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探索培养学生 “应用意识”课题研究心得
探索培养学生 “应用意识”课题研究心得 探索培养学生 应用意识 课题研究心得 马克思说: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确,人类社会的三次大的飞跃,都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电和内燃机的使用使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原子能、计算机、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所以说,科学来自生活,也必须应用于生活,才有价值。 数学是孩子们接触到的第一个自然学科,在学校教育中一直要学至少十多年。数学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枯燥无味的数字和运算,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我一直在想,我们在教授数学的时候,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如何教给学生一双慧眼,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问题,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让孩子在实践应用的引领下学习机械的数字和公式 也许,我们可以试试这样: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所以我的课题为《从儿童的生活实践出发构建优质生态课堂》。 衷心感谢区教研室张颖主任与课题组成员的指导和鼓励,感谢学校同事和数学同行们的启发和帮助,使我顺利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现将课题研究情况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 、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绘本大师安野光雅的《美丽的数学》认为,数学不限于数量、图形,而是 认知和思考事物的方法 。一般来说数学能力强的人,基本体现在两种能力上,一是联想力,二是数字敏感度。所以,我的研究内容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生活是数学的外延,所以,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去理解和解决问题,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 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载体。它以严谨清晰、精练准确而著称,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课堂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想说又不会说,有的学生怕说、不敢说,有些根本不会开口,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和表述与《标准》的要求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①数学课堂教学困于 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和 只需会做,不必口述 的传统教育倾向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侵害,使学生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展示。②教师对数学语言的作用缺乏认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导致学生数学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不严密,因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③受班级学额的限制,学生人数太多,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想说而说不清楚,一些好生往往没有耐心去倾听。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不能准确规范地表达数学语言。④学生本身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3、应用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我计划在以下几方面进行1.在课堂上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3.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写数学日记。4.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仍是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从而锻炼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提高思维水平。5.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比如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看地图找宝藏等等。 研究策略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第一要优化教学环境, 让全体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 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二要优化教学材料, 精选与学生生活有关并具有探索性的课程材料,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探索数学规律。 第三要优化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 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第四要优化作业, 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 通过数学日记、数学小等形式, 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记录下来。 同时开展分层研究, 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在低年级教学活动中, 注重启发引导, 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使学生初步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意识。在中高年级的课堂上, 教师要设计一些实践活动,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 运用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和几何知识等数学知识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和信息, 用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研究成果 1、构建了 问题情境 建模求论 应用拓展 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也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突出特点。 以问题为目标、以思考为内涵开展探索活动。 在创设问题情境 过程中, 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 引起学生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以求解决问题, 老师提的 问题 必须具备障碍性、相对性、探索性的特征。 在 建模求论 的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 在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同时, 感悟了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从而学会学习, 促进发展。 在 应用拓展 的过程中, 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将知识巩固和实际应用进行整合, 让学生在没有合适和现成的模式、程序下, 只有通过探索和尝试,才能获得解决。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要巧妙揭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给学生创设发现的机会; 二要积极组织动手操作实验, 创造探索、求真的机会; 三要适时组织交流讨论, 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四要巧设问题和练习, 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 五要注重联系实际, 给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对培养学生的数学 应用意识 的研究与思考,我们一直在路上。 今后还要继续研究如何整合零星的实践素材、锻炼数学语言的有效方法、数学实践与概念教学怎样才能搭配得当等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探索培养学生 “应用意识”课题研究心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