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小学语文课改的反思
语文论文之浅谈小学语文课改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向语文老师提出了挑战。面对新课改,如何构建新型的语文课堂,成为语文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改革 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和质变。 关心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注意启发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这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小学语文课应担负的重任。为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怎样站在时代的高度,拓宽眼界,以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反思过去,研究教学中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变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现状。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创新不是全盘否定过去。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语文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教学有它基本的规律。因此,我们在重视、尊重和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应以科学的态度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打开新思维,找到新办法,创造新经验。 回顾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出,今天所强调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创新精神等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改革形成的,今天它又成了我们再创新的坚实基础。这些,是不能丢的。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在新形势下,对课改这一重大课题,如何加深认识,如何重视,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更深入、更努力、更扎实地做得更好,使之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应该说,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和将来,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不能一讲改革,就对原来的语文教学持一概否定的态度。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教育理应体现自身的特点,如果忽视或者背离了这些特点,就有可能走偏方向。大家知道,汉语言是表意文字而不是表音文字,汉语言文字的表意性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而且汉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因而,学习汉语自然地与思维联系起来,自然地与感悟内容联系起来。同时,我国语文教育的许多成功经验,如多读、多写、多背涌、多积累,多感悟、多温习等等,也是由汉语言与外语不同的自身特点所积累的优良传统,对此应该继承下来,并不断补充发展,不可放弃。 语文教学要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就没有创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有的就不能变。在课改目标下,语文教学哪些应改变,哪些不应改变呢? 按照《标准》的解释,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其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课程,是以“自主、合作、探究” 为其基本策略的课程,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的课程。这就是语文课程的特性,不能变,也不应该变。否则语文课程就变味了,变形了,变质了,异化了,语文课也就不再是语文课了。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识字、写字在通过读书学会读书;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品评词语;在读书中揣摩文字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字的表达方式等等,是不能变的。不但不能变,还要抓住不放,做得更好。一句话,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学习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这就是语文课上的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白白浪费时间去干别的什么,而不在语文课上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这样的课能说是语文课吗? 三、正确处理新教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关系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已普及,一些公开课广泛运用电化教学,使抽象化为形象,静态变为动态,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便有人将“教学手段”的新与“教学方法”的新混淆在一起,以为使用电化教学就是新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误区。特别是整节课教师几乎都扮演着“操作员”的角色,这是一种有害的机械做法。从一个方面说,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不恰当,就会影响师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以及老师的语言人格对学生的熏陶。这样的教学会使感情交流阻断,使人性教育淡化,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就是说,任何媒体都不能取代“语言” 这个最重要的媒体,人机对话不能取代师生情感的交流,屏幕不能取代教科书,电化教学手段无论有多大作用都无法取代教师朗读、写字的示范作用,无法取代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感染熏陶。因此课堂上老师动情的朗读不能丢,漂亮的板书不能丢。“三字一话”还得练,而且要下功夫练。电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人课堂,应予提倡,但应科学、有效地运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新,不在于使用了什么先进的“武器”,而在于“方法”的“新”。 我认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一是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二是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三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