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浅谈诗词与地理教学
地理论文之浅谈诗词与地理教学 浅谈诗词与地理教学坎门中学 周 鹏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理念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在新理念下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从知识掌握到培养能力的转变,需要更多地采用探究的方式去让学生自主学习。面对新标准,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地理,培养自身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良好道德情操的形成成为重要课题。而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诗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 诗词 地理教学 运用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而适时地运用诗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诗词来说明某些地理问题,不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就会使学生亲切的感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就蕴藏在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科学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学习地理的能力。同时,欣赏诗歌教学,也有益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诗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归根结蒂是一样,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用诗词导入新课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 如在学习天气系统中“降水”的环节时,导入新课时先引用杜甫和杜牧的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然后再根据诗词提问:作者在诗词中各自抒发怎样的情感?降水是如何形成?影响的因素又有哪些?这样引入新课,效果较好。 又如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2.调节气氛 学好一堂课,离不开生动精炼的语言,为了改变地理课堂教学平淡沉闷的状况,可以结合课文穿插诗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既可说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又可体验畅旷景观与思接千载的情感相融而产生的审美境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可以说明西湖之美。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诗词,既渲染了气氛,又突出了地理事物的特点,一举两得。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3. 方便读图在学习区域地理时,读懂地图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让一部分学生受益。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运用语言、空间智能(如读书、读图、分析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常常运用语言、空间智能(如读图、回答问题等方式)学地理,诗歌在这里就是一种语言的形式。4.简化难点自然地理对于学生来讲,比较的抽象,难以理解,要是选择一些诗句来说明,情况可能会不一样。利用诗歌再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观点加以阐述,经过对照——辨论——总结,教学难点得以简化,知识理解得以深化。如在讲述气候的季风时,我使用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说明我国的非季风区分布地区以及它的定义。那么在讲其特点时,我就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其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在讲述江淮地区的绵绵梅雨之际,用上了李白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说明梅雨的发生时期以及他的特点,简化并加深学生的理解。而当讲授气候的垂直变化的时候,由于学生对气候的垂直地带性缺乏了解,我就用上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来说明之,使学生了解到平原和山地在气温上的差异,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气候的垂直变化。5.加深对某些自然景观的印象绝大多数自然景观学生都是没有见过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加深对自然景观的印象?应用诗歌能使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奇妙莫测。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强烈渴望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思维更加的活跃。例如,在讲述黄河时,首先用上“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可以使学生了解到黄河的流向、还可以使学生知道黄河是条外流河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加强对中国地势的记忆。在讲述长江三峡水流湍急、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时,“朝辞白帝彩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的应用,使学生对三峡地区的地形特征有所了解,对三峡地区的丰富的水力资源和两岸的生物资源发生由衷的感慨!在讲述内蒙古草原的恬静的放牧的风景时,“天苍苍,野莽莽,风吹草低见牛羊”,使得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草原景色。在地理课堂中通过诗歌的应用,不仅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又提高了其诗歌的欣赏能力,还加深了某些知识的理解掌握。6.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前人的许多诗歌豪迈、雄壮充满正气,撼人心魄,催人振奋,能给人极大的感染力。既可作为传授地理知识的桥梁,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如:“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七律•与李进同志》)不仅道出了自然造物的奥妙,又何尝不是追求真理,探求科学的真谛?同时让学生懂得要珍惜学习的大好时光。在讲“中国的地形”一节时,引用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行歌》)既点出了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一般自西向东流这一地理特点,又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月》)登上突兀高峻的泰山之颠,俯瞰群山伟貌,一览无余,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学生应该有此气魄,努力学习永攀高峰,领略科学知识的无限风光。7.