论法,在网络互动的模式下通过BBS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共同讨论,提出各自的看法、疑问等等,发挥得淋漓尽致。 (2)生——机——生互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寻找同时在相同网站上的学习伙伴,探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3)师——机互动: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或将文本教学资源通过计算机技术转化为网络教学资源的活动。具体表现在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准备活动以及上课时教师通过计算机监控学生学习和演示教学内容。 (4)生—— 机互动;学生个体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化学习的活动。学生群体或个体间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交互学习活动。主要体现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浏览网页进行自主探索的活动。在物理课堂中,网页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文字、图片、声音、电影视频等形式出现的知识内容、目标检测、信息反馈、在线咨询等等,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角的学习主题地位。 (5)跨学科互动:教师或学生的个体或群体通过计算机同时进行多种学科内容学习的网络学习活动。网络氛围下政治与语文、计算机(劳技)等学科的跨学科活动,结合得自然而又不失物理的特色本性。 (6)远程互动:教师或学生的个体或群体利用计算机进行远距离的网络学习交互活动。网络物理课在发展的道路上应该走到的一步:实行远程辅导与重复学习。 (7)社区互动:学校与学校小区周围的社会成员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交互活动。模拟:其他班的同学与其他老师在其它课室的电脑上联网进行行共同的学习与探讨。 3、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必将使物理教学发生以下变化 (1)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体现建构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更能让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2)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引导者与组织者,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3)学生地位的转变,从参与学习到主动的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 (4)教学媒体功能的转变,由黑板(粉笔)到幻灯机,到电脑单机,到电教室,到网络课室,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整合与完美的过程。 (5)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然。 三、初二物理网络互动课例一则 初二物理(下)第十二课第一节:杠杆 1、材内容分析 课题:杠杆 课型:网络课 2、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是第八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得出正确的杠杆平衡条件。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对杠杆平衡的条件提出猜想与假设是本课学习难点。 3、对象分析 由于学生在过去1~7年级的学习中已形成了一些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的定式,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参与意识不够强。但经过半年多的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了显著提高,他们基本养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习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猜想与假设;会对获得的数字信息用变量控制的方法进行处理。 4、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得杠杆平衡条件。 (2)体验、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想象能力和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5、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特定的情景,适用网络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网络氛围下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策略上主要采用学生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探究型教学模式。 6、教学资源设计 内容、教学目标、老师、教学媒体、学生 7、课堂设计 A、学生活动:制作杆秤 1.学生了解和使用杆秤 (1)教师出示一把杆秤,让学生谈杆秤的构造。 学生观察得出如下的结论: “有秤砣、有秤钩、有秤杆、有提钮。” “它是一个杠杆。” “它是测量质量的。” “它有许多刻度。” …… (2)让一位学生自愿者试用杆秤称一个塑料小桶的质量。 2.学生分组制作杆秤。 (1)学生每两人组成一小组,并讨论杆秤的制作方案。 (2)学生在班级内交流各自的制作方案,通过大家的相互补充,最后各组总结出自己认为是最佳的制作方案。 (3)每组学生制作一杆杆秤。 (4)每组学生用自己做的杆秤去称一金属块的质量,并将结果通过网络发布出去,并投影到大屏幕上。最后教师将每块金属的实际质量也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们进行比较。 (5)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制作成果,大家为成功的制作喝彩。 B、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1.发现杠杆的平衡跟力、力臂的大小有关。 教师引导:“刚才的活动中,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当有学生答到:“杠杆平衡时所挂物体越重,秤砣离提钮的距离就越远。”这时,教师引导问:“所挂重物不同,实质是什么不同呢?”学生悟道:“是力与力臂不相同。” (让学生自己概括 出所感知的知识内容,有利于进行开放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并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不是让学生测量、计算、得出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如何想到杠杆的平衡跟力、力臂的大小有关,进而猜想与假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提出猜想与假设。 教师问:“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请大家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有如下的猜想: “杆秤也是一种杠杆,它有支点、力和力臂。” “所挂物体越重,秤砣离提钮就越远,杠杆平衡可能有:F1+L1=F2+L2。” “刚才的结果也可以写成:F1-L1=L2-F2的形式。” “如果所挂物体加重,不移动秤砣,而在秤砣下加重物,也可能平衡,我认为它可能满足F1L1=F2L2。” “我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跟速度、密度一样,是比值的关系,即F1/L1=F2/L2。” ……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猜想出它们之间可能有的关系。这一阶段体现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发现者。 (让学生先猜想,再操作确认,培养不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C、实验验证 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实验器材有:杠杆、钩码、铁架台、刻度尺 第一步:学生自由组合,完成实验。 第二步:学生将实验取得的数据,填写到电子实验表格中 第三步:学生将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通过计算机网络发布出去,并投影到大屏幕上,教师随时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出了杠杆平衡的条件。 最后一阶段,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探究任务,体现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 D、课后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了么? 2、你了解了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方法了吗?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小结本节主要知识及学习活动,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E、课外活动 1、回家练习使用杆秤。 2、在假期里或者是在星期天的时候帮家里到集市上去卖一次菜,看看你会不会用杠秤了。 3、有些不法商贩在卖东西时扣秤,如果你见到了,你会怎么做呢? (通过课外活动复习本节知识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物理的兴趣,体会物理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四、针对物理网络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物理学习资源库,方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学习资源是学习者从事认知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准备和意义建构的基本信息源泉。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型的学习资源,它可以采用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构成网络课程等信息资源,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电脑网络上,供不同的使用者在不同的地方自主选择使用。这样,由一个个单元的电子文档有机地构成了庞大的信息资源库群,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使用。 远程资源库群。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丰富,却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网络服务器上。为了方便学生的查找以及资源相对归类集中,教师可以在单元资源库群的基础上运用“链接”(Link)技术,把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联接起来,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些链接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资料、检索到更多的信息资源。 整合资源库群。整合资源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分化了的学习资源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学习资源载体形式,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载体形式。它包括了对学习资源内容的整合还原、有机联系以及资源的有序排列等方面。学习资源的有机整合,可以是相邻知识系列的整合,也可以是性质相近学科知识的整合(如物理、化学等等),基此认识,我们可以采用Web页面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来实现基于网络智能化平台的整合资源库建设,使相关学习资源有序地排列起来,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而有利于学习者的知识建构。 五、结论 究竟网络背景下的物理学习效果如何呢? 简单地说,利用因特网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可以实现传统教育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比如,即使是今天,现实中很难实现与远离我们地区或跨省市的其他学校同学之间开展的交流学习。然而,利用因特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开展实时交流和信息的交换学习。 正因如此,由于利用因特网可以开展分散于各地同学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和对话等学习活动,因此把它叫做“远距离协作学习”。至少在分工、互相补充这一点上,表现出协作学习的特征。今天,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学校教育和教学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不管对方距离我们有多么远,我们与对方都可以很容易地开展交流,几乎跟距离没有关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