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让农村学校德育走进新时期
其他论文之让农村学校德育走进新时期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学生思想更为活跃,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农村学校德育如何走进新时期。 一、围绕素质教育,注重服务性 在当前的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德育工作者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说大话、套话、官话,学生听不出头绪,悟不出道理,起不到教育引导作用。 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学校工作的中心,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应当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大力消除在学生发展中的各种思想障碍,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把德育工作真正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全过程,通过强有力的德育体系,使学生走上自我发展之路。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要搞好服务,要强化服务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让手。首先,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积极参与,积极进取的精神。其次,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科技兴国”的思想,使他们成为会探究、会合作的新型学生。 二、贴紧学生实际,突出针对性 以往的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在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现实思想状况,不能做到言行一致。另外在对象上往往不分学生的年龄大小,也不分性别,常常是泛泛而谈,因此,总体效果较差。 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提高学生素质,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贴紧学生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结合学校实际,使学生听的入耳、入心、入脑,真正起到释疑解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作用。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要突出针对性,也可以从两方面抓起。一是要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增强针对性。教育内容要随着形势变化而侧重,不仅要有爱国、守法的要求,也要体现道德建设,科技变化的目标和现代新型学生的规范和要求。二要区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增强针对性。根据学生的觉悟程度、文化水平等不同层次,依据其思想特点,心理状态等来因“层”施教,切忌“一刀切”。 三、遵循德育规律,立足经常性 在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中常存在着“高潮时一阵风,落潮时一地空” 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五多五少,即标语口号多,实际活动少;现成理论多,启发诱导少;强调灌输多,行为实践少;追求形式多,讲求实效少;苛求高压多,尊重理解少。由此造成德育工作实际效果不尽人意,即使收到了效果也很难长期巩固下去。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老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问题。要坚持经常抓、长期抓,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使德育工作保持经常性、连贯性,必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明确领导责任人,农村学校的德育都有专门的干部,对学校德育工作负全责,对失职的要追究责任。二是明确考核指标,形成可操作性的规范,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活动机制,有效的资金投入和保障制度,完善德育工作的投入机制。 四、探索科学方法,强调创造性 现在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运用有效载体,采取不同的方法。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做到了解人,关心人,体贴人。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应实现二个转变。 一是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围绕学生身边问题的焦点,从学生容易形成共识的问题入手,从学生切身感受出发,耐心细致,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说服自己;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四有”的新型学生时,要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本地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引路,从具体事情抓起,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较好地结合起来,彻底改变过去的“ 被动式”、“说教式”、“号召式”的德育教育,努力实现“主动参与”、“引导式”、“激发式”的转变,增强思想教育实效。 二是由过去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转变。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思想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特点,在继续搞好灌输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德育工作贴近学生、贴近课堂、贴近生活。农村德育工作要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量力而行原则,利用多种载体,形式多样,生活活泼,运用学生普遍欢迎,容易接受的载体,把学生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潜移默化,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服务,寓教于管理等各种活动中,充实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总之,正如江泽民主席所指出的那样:“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不创新、不改进,简单地沿用过去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行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