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课改实践中的“新”“活”“深”
其他论文之课改实践中的“新”“活”“深” 摘要 历经一年的课改实践已近尾声,在这行将结束之际,回顾以往,内心感触颇多,二十余年的经验,二十余年的追求,二十余年的努力与荣耀在为期一年的课改实践中竟显得如此的浅薄,如此的低廉、如此的苍白与无力。我想,如果没有此次课改的神州席卷,今生的我,教育的生命决不会出现第二次百花吐蕊的春天。人生难得几回搏,抓住机遇,适应机遇,利用机遇并能有效地改变机遇中不利于自己的因素,这是我们在“搏”中取胜之关键。不等、不靠;动脑、用心。这是本年度我投身于课改的一个总体指导思想,其具体的措施实施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课改实践中的“新”“活”“深” 历经一年的课改实践已近尾声,在这行将结束之际,回顾以往,内心感触颇多,二十余年的经验,二十余年的追求,二十余年的努力与荣耀在为期一年的课改实践中竟显得如此的浅薄,如此的低廉、如此的苍白与无力。我想,如果没有此次课改的神州席卷,今生的我,教育的生命决不会出现第二次百花吐蕊的春天。人生难得几回搏,抓住机遇,适应机遇,利用机遇并能有效地改变机遇中不利于自己的因素,这是我们在“搏” 中取胜之关键。不等、不靠;动脑、用心。这是本年度我投身于课改的一个总体指导思想,其具体的措施实施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观念要新:既指在课改的具体操作与实践中,要尽可能地摈弃原有经验中陈腐而僵化的教育糟粕的束缚,而代之以全新的思想、全新的意识、全新的理念面对学生,面对课堂,彻底根除语文教学中的“一言堂”、“填鸭式”、“满堂灌”、“管卡压”等教育教学中的陈规陋习。顺应时代,顺应生意,顺应潮流。把课堂教学始终建立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创设愉悦、轻松、和谐、舒畅的民主课堂的教学氛围。变教师的“讲”为教师的“导”;变教师的“灌”为教师的“疏”;变师生的“对立”为师生的“融合”。使课堂这一学生知识学习的主阵地真正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自尊心理满足、自信心理确立、主体意识完善、多种能力提高、内在潜力开掘的优良的发展空间。我始终认为,作为一个教师,无论你的资历多老、教龄多长、年龄多大,教学经验多么丰富,当你面对自己的学生时,你都应时时刻刻把自己放置于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坦诚相待,与学生挚情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使自己贴近时代,才会使自己真正融合学生,才会使自己的教育生命得到无限期的延续,才会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充满生机,成为活力永驻的知识殿堂。 (二)方法要活:即指在先进理念更新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宜学生年龄特点,知识能力结构、兴趣爱好的可操作性强的课堂结构模式,是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知道,初中学生十一至十四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无论阅历、经验,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稚嫩而单纯的。在学习,为人处世,思想情感发展等方面都需要我们作以扶持和指导。因此,那种认为课改就是大撒手,放任自流,大帮轰的“牧羊式”教育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无论我们当今的课堂如何改,但教师的“导”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我们为师者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导”,怎样“导”,将“导”建立在一个怎样的基础上这些方式与方法方面的技巧问题。本年度为了使课堂的“导”更富于科学性、民主性,使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更适用于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需求,同时也为了使学生在一种规范合理的氛围中进行一种理性的学习和思考。在今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改进了原有的《六步双轨七课时单元教学实验法》,研究创设了《五读双课十环节能力综合分项训练》,这项教改实验的新思路在教学中更侧重学生的自主、合作,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避免形式,而更多地追求内容化;在主体调动上,教学更偏重于学生的自觉意识、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和团队意识,注重课堂教学中的融洽与和谐的融注。其新的教学思路在实验中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时代,更加贴近生活,确为学生拓展视野,开发自身的智力潜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契机。实验一年来,效果明显。课堂教学“活” 在有序,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得到了空前高涨。在本年度的语文能力大赛中,我所带的初一(1)、(2)两个班级先后荣获语文知识大赛年级一等奖;语文手抄报设计书绘赛一等奖;语文课外文学名著赛一等奖;语文生活知识赛一等奖。期中、期末四次大考,其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语文测试均为年级组第一名,由上述成绩,不难看出,良好的学习模式的创立,合理的课堂氛围的疏导,是使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得以充分挖掘和调动的关键契机。同时也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的时候,它才是最富于生命力的。 (三)感情要深:即指在拥有良好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作为一个教师对学生的真情的投入,真心的体现、真爱的渗透对推动和促进课改的深化进程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都明白,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也就是我们的课改能否成功,我们的教育能否真正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基,其设计者是我们,而决定者则取决于学生。对于这个“上帝”,我们能否让其真正成为我们课改的合作者,重要的因素我想就在于我们能否把“爱”真正地布施给学生,并且这种爱应从始至终让学生体会的是一种“真”,是一种“纯”,是一种“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 的闪现,只有当这种感情实实在在成为一种交流,成为一种融注,成为一种和谐而友好的默契时,我们的课堂语言才会产生一种感染,我们的课堂教育才会变成一种召唤。在这里我要说,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而真正把爱转换成一种教育,则是我们为师者在教学中一种艺术的再现,爱孩子吧!只有当你把自己的全部的爱无私而真正地播撒给学生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课程改革花蕊绽放,香溢心田的时候。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历史任务,我们为师者必须把社会的责任、民族的责任、家庭的责任以及孩子未来的责任融注其中,认真、仔细地做好本职工作,使之真正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闪耀着光焰的崇高称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