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之儿童初学游泳怕水心理的探讨与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儿童初学游泳怕水心理的探讨与策略

体育论文之儿童初学游泳怕水心理的探讨与策略 ‎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儿童怕水心理是影响游泳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在游泳教学中重视儿童心理变化,把儿童心理特征作为教学研究对象是必要的。并通过对儿童怕水心理的产生原因和症状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的策略。关键词: 游泳    怕水心理   探讨与策略 1.前言 这几年,我担任一些少年儿童游泳培训班的教练,深体会到对于初学游泳的儿童在学习游泳过程中有怕水心理是平常的现象。由于游泳运动是人在水中进行的,其运动环境和陆上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儿童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特别是初学期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现怕水心理及心理障碍。初学者的怕水心理不仅会给游泳教学带来很多问题,还会给学生自身学习带来很多困难,所以讲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此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一下本人对如何克服怕水心理的想法和观点,以提高儿童学会游泳的效果。 2. 研究对象及方法2.1  研究对象6-12岁儿童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2.2.2 实践教学法 3. 儿童怕水心理的探究 3.1‎ ‎ 儿童年龄害怕特征分析心理学对儿童害怕的年龄特征已有较明确的论述。1969年,巴尼特对儿童害怕的发展作了研究,她发现,从总体上看,6-12岁儿童其害怕基本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就以下三种专门的害怕对象来看,有一个年龄变化特点。这三种害怕对象是个体安全,想象中的生物及社会关系。其中前两种对象有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随年龄的增长儿童支配物质世界的规则或知识懂得多了。而第三种害怕对象却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种害怕与成人的害怕比较接近。在游泳的学习过程中,儿童怕水心理产生是不是和巴尼特研究结论相同呢,有关专家做了专业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产生怕水的心理及心理障碍,年龄越大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怕水的心理越小年龄越小怕水心理持续时间越长,反之就越短。因此可以认为怕水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这是和巴特的结论相吻合。3.2‎ ‎ 儿童怕水心理产生原因儿童为什么对水会产生害怕的心理,心理学认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发展过程。因此只有了解儿童产生害怕的原因,才能预知儿童在游泳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害怕心理,以至有效地预防和克服。心理学家对害怕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多种解释,如害怕是一种学习现象、遗传现象和知觉再认的现象等等。他们从某一角度或某一方面说明害怕产生的原因及复杂程度,并且都有实验作为依据。如外在因素:水的浮力、水的波动、支撑很难维持平衡、会产生喝水、睁不开眼睛、耳朵进水等现象会给他们带来一种畏惧感。而内在因素:身体有伤病或疲劳身体机能水平低,学习目的不明确,意志薄弱,主观能动性差等生理,心理等方面。以上一系列的因素,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各种不适应使他们产生怕水心理。又如第一次课儿童发生溺水现象,就会使儿童对水产生一种害怕心理,又如并且对水有了他自己的认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怕水心理。不仅如此,初学儿童还可通过直接观察取得别人的经验。如果有一个孩子发出可怕的叫喊声,那么其它孩子在该内容的教学时就会发生困难。总之,儿童怕水心理产生的种类很多,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3.3 儿童怕水心理呈现的症状根据本人这几年的游泳教学实践,以及有关资料表明,儿童初学游泳时的怕水心理一般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3.3.1话多。在水中总是找机会和教练员说话,借机会靠在岸边或伏着水线。表面上嘴上说个不停,实际上心里很害怕;3.3.2 动作急。特别是在初学游泳时,节奏特别快,生怕沉下去。两只手不是在划水,而是在水面摸水;3.3.3 不翻脚。踝关节僵硬,绷着脚面,甚至用手掰都掰不动。两腿不是向后做蹬夹水的动作,而是像喋泳似地拍击水面;3.3.4 不下水。离岸边远远的,无论怎么劝说都无效,严重的甚至大哭大叫;3.3.5 扶人。特别在蛙泳腿的练习中,往往是松开手中的浮板,去扶邻近的学员,或都是扶岩边和水线,不相信自己,总想找点儿依托;3.3.6 缩肩收胯。