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语文论文之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  单位 ‎  龙燕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一量化规定,不仅体现了教学要求的变化,更体现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是素质教育的观念落实于语文学科的标志,是我国历来倡导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代语文教育的体现。大量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其他任何活动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分析 ‎  自全面实施“减负”以来,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从繁多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了,拥有更多的课余时间。他们是否会利用这些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从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方面调查本校五年级(五年制)的421名学生,其结果如下:‎ ‎  1、每天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39%的学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52.1%的学生有时有,有时无;8%的学生完全没有;‎ ‎  2、有多达51.3%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47%的学生一般;只有1.7%的学生不喜欢;‎ ‎  3、81.5%的学生家中无藏书;‎ ‎  4、课外阅读方法单一,71%的学生只会用逐字逐句的“细读法”;‎ ‎  5、每天有固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只有27.3%;‎ ‎  6、经常和老师、家长、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情况的学生只有12.6%;‎ ‎  7、从阅读的内容来看,童话故事是学生的最爱,其次是科幻类书,以及一些小说故事,卡通类等书籍。但家长对小孩的阅读起了相当的干预作用,家长最希望孩子读的课外书是课业辅导书。‎ ‎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虽然有热情、有兴趣、有基础,但仍然存在严重的缺陷:面窄、量少、指导不够,效果不明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方面。‎ ‎  1、学校方面 ‎  我们如果一味指责学生阅读兴趣不广泛,阅读效果不明显,显然过于偏颇。从“教”‎ 的角度去审视,施教者的价值取向浅近恐怕是根本所在。首先,在素质教育呼声日高的新形势下,相当一部分学校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校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只是在应试模式里兜圈子。其次,有些学校误认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过是指能歌善舞,会琴棋书画。因此,只注重艺术素养的熏陶,而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没有为学生创造静心读书的氛围。再次,一些学校可以不怕高价地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不情愿为学生添置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外书籍,即使偶尔添置了一些,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达标”检查,很少对学生开放,这使得书源不足成了学生阅读的大碍。‎ ‎  2、教师方面 ‎  首先,由于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放不开手脚,课堂教学往往只限于课文,对课外阅读这种“长线工程”则不闻不问。其次,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和“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课外阅读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另外,大纲意识淡薄。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规范了语文教学的运作。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学生的阅读量,不少教师对此要求却甚了解,或者置之不理,致使要求没能得到落实。‎ ‎  3、学生方面。‎ ‎  首先,由于课外阅读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生就很难获得有益的指导。尝不到课外阅读的甜头,课外阅读也就不能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其次,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求知欲较强,但还不具备成年人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所以缺乏指导的课外阅读也多是读些卡通、漫画之类的读物,而那些需要较高阅读能力的书籍,阅读者寥寥无几。再次,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独立阅读的能力,但他们的自制力还差,阅读注意力容易受电视、电影、录像等声像作品的干扰,不少小学生放学回家,一丢下书包就坐在电视机前看个没完没了。对电视如此痴迷,哪里还顾得上去读课外书呢?‎ ‎  4、家长方面 ‎  有些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杂书”,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视作“不务正业”。据一项调查表明:20%的家长不赞成孩子读课外书,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孩子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看课外书的占45.1%,放任不管的占8.9%。即使有些“通情达理”的家长,由于迫于升学竞争的压力,择重点校、重点班的影响,也往往只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辅导”之类的课外书,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  除此之外,青少年读物的匮乏,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 ‎  二、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  怎样才能切实开展好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呢?‎ ‎  这当然是个系统工程,要有学校、社会、教师等方面的配合与协调,要做好三方面的基础工作。一是要让所有相关人士都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因而都成为搞好课外阅读的动力而不是阻力;二是为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在组织、指导课外阅读时没有后顾之忧;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教师既能轻松愉快又能卓有成效地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做好了这三方面工作之后,具体的组织和指导就可以循序渐进了。