诗意结尾,画龙点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用诗词作为课堂教学的结尾,既可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又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时,我们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又如可用“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分别说明了地域分异中存在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和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使学生能更深刻记忆和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情况。二、诗词与地理知识相辉映 诗词中和地理知识紧密相关的内容俯拾皆是,在地理教学中借助诗歌可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如“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把大戈壁滩飞沙走石场面描绘得形象生动。事实上,用诗词来点化地理知识,又可以用地理知识来对诗词新解。 如描写梅雨天气,有诗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赵师秀《约客》)古诗中写到黄梅雨的天气状况,它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引起的连续性降水,同时也写到此时的景观特征。而诗词中提到“黄梅时节家家雨”,下棋的客人“有约不来”;因为“青草池塘处处蛙” ,格外增加了主人的焦躁不安,等到“过夜半”,“落灯花”,便只好以“闲敲棋子”来排遣自己的孤寂感了。诗写得清新自然,而又富有生活情趣。 如描写冷锋天气。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描述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势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过境之前,先出现大风)”;“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云层加厚,有"墨云压顶城欲摧"之感)”;“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大雨天气,锋面过境)这次快行冷锋带来的狂风暴雨天气,没有击溃诗人的意志,反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如在描写三峡落差大水流急时,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描写物候有“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唐·杜牧《早雁》)。又描写气候气象的有“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唐·崔道融《溪上遇雨》)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风景名胜的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 李白《赠汪伦》),“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如在描写地理循环的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又如在讲河西走廊这一区域是,引用王庚兰: “美丽的河西走廊”这首诗歌, 美丽的河西走廊, 是富饶的粮棉之乡。 肥沃的土地黑油油, 纵横的河流象蛛网。 看!银武威, 遍地棉花泛银浪, 瞧!金张掖, 万顷稻麦闪金光。 美丽的河西走廊, 矿藏丰富名声远扬, 祁连山绵亘几百里, 无数的珍宝地下藏. 听!采矿区, · 钻探机日夜轰轰响, 看!石油城, 新竖起的井架满山岗. 美丽的河西走廊, 象春天的花园一样。 茂密青葱的防护林, 象一片绿色的海洋. 看!汽车队, 联结着工厂和农庄 瞧!拖拉机, 奔驰在辽阔的田野上。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找出关于河西走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通过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该区域的了解。另外我们也可以运用诗歌,巧记地理知识 。 如讲授《长江》时引用学生学过的知识来组织教学。如上游支流的名称,可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来讲解金沙江大渡河的地理位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本知识的掌握,也起到了德育的功效。再如讲我国的省区市划分时可改用周恩来总理所编写的歌诀来记忆各个地区的简称:“三北两广两宁山,五江四南藏蒙川,陕甘青贵福吉安,港澳重天上台湾。”这样的歌诀琅琅上口,学生很容易掌握。 三.巧用诗歌检测地理知识学生经常在做题或考试过程中会碰到有关诗歌的一些问题,据统计这类题的得分率是比较低的,因此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下面是摘录了平时所做的有关诗歌的一些题目。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是: A.夏季风 B.冬季风 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描述的是哪里的自然景观。如:下列诗歌和谚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东边日出西边雨。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雨火对愁眠。 如:“会当岭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A泰山 B 黄山 C 庐山 D 峨眉山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A泰山 B黄山 C 庐山 D 峨眉山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容的是:A恒山 B泰山 C 黄山 D 庐山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指的是: “海”指的是:如: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从东到西是“风吹草低见牛羊” “浅草才能没马蹄” “------一川碎石大如斗------风沙莽莽黄如天”那么植被的变化从东到西是( )它是随着什么变化而变化( )如:“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中的歌词为什么不是“不管是东北风,还是西南风”? 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其原因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 洋流 B.地形 C.海陆 D.纬度 通过练习,学生渐渐掌握了这类题目的做题方法。当然,一堂课运用一两首小诗即可,且不可喧宾夺主,以免引起消极情绪。注意通俗性、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如果诗歌能与挂图、模型、插图等直观教具配合起来使用,则教学效果更佳。对诗歌要运用适当,既要能够概括性的说明,又要通俗有趣,不要在运用上乱套诗句,牵强附会。底蕴深厚的中国诗词,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辅助教材,使地理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活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赏析诗文,轻松愉快的学会了理论知识,只要合理的摘选素材,精心设计,恰当安排,这种辅助手段一定会对地理教学增色添彩。 参考文献:康启路“诗情画意 寓教于乐”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年第11期 段晓英“诗文赏析与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7年第7-8期李书亮 “文史知识在中国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第3期李庆龙 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中学 2005.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