由于心里害怕,致使身体各部位均于紧张状态,户、肘、髋、膝各关节动作不舒展,不放松。3.3.7 立着游。抬着头,挺着胸,生怕头部沾水,导致臀部位置下降,以至于身体不能飘浮在水中,只能像海马那样立着游。3.3.8 水中不吐气。因为怕呛水,嘴闭得紧紧的。即便头部进水也不张嘴吐气,而是始终憋着气,待头部出水后又吐又吸,造成身体缺氧无力。 4. 克服儿童怕水心理的策略 ‎ 儿童在学习游泳过程中,对水感到害怕是正常的心理行为,教师应正确地认识这一心理现象在教学中的发生。因为如果不重视儿童的怕水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可能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会给儿童造成终身怕水心理的阴影,一辈子都不愿游泳的后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儿童的心理教学,把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教学同等地重视起来。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种克服儿童怕水心理的策略。4.1视觉上对水的适应对初学者刚开始时不要急于教学,先带领学生在游泳池边玩,让他们观看会游泳的孩子是怎样游的。让他们的视觉上给予有一定的适应过程。根据少儿的模仿性强,好奇心强的特点,很容易过度到感觉阶段。这时可引导学生在池边玩玩水。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很自然的想亲身去感觉一下池中的水,胆量大的孩子很容易下到水里,自然活动开来。对于胆小的孩子就不敢坐到池边来。只是望着别人做。这时,作为教师不能急躁。可以用鼓励的语言及拉着他们的手慢慢下水,教他们慢慢呼吸,这样使胆小的孩子很快会消除怕水心理。4.2 水中睁眼练习双手扶池边或两人一组手拉手,睁眼将脸没入水中,利用视角看清周围的环境,从心理上有“安全感”。初学者怕水多数由于双眼紧闭,眼前一片漆黑,加上水压、浮力等从没有感觉的“水压感”和“失重感”。如果首先让学生睁眼没入水中,便从视觉上可以非常好地克服怕水问题,并逐渐可在水中做猜拳、捡石头等睁眼练习(浅水)。4.3 牵拉动作练习两人一组,用3-5米的木棒或毛巾、绳子等浮具,两人一组做水中牵拉动作(睁眼)。怕水者被牵拉后身体会自然漂浮向前滑行,心理感受到不会沉下去,并亲自体验到由“‎ 失重感”的恐惧到漂浮滑行的“快乐感”,这是克服怕水心理的有效手段之一。4.4 直立水中练习利用身体浮具,直立水中漂浮30秒左右,体会直立水中的感受。这比过去采用的一下水就在改变习惯的直立姿势,呈俯卧漂浮练习更不易怕水,而且万一遇到危险,可采用直立姿势沉着等待救助。4.5 身背浮具直立水中,做水下吐气练习由于水压作用,初学者感到水下吐气困难。因此,越吐不出气,越容易喝水,甚至呛水。所以学直立漂浮比学俯卧漂浮更利于克服怕水心理。4.6 直立学摇橹式划水练习头抬出水面、双手置身体两侧,掌心向下,内外做“∞”字型摇橹式划水。这是花样游泳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划水技术,也是花样游泳完成所有复杂高难动作的基本动作。在游泳教学中,从初学开始学习摇橹式划水动作有两大优点:第一,保持直立姿势,双手做摇橹动作可产生升力,将人轻松地托起,怕水者不仅容易体验到不会沉下去,而且还会体验到身体上浮,便会主动继续学下去。第二,摇橹划水技术对初学者“水感”的培养和学习竞技游泳技术有很大的作用,此技术掌握好的话,可产生很大的升力推进力。通过此运用的练习能找到身体在水中的平衡感,可增强信心和兴趣。初学者由于浮力的作用,身体会有“失重感”造成不安全感,产生怕水心理,一旦在水中找到了平衡感就解决了怕水问题。4.7 潜水练习(睁眼)如果从初学起就有潜入池底捡石头内容的练习,有利于怕水学生体验池底并不可怕,并没有传说或想象中的“鬼”‎ ‎,让学生即使沉下去也很容易游上来,只要掌握了从池底游上来的方法,怕水者便会心中有数,打破过去的心理认知。4.8 做各种移动的摇橹划水练习先不学游泳技术,而是先让学生会漂浮、向前、后、左、右、上、下的移动,在水面学左右翻滚动作,体会水中平浮的方向感受、移动感。这对儿童怕水者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过程。4.9 做摇橹划水动作双膝收至胸前,头露出水面做摇橹划水动作,体会身体沿身体纵轴旋转一周的位移。4.10 水中各种位移练习逐渐增长距离,如游圆形、四角形、“之”字形以及“W”字形等。当初学者能在水中自如地掌握了上述教学内容之后,再将这些内容增大难度,同时再进入游泳技术的学习,可以解决由客观造成的怕水心理。 5. 结论与建议 怕水心理是儿童初学游泳大敌,解除儿童的怕水心理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教学活动理解为单纯的动作技能教学,在游泳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动作技能的教学,忽视心理方面的教学也是影响游泳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游泳教学效果与水平,教练员在进行游泳技术教学的同时,注意加强克服学生的怕水心理。两者有机统一,那么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 高连春:如何克服初学游泳时的恐惧心理, 游泳季刊,1994年4月。 2 、李子明:对游泳教学中如何克服儿童年怕水心理学的探讨,游泳1995年6月。3 、 丛宁丽:高校游泳教学解除怕水问题的教学研究,游泳1996年2月。4 、 施纯志:运用心理学的规律解释儿童游泳教学需注意的问题,武汉体育学院报,1996年5月。5、‎ ‎ 徐廷江:初学游泳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教学,游泳季刊,1998年6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