‎ ‎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各年级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的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从阅读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方法、阅读评价等方面给予通盘考虑,以避免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阅读目标首先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如:对读书笔记的指导,要体现由摘抄词句到摘抄片段,由总结内容到总结写法,由简单的眉批到能够写心得,从而让读书笔记成为小学生练习写作的园地,使他们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阅读内容的选定应遵循“指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趣味性”、“广泛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拟定和推荐了《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这些书目分为必读和选读两种,必读书目选择的是一些著名的优秀诗歌、散文、童话、小说,开学初将书目印发给学生。‎ ‎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       (1)根据学生的爱好激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兴趣的侧重点不同。高年级的学生喜欢读的主要是历史故事、寓言、文字优美的散文、情节曲折的小说等。从性别上说,女同学较喜欢读童话、民间故事、散文等,男同学较喜欢读科幻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另外,同龄人写的和写同龄人的作品也备受学生喜爱,因为与学生生活接近,易于理解,易引起们心理上的共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  (2)制造悬念激趣。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制造悬念,或借助录音范读某文章的精彩片断,或讲述某一作品的故事梗概,或只说故事的开头,或简介某一作家的奇闻轶事等等。每当这时,学生的求知欲特别强烈,渴望阅读相关作品,了解作品全貌。‎ ‎  (3)树立榜样激趣。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教师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3、配合教材,推荐读物。‎ ‎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 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 ‎  (1)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了《狱中联欢》可让学生读《红岩》。‎ ‎  (2)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紧接着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课外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如教完古诗《示儿》后,介绍《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因为这两首诗都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 ‎  (3)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教师在教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如学了《滥竽充数》就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  (4)根据节选的课文推荐原文。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学了《少年闰土》可让学生读《故乡》。‎ ‎  (5)推荐与习作练笔有关的文章。作文课前引导学生阅读与这次作文内容相关或形式相近的文章,让学生把从课外读物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去,从而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  4、广开渠道,解决书源。‎ ‎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图书资料普遍匮乏,这在一些农村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据调查,当前约有60%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是通过与同学朋友互相交换个人存书进行的,20%的学生是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的。学校图书室书籍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占的比例很小,这大大抑制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因此,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结合少年儿童的特点,不断增加书刊,供学生自由选择;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方便学生阅读:‎ ‎  ①在各年级组建立“流动图书站”,其中的图书是年级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及阅读计划,及时从学校图书室领来,并定期予以调换更新,如学习《金色的鱼钩》,教师就挑选一批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和回忆录,让学生课前课后阅读。‎ ‎  ②在各班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学期初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5本书,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资源共享。‎ ‎  ③要求每个学生家里要有个人书架,学生每月由家长陪同或自己独自逛书店一次,每次购买所需图书1—2本,按时阅读。这样,就构建了一个由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家里的四级图书网络。‎ ‎  5、根据实际,指导方法。‎ ‎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必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 的问题。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在向学生介绍浏览和略读之外,着重帮助学生掌握下面几种读书方法:‎ ‎  (1)精读。对于重要的自己喜欢的章,要通过初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注,逐步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  (2)速读。这是一种高速度,高效率的阅读,是从文字符号中迅速吸收有用信息的一种读书方法。课程标准提出5-6年级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速读时,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也可用提问法,让学生速读后解答,培养速读的习惯和能力;还可用竞赛法,激发学生速读兴趣。‎ ‎  (3)读书笔记。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如圈点批注、摘录、摘要、列提纲、写心得等。