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之体育游戏在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体育游戏在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论文之体育游戏在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摘   要:分析了当前儿童素质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体”的错误倾向。论述了体育游戏在儿童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据此提出了在儿童体育游戏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关 键 词:儿童教育;体育游戏;素质教育    儿童素质教育已成为目前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人们正在积极探索儿童素质教育的发展途径。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客观教育规律的必然结果。而儿童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素质教育是我们培养21世纪建设人才的启蒙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小教工作者必须根据儿童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以促进每个儿童的全面发展。1   ‎ ‎ 体育游戏的特征游戏的特征,都是以矛盾对立的两极出现的,而这两极又共存于同一矛盾体中。1.1愉快与严肃游戏具有愉悦性,在游戏中儿童感受的主要是积极的情感,伴随着欢笑的表情,反映的是与满足、宣泄、尽情、轻松等有关的内心体验。但许多游戏都是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来进行的,儿童进行游戏时带有一种专注和痴迷,其严肃的态度不亚于成人的工作态度,在扮演游戏角色时,其认真的神情就好像真的一样。可见,游戏是一种愉快而严肃的活动。1.2自由与约束游戏的重过程、轻结果,重手段、轻目的的特征正体现了游戏的自由品质。游戏主题的提出,游戏过程的展开,游戏情节的发展、规则的制定等都体现了游戏者的自由意志。但游戏的自由特征是限制在一定的规范之内的,儿童游戏活动时受游戏规则的约束。同时,儿童对游戏规则的遵守是自愿的。没有规则就没有游戏。1.3活动与幻想游戏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儿童游戏时总是兴致勃勃的动作,显示出积极的想象、情感和思维。同时,儿童在游戏中借助幻想的情景来满足在现实中不能满足的需要。幻想状态是内化了的游戏,这是由于思维和情感的积极参与,使儿童在假想的情景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得到愉快的体验和满足。2     ‎ 体育游戏在儿童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体育游戏是与体育相联系的一种游戏,是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特殊的体育活动,它具有体育活动的基本特点。体育游戏的显著特点,是体育与游戏的结合,它不是简单的走走、跑跑、跳跳,而是要完成一些规定的情节与相互联系的动作,故而不是仅仅靠体力活动所能完成的,而是要靠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理论界早就发出这样的呼吁,体育游戏是儿童整个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儿童活动的规律就是游戏规律。实践证明,体育游戏具有小学教育的整体功能,是融体、智、美于一体的有效形式。概括地说,体育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基本能力的发展,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能够培养儿童关心集体、互相协作、遵守纪律的习惯,以及机智、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品质;能够使儿童学到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发展儿童智能,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儿童语言。因此体育游戏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项严肃的教育活动,是整个儿童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认真严肃地对待体育游戏,是摆在每个儿童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3     体育游戏对促进少年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3.1  能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可以说体育游戏是儿童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进行体育游戏就必然有同伴间及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儿童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态度,一方面要理解他人的意愿、主张和态度,并作出回应。儿童在体育游戏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一种是现实的伙伴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关系,无论那种交往关系,都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体育游戏还能帮助儿童在交往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交往技能。3.2  能为儿童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儿童少年期正处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时期,他们要不断地学会所面临的现实社会生活,包括学习社会所必需的生活知识,学习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遵守社会规范准则与行为方式等,这一切都可以在体育游戏中得到实践。例如,儿童可通过在体育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行为规范,这是儿童最好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过程。3.3  能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倾向体育游戏的规则可以帮助儿童逐步摆脱自我中心倾向,树立群体意识,向社会合作发展,其发展的机制是游戏中儿童日益觉醒的自我意识。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就可以以他人的立场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在相互关系中的位置,而逐步摆脱以我为中心。体育游戏的规则就是促使儿童学会运用规则来协调关系的。3.4 ‎ ‎ 能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和健康的心理游戏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游戏往往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其主要表现是游戏能发展儿童的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游戏的假想情景也为儿童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有助于排除消极的情绪,起到心理保健的作用。正如前苏联教育专家阿尔金所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4     少年儿童教育中存在“重智轻体”的倾向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教育中也普遍存在着以“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为特色的所谓“正规化”现象。占统治地位的教育观是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学科中心主义,出现了“重智轻体”的错误倾向。虽然我国早就说过在小学里要重视体育游戏这一基本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体育游戏往往被忽视,特别是在人才竞争的前提下,作为学业的教育活动更加受到重视,各种兴趣班、特色班的盛行把体育游戏挤至角落,甚至不少孩子被剥夺了参加体育游戏的权利。