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语文课堂教学迸发生命的光芒——初中语文课堂中植入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论文之让语文课堂教学迸发生命的光芒——初中语文课堂中植入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温岭市箬横镇中学 阮恩琴 【摘要】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语文教学更应该充分地挖掘文中所蕴含的爱和生命意识,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本文针对当前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结合教学案例,着重就语文课堂教学新课导入、探究分析、课堂练笔、课后总结等教学环节探究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植入生命教学。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植入 生命教育 2013年10月27日,广东立华县某中学4名15岁的初二女生因被同学取笑,上街购买农药后集体服毒。幸被老师及时发现送医院抢救才未酿成悲剧;2013年11月12日,广东梅县某中学一名16岁的初二女生罗某前往上墩村欲与男友杨某(一名17岁中学生)见面。杨某推辞不见,罗某一时想不开投河自尽。类似的新闻几乎隔几天就会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看到。生命在本该充满憧憬的少年眼中为何如此无望,放弃生命为何如此轻率?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使我意识到生命教育不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任务,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同样有义务有责任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审视我们今天的初中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文本中蕴含着生命的特质,闪耀着生命的灵性,跃动着生命的脉搏。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课题揭示、情境创设、课堂练笔、课后总结等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将生命教育植入其中,引导学生敬畏生命、体悟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一、在揭题中植入,唤醒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 课题是文本的“题眼”,是文本的亮点。富有启发性的揭题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整篇课文的教学效果,巧妙揭示课题能够较快把学生带到文本的情景中去,深入角色进而顺理成章地完成教师预先设计的课程目标。所以,教师要抓住契机,在合适的时间、用恰当的形式揭示课题,灵活机动地将生命教育意识植入其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我在教学《谈生命》时,利用了“小河流淌”、“种子萌生”的动画片,然后诗化的语言导引:生命是什么?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腾东流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种子,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江流入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点快乐和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教学《斑羚飞渡》时,我是这样进入课题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生命去了,就没有复生的时候。聪明的,你告诉我,谁不珍爱生命?霍桑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因而人们总是热爱后代。” 动物为了种群的生存机会,也是这样!他们用爱让生命延续。有声有色的画面,加上“诗化”的导语,直接掀开“生命教育”主题的头盖,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触动他们敬畏生命的情怀。生命意识的教育,是基础和首要前提。因为生命意识主要在思想上认识生命之可贵,欣赏生命之美好,感受生命之乐趣,磨炼生命之魅力。面对人生暂时的挫折,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相信没有过不了的坎,克服不了的困难。 二、在探究中植入,引导学生体悟生命的内涵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文本中的词语、句子、重点语段往往蕴含生命的内涵,教师在讲读课文中,要巧妙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其中的深意。如在《蝉》的教学中: 幻灯片显示:“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师:蝉为何“必须好好的活着”? 生:因为它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种族的繁衍! 师:生命的延续可以让别的蝉来承担,凭什么让我来承受这样重大的磨难呢? 生: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这世上的蝉就要灭绝了! 师: “必须”这个词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生:坚定、坚强! 生:我读出了一种生命的“责任”! 师:多好的理解啊!“责任”!我们的父母冒着烈日在田间耕种,是一种责任;我们的父母自己过着艰苦的生活而让孩子吃饱、喝好,这是一种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责任需要承受磨炼,责任是生命价值的体现。通过对词语“必须”的解读让学生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在于责任。就如肖伯纳所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又如在《斑羚飞渡》的教学中: 出示句子:“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烧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它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 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 生:比喻。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形象生动的比喻将坠落深谷的老斑羚的命运描绘得悲壮而又灿烂。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老斑羚的什么品质? 生:我感受到了老斑羚像火箭,将同伴送入了生的轨道的献身精神。 生:我感受到老斑羚像航船,他将同伴渡向生命的彼岸。 生:我感受到老斑羚像烛火,他为同伴点燃生命的亮光。 生:我感受到老斑羚像跳板,他助同伴跨越了死亡山崖。 …… 通过对句子的赏识,让学生感受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的生命之桥,帮助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从而让更多的年轻羚羊获得了新生。老羚羊的这一举动,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体悟到生命的价值在于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难得的可贵合作与献身精神。南京师范学院冯建军教授曾说过:生命教育不只是活着,更重要的是要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更多是一种精神取向的生命教育,它不仅包括自我的幸福、自我的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而且作为社会的成员、人类的一员,其价值实现还表现在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怀和贡献。所以,语文课堂中的生命教育也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三、在练笔中植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操 课堂练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生命的话题,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进而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提升自身生命的品质。如学了《谈生命》后,学生在《感悟生命》的练笔中写道: “生命如树,有的枝繁叶茂,有的死气沉沉,就看你是否精心的培育她。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汹涌奔腾时,才美丽,才有意义。生命如严冬里的一把火,不断地燃烧着,让你有勇气去驱逐严寒。”又一学生写道: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一路上他享受着所遭遇的一切:有时他遇到悬崖峭壁,他愤怒地咆哮着,有时,他经过细细的平沙,他快乐而羞怯,静静地流淌着,低吟着。终有一天,他看到了梦想中的大海,流入她的怀抱,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生命的颂歌在学生的笔下缓缓吟唱。又如有一位学生在学了张抗抗的《地下森林的断想》后写道: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学习了《地下着森林断想》,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景观,抒发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生命是脆弱的,但生命又是顽强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生命,顺境中不骄傲,逆境中不气馁,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生命的美好不在于每时每刻,而是因为丰富多彩。热爱生命,不仅爱美好的结果,也热爱艰辛曲折的过程。体验生命的美好,就不会苟且偷安,也能坦然地面对生命的困难,能与困难作斗争,活出人生的滋味和精彩。 四、在总结中植入,升华学生珍惜生命的情感 一节完整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有引人深思的课后总结。它既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又是对本节课所解决的知识要点以及重难点进行提升、整合、迁移。教师应抓住学生凝神回味的契机,对他们进行有关课文涉及的情感目标的教育,使学生达到心灵震撼、情感升华。如课文《蝉》教学后,我总结:作者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当知道蝉17 年埋在泥土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这些就是让我们知道一个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 年,90天,甚至9天,都要好好地活着。我们要珍惜每一天!随之,音乐《感恩的心》想起:“……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又如在教学了《秋天的怀念》后,我总结道:史铁生在母亲去世后,理解了“好好儿活”的含义,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靠写文章来养活自己,他曾说过:“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情,是一件无论如何也不会错过的事情。”所以,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这些简洁明了的结束语进一步点出了文章的主旨,升华了学生珍惜生命的情感。只有维持和延续了生命,美好的生活才能使生命之光得以展现和再造, 个体生命才会转化为文学层面上的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就如鲁迅先生说:“人只有珍爱自我,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才能形成独立的人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植入生命教育,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还是对社会精神文明构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语文教师要以人为本,立足文本,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语文课堂教学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2、毕义星·《中小学生命教育论》·天津出版社·2006、10 3、郑崇趁·《生命教育目标与策略》·《上海教育科研》·2002、10期 4、史铁生·《我与地坛》·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11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