高年级学生以写心得体会为重点,兼用其他方式。‎ ‎  (4)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寓言时,如何抓住情节悟道理;阅读写人文章时,如何理解人物形象;写事文章如何把握前因后果,认识事情所反映的意义;阅读古诗时,如何抓住关键词语明白诗意,把握意境;阅读说明文时,如何抓住说明特点,让学生领悟说明方法等等。教师可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通过讲座或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鉴赏的能力,从而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形成主动阅读的心态。‎ ‎  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经常结合语文课本开展这类读书活动。例如学习《观潮》这课前,让学生去探索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查找有关的资料。学生找到了有关潮水的书籍;再通过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找到钱塘江大潮的部分;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摘录下来进行交流。‎ ‎  6、结合实际,培养习惯。‎ ‎  阅读习惯是由实践积累巩固下来的阅读方式、方法、程序等的通称,即适应阅读所需要的,熟练的行为方式与思维定势。“好的阅读习惯正确反映阅读能力,终身受用,有利于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指导,方可逐渐形成。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主要进行以下习惯的培养:‎ ‎  (1)边读边思的习惯。即阅读时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要读有所思,读有所获,读有所悟。‎ ‎  (2)读书动笔的习惯。即重要文章力求精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或边读边圈划,或作旁注眉批,或写读书笔记。‎ ‎  (3)阅读序文、目录的习惯,即首先要看一本书的前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对这本书有个整体的了解,才便于确定下一步采取何种方法进行阅读。‎ ‎  (4)查阅参考资料的习惯。即阅读书籍、文章,如遇生疏的内容、疑难的问题需要弄懂,就需要动手查阅资料。‎ ‎  (5)定时定量阅读的习惯。每天的课外阅读不少于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阅读量。‎ ‎         (6)做“读书卡”的习惯。在阅读中,见到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断,有了临时触发的感想,都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可专门设计一份“读书卡”,里面注明填写的内容、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通过定期检查“读书卡”,可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  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姿势端正,爱惜书籍等良好习惯。‎ ‎  7、开展活动,组织交流。‎ ‎  爱因斯坦指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  (1)举行读书心得交流。这是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还可以渗透教师对所交流内容的简要的肯定性评价,从使学生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学校可以规定,每班每周至少开设一节读书交流课,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汇报评比活动。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读书的体会或感想,可以介绍图书信息或汇报某种阅读方法。‎ ‎  (2)展评优秀读书笔记。随着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读书笔记也会显示出学生的个性与特色。有摘抄式笔记、剪贴式笔记、归纳式笔记、感想式笔记等等,可以定期检查读书笔记和展评读书笔记,让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强化课外阅读的兴趣。‎ ‎  (3)经常举行各种竞赛活动。如速读赛,即选用一篇文章,限时让学生阅读,看谁能把握文章大意;读书知识竞赛,即设计若干知识题,让学生竞赛或书面回答;古诗吟诵竞赛,即让学生参与古诗知识竞答,佳句妙对,看图想象意境等活动;优秀诗文朗诵赛主要是对所选的诗歌、精美散文作出表情朗诵。竞赛形式多种多样,有学校的、有年级的、有班上的,优胜者都给予适当的奖励。‎ ‎  8、检查督促,灵活评估。‎ ‎  学生是发展着的人,在逐渐趋于成熟,对他们的教育必然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教育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它需要适当的点拨引导,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让学生养成习惯,实现内化,提高能力。所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检查督促,以及灵活的评估,是推进课外阅读,确保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评估的方法大体有:‎ ‎  (1)摘记类评估。检查、评比、交流课外阅读卡等书面文字资料。‎ ‎  (2)活动类评估。开展读书知识竞赛,举行读书心得征文,开展速读竞赛等等。‎ ‎  (3)记诵类评估。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并且附录了《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 ‎  (4)运用类评估。比一比谁在习作中运用的课外知识多,赛一赛谁在口头表达中引用的课外知识丰富。‎ ‎  教师在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积极分子。‎ ‎  9、家长配合,共同管理。‎ ‎  课外阅读的主渠道在课外,学校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要和家长的沟通信息,实行共同管理,这样有利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较好的课外阅读环境。父母要为儿童阅读课外书籍提供物质支持,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并以各种方式鼓励儿童参与阅读。学校可布置“亲子作业”,让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看书,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这样,学生阅读兴趣就可能越来越浓郁,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将得到长足发展与提高。‎ ‎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向中学过渡的转型时期,大力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为了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界必须切实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并实现最优化,而绝不可忽视和放任自流。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