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也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个性化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也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个性化教学

语文论文之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也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个性化教学 ‎ ‎  一、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源于教师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  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创造性是个性化教学的关键。修订版大纲指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平和教学能力,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意识,首先自己应具有创造意识;教师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思维,首先自己应具有创造思维;教师要求学生参加创造性活动,首先自己应投身到创新行列的前沿。教师只有实现创造性地教,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如本文《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课文写的是作者自己一段养鸟的经历,通过记叙珍珠鸟又害怕人道亲近人的变化,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深刻道理,传统教学中都是把它作为一个正面典型来宣传的,《教参》就制定了如下三条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了解观察对于刻画动物的意义,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掌握“巢、驳、蔓、串、雏、蜡、颤、淘、脯”等九个字。‎ ‎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观察动物、描写动物的方法,注意运用描写动物的词语;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  3、情感目标:感受“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含义。‎ ‎  传统教学就是围绕这三条教学目标,朗读课文,划分段落,研读珍珠鸟的活动范围的变化分析其原因,使学生理解信赖不仅是人与动物和处的一个准则,而且具有更普遍更深刻的意义。‎ ‎  但是,郭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一个学生回答最喜欢“竟趴在我肩头上睡着了”时,郭老师以“小鸟一开始就睡在我肩膀上吗?从陌生害怕到睡在肩膀上需要多长的时间?与我越来越近,需什么越来越远?”引发讨论。生答“鸟笼”,郭老师趁机说:“想起一首歌:‘我是被囚禁的鸟’,请欣赏音乐《囚鸟》”。字幕打出:“我是被你囚禁的鸟,已经忘了天有多高,如果离开你给我的小小城堡,不知还有谁能依靠 ……” 教师随机提问:“①珍珠鸟的笼子有哪些特点?②小鸟是否真的离开了笼子?”指导学生带问题重读课文。从课堂效果来看,这些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提问为后面的批判性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  这些完全都源于教师对文本创造性地解读及准确把握。‎ ‎  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体现在极具个性色彩的教学设计。‎ ‎  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文学习的个性化,体现在阅读材料的理解、处理的多元性,在这一堂课中我们能充分的感受到到这种个性教学的魅力。‎ ‎  1、变序教学个性化。教师抓住“笼子”从文章末段“信赖,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切入点,在无疑处设疑:“这样的境界,是美好的吗?小鸟真的需要笼子吗?”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  2、创设情境个性化。教师善于挖掘各种因素,创设各种情境。教师上课前别具匠心的播放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为入课奠定了基础。教学中,为了传达“这样的境界,并不美好”这一观点,教师借助音乐《囚鸟》及其歌词(我是被你囚禁的鸟,已经忘了天有多高,如果离开你给我的小小城堡,不知还有谁能依靠 ……),使学生感受笼中鸟的苦楚。再观看希区柯克 影片《群鸟》片段(片子里,群鸟攻击人类,而人类毫无招架之力)思考“笼子,谁更有力量?”‎ ‎  教师还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创造想象力,“假设鸟儿统治了地球,人成了珍惜动物,假设你被关在笼子里,会怎样?”引发学生对生态的关注。在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当今社会,体现了文本的人文关怀。‎ ‎  3、比较阅读个性化。引进《鸟儿中的理想主义》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初步感受鸟中适应笼子的现实主义、不自由勿宁死的理想主义以及虽陷囚笼仍练飞不已的古典主义,并探究两文产生不同语言风格的原因。‎ ‎  《绞刑下的报告》《象棋的故事》《肖申克的救赎》片段,“‎ 老布没疯,他只是体制化了。起先你恨它,后来你习惯,到后来你不能没有它……”,结合文中“鸟儿只是在笼子四周飞,决不飞出去”,提问:“它能飞出去吗?飞出去会怎样?”引导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  最后回归文本,以司马光《放鹦鹉》(野性思归久,笼樊今始开。虽知主恩重,何日肯重来。) 欧阳修《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等,通过古诗词设疑:“古人都知道鸟关在笼子里是不好的,为什么冯骥才却说是‘美好的境界’呢?”引领学生课后阅读《一百个中国人的十年》探究作品的背景。‎ ‎  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水到渠成,郭老师高超的课堂驾御能力可见一斑,教师个人魅力更是尽展无遗,而这都是建立在教师平时学习的深厚积淀的基础上,即所谓的厚积薄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  三、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也体现在对文本加以创造性地利用。‎ ‎  在这堂课里,有音乐、电影、小说、课堂信息量大。给学生以全新的视角,是对传统教学的反叛和挑战,学生既有优美的视听享受,更有积极理性的思考,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教学服务,真正体现了“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的教学观。‎ ‎  教师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不是在“教授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  从筱敏的《鸟儿中的理想主义》到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从《珍珠鸟》到《一百个中国人的十年》,从彭羚的《囚鸟》到欧阳修的《放鹦鹉》,从文本到图片到音乐到电影,教师是各种资料的占有者,筛选者,重组者,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对教材的处理、设计和运用体现了鲜明的个性与创造性,尤其是教材处理的浅入深出 ,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  美中不足的是课堂教学中处处充满教师预设的痕迹,而新课标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老师的期望还有差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没有真正形成,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尚处于试验阶段,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的解读又有何不可!‎ ‎  新课程呼唤个性化教学,培育创新型人才,关键要有个性化的教师。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中的求异精神,始终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正如斯腾豪斯所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 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给每位教师提供了推陈出新、弘扬个性、形成风格的最好时空条件和最佳机遇。我相信,在广阔的教育阵地上,必将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春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