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数学论文之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 ‎   案例:‎ ‎  在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课的教学时,执教教师为便于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创设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因为原来的班长李X X同学新学期到校大队部工作,班级暂时没有班长,所以教师设计了“竞选班长”这一实践活动。同学们听说要选班长,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他们都想当班长的愿望。看着学生跃跃欲试的样子,教师趁机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班级这一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商议,经过充分汇报、综合,决定用民主方式来选举,而学生在民主选举的形式上产生了分歧:有的学生主张用举手表决的方式;有的主张用站队的方式;有的主张用投票的方式,……候选人的产生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看得出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其中主张用投票方一式选出候选人的占绝大多数。在学生的统计意识初步得到了体现时,教师采纳了学生的意见,让每组投票一选举一名学生作为班长的候选人。经过每组同学的投票表决,各组利 用了数一数、写“正”字等方法,最终选出四名学生作为班长的候选人。‎ ‎  接着,教师让四名候选人即兴演讲,在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了学科课程的有机整  合。他们演讲结束后,教师又组织学生进行了第二次选举。这次选举将决定班长的人选。为了尊重每位学生的选择,保护每个人的隐私,第二次选举采用不记名选举的方式。没有想到的是,第二次选举的场面没有第一次那么热烈。每个人都小心地写好选票,折好不让一其他人看到。选票收上来了,教室里异常安静。学生都翘首期待着,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黑板上,看着每个人名字后面“正”字的变化,学生的表情随着每一张选票的揭晓变化着。有的表情严肃,有的略带愁容,有的面带微一笑。最后一张选票揭晓后,教室里爆一出雷鸣般的掌声,有的学生甚至高  声喊起来:“王X X当班长了!”。王X X非常激动。当让她谈谈感受一时,她竟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为了安慰其他三名落选者,教师灵机一一动,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决定让他们做值日班长。‎ ‎  在产生班长后,教师又设计了让一学生想办法把选举结果清楚地呈现出来的问题。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前一提下,选择了列统计表的方式。这个活动,既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体现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应用。最终的目的是从数学活动中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而全面落实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真正使学习成为“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的实践过程。‎ ‎  问题:‎ ‎  本案例给教师们的启示是:我们在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时,如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分析:‎ ‎  从案例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教师创造性地将数学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就地取材,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这一数学理念。学生在兴奋的学习状态下,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数学活动中,从而体验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教师既关注了选举活动的完整性,又遵循了选举活动民主性的基本原则,渗透了公民享有民主权利的意识。同时也体现了课程的整合、学科间的融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即兴演讲能力。‎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该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本案例教学内容的确定从背景、题材方面考虑,至少有 2 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直接采用教材例题,但学生可能对例题所提供的学习材料不感兴趣;二是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在案例中教师选取了“竞选班长”这一学习情境内容,这样的学习材料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取代教材中枯燥、乏味的内容,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活动实践化。在整个教学进程中,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来源于生活。‎ ‎  反思:‎ ‎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其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应遵循《课标》理念,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积极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实践中创新”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感悟“生活数学”‎ 的巨大魅力,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  一、捕捉生活素材——源于生活——内容生活化 ‎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学生体会到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的兴趣。如本案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全部改编成“竞选班长”这一问题情境。是捕捉生活素材,把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作为学生进行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有效载体,学生在生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对数学的体验与感受、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  二、利用生活经验——寓于生活——探究生活化 ‎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寓于生活、扎根于现实。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于理解,更能体会出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  三、回归生活空间——用于生活——实践生活化 ‎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激发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展望生活前景——高于生活——创造生活化 ‎  数学作为一种普通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教学应努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坚持引导学生展望生活美好前景,激发创造欲望;坚持建构让学生实行“再创造”的课堂,培养创新能力;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使学生树立创造的信心;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创造的喜悦,进而发展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  总之,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联系生活学数学是《课标》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致力于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采;才能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