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语文课上培育民族精神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课上培育民族精神

语文论文之语文课上培育民族精神 ‎ ‎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和理解分析,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近年来西方外来文化如洪水般涌来,不断冲击着本土的传统民族文化。一些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对西方文化却津津乐道,尤其对某些西方节日如数家珍。面对这股强烈的西风东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已成为祖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  作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教育阵地,中学语文教学应责无旁贷地担此重任。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语言文字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社会文明的精华,闪烁着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材和拓展阅读,系统地、潜移默化地多方面渗入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这种渗透和熏陶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和灵魂,使学生逐渐认同和吸入本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  首先,充分利用新教材以人文精神为主线的优势,精选优秀篇目,挖掘其民族文化的内涵。如二期课改新教材高中一年级的关于浩然正气为主题的单元,《论语》、《孟子二章》阐述了仁、义重于生命的价值观,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行为准则。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理解古人身上体现的浩然正气,更能充分体会到鲁迅的名言:“‎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又如高中三年级的关于亭台楼阁的古诗文单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古人从亭台楼阁中传出怎样的心声?”从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为乐”到欧阳修《醉翁亭记》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山水之间”,从王勃《滕王阁序》到杜甫《登高》,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学生可从中强烈地感受到古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诵读和理解分析,共同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强化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  其次,拓展教学内容,适时引入鲜活的现实生活信息。在课堂上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注入新的内容,不拘泥于教材本身,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如2004年和2005年初中央电视台两次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教师可以把有关故事纳入课堂之中,这些人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一个人对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应承担起怎样的责任,以坚强的民族精神挺起国人的民族脊梁。”又如“神六”发射成功,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续写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学生们从这些当代精英身上感受到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明确了他们将来的努力方向。‎ ‎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世界各民族都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美国的追求自由、不屈不挠的精神,英国的含蓄、公平的绅士风度,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德国的严谨、务实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那么中华民族的爱国团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兼容并蓄、坚忍不拔等等,都是贯穿古代、现代、当代民族精神的基本精神。让我们的学生在祖国语言文化的微风细雨中,在灵魂深处生发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