调查发现:影响教师开展儿童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怕出安全事故。部分小学教师因怕出现安全事故而产生恐惧感,因此影响了组织开展儿童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反映了部分教师安全地组织儿童体育活动的能力不强,以及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和安全教育不够。实践证明,所谓“正规化”‎ ‎,正是违背了儿童教育规律,违背了小学教育目标、原则、要求,抹杀了小学教育特色的集中表现,这将极大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游戏作为儿童教育的基本活动必然要求彻底改变现状,不仅要把体育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还应该通过体育游戏去实现教育目的。儿童教育的重点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全面能力提高的素质教育转化已迫在眉睫。5     在儿童体育游戏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针对目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儿童素质教育,首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改善先天素质,提高后天素质的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升华——促进每一个儿童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教育;它强调面向全体,因人施教,强调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内在的提高,强调基础的发展。素质教育旨在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创造性的现代人。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抓住促进儿童发展这个根本,把促进儿童发展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实施教育。5.1  提高对体育游戏功效的重视与认识我们要树立体育游戏是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观念。“完整儿童”是为适应未来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全方位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它要求儿童能在教育影响下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游戏作为儿童体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体育游戏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它能把儿童难以理解的动作变成具体的游戏情节,提高儿童练习的兴趣,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开展活动并达到锻炼和增强体质的目的。   ‎ ‎ 体育游戏是小学的教学游戏之一,又要求儿童亲身参与,因而它既具有教育的特点,又具有参与的功能。体育游戏不仅是促进儿童身体发展,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儿童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的有力手段,它还是个体介入社会的一种活动,使儿童获得自然、社会多方面的感受,并从中获得教育。因此,体育游戏本身不仅应有锻炼价值,而且应当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5.2        加大体育游戏的改革力度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它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小学体育游戏中要体现素质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儿童和儿童教育的特点,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体育游戏过程应体现主体性和创造性。儿童是小学教育的主体,教育的重要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教师只有相信儿童,尊重儿童充分发挥儿童应有的主体性,才能激发儿童的浓厚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加活动,变儿童是“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儿童体育游戏的“引导者、合作者”形成“师生互动”‎ 关系。这样,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2)体育游戏应考虑课程的融合性。素质与创新教育要求小学的体育游戏与课程之间应该是一种辨证的、相互融合的关系。体育游戏是健康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儿童通过体育游戏,不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促进了心理健康,并从不同角度促进儿童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发展。所以,体育游戏与各学习领域相互渗透的融合性应引起我们的重视。(3)体育游戏应重视情感和环境的教育潜移性。在体育游戏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儿童情感的熏陶,要充满热情,使儿童活动情绪高涨,从而感到愉快、自在,兴趣盎然地参与游戏。场地环境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在组织儿童体育游戏之前,应全面地、合理地周密设计良好的环境氛围,让每个儿童都充满愉悦的情绪参与游戏。这样,热情的教师情感和良好的环境氛围更能充分的发挥教育氛围的潜移性,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4)体育游戏活动强度应注意量力性和调适性。这就要求儿童教师在组织指导儿童参加体育游戏时应从儿童身心的承受能力出发,考虑活动强度的量力性和调适性。既要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要创设儿童参加体育游戏的欢乐氛围,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5)体育游戏的内容、方法应体现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教育内容与要求,采用适宜有效的方法,要有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要考虑儿童年龄大小、体力强弱、个别差异,以及儿童发展水平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和活动经验差异等等,采用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要搞“一刀切”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组织的游戏内容和方式不但要有针对性,而且要有多样性、趣味性。6  ‎ ‎ 结论总之,当前的儿童身处在一个时时处处都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在各种新信息、新观念的作用下,会产生许多新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色彩,因此,要求小学教师应该更加深入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状况,研究当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儿童在体育游戏等教学活动中,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将来“做人”、“做事”、“做学问”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曲宗湖,尚大光.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黄全愈. 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王玉珠. 从素质教育的视角谈儿童体育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5(1):13—16.胡祖祥.如何选择儿童体育游戏[A].中国儿童教育文学[C].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