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语言训练——奏响低段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言训练——奏响低段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语文论文之语言训练——奏响低段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 ‎ ‎ ‎  温岭市城西小学    李燕珍 ‎  【摘要】低段语文是语言表达训练的起步阶段。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并根据需要恰当而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不变的定律。语言表达训练作为开发学生语言潜能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应该摒弃传统的、静态的、单项的训练模式,强调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同构共生。低段语文教学中可通过激发语言表达兴趣、拓展语言训练空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入手,强化语言训练,把目标铆定在学生的语言发展上,使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文化、思想、情感内涵。‎ ‎  【关键词】低段    语言训练     提高   语文素养 ‎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言文字训练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学要回归常态,要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其中,词句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词句是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更是如此。‎ ‎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习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表达形式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但这种理念层面上的认同和共识,并没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在低段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把更多的目光投射在课文内容上,把精力花在理解上,这成了低段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低段语文是语言表达训练的起步阶段,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包括常用的字词、句式、表达方式、标点符号等,并根据需要恰当而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语言表达训练作为开发学生语言潜能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应该摒弃传统的、静态的、单项的训练模式,强调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同构共生。‎ ‎  一、激发语言表达的兴趣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精神愉悦、情绪饱满、热情高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去获取知识,这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低段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持久性都有待提高,为了提高语言训练的质量,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精心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确立品味语言的训练点,教学就有了一个立足点。接着,老师就设法去激活学生的心,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  (一)利用插图激发表达兴趣 ‎  低年级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在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启发学生看图,发挥想象编故事,通过看图说话,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内在潜质,激发语言的创造欲,而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课文。‎ ‎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的加血中,我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由上到下、由远及近,说一说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秋天的美景。有的说:“秋天的天空特别蓝、特别高,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往南飞。”有的说:“田野里的稻子熟了,金黄金黄的,高粱也熟了,火红火红的……”色彩鲜艳的课文插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具体情景,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因此他们想说、乐说、敢说、有话可说,从而使自己的想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  (二)创设语境激发表达兴趣 ‎  对课堂教学来说,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有相应的教学策略。根据儿童的年龄发展规律,低年级小学生具有学习语言的天然优势。为此,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精心设计,在课堂上营造发挥自主实践的语言环境,提供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时空,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  如学习了《小小的船》,创设这么一个语境:“看着美丽的夜空,你们想上去看看吗?(放音乐,想象。)你看见了什么?”学生聆听着轻柔的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孩子们所表达的语言没有经过丝毫的修饰,表达流畅,给课堂增添了些许亮丽的色彩。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化被动的知识接受为主动的尝试、感悟。受到感染的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畅所欲言,加之教师的巧妙引导,语言表达便得到了有效地训练。‎ ‎  二、拓展语言训练的空间 ‎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许多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巧用教材、生活等多种资源,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不断挖掘“一处传神,效果皆出”的合理的语言训练点为教学所用,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得以锻炼和提高。‎ ‎  (一)在模仿想象中训练语言 ‎  语文即生活。儿童从一出生就浸泡在生活中,生活在一个语文的世界上。当我们联系生活实际,调用生活经验,启发和促进儿童理解文本时,就会发现,有了生活经验的支撑,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往往能水到渠成。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能在理解与表达,积累和运用之间架起一条通途。‎ ‎  如教学《四季》时,在学生感悟课文之后,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文中的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可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上课伊始所交流的四季特点,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原因是什么。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春、夏、秋、不同景致的图片,给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进行表达提供必要的内容提示。在不着痕迹地点拨、引导下,学生潜在的语言素材得到挖掘,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如:‎ ‎  桃花朵朵,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    荔枝红红,他笑开颜说:“我是夏天。”‎ ‎  燕子南飞,他对庄稼说:“我是春天。”    知了声声,他拖长腔说:“我是夏天。”‎ ‎  稻谷金黄,他低着头说:“我是秋天。”    梅花开放,他涨红着脸说:“我是冬天。”‎ ‎  枫叶红红,他迎着风说:“我是秋天。”    柚子点头,他顽皮地说:“我是冬天。”‎ ‎  句式仿说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真正促进学生内化和吸收课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写话夯实基础。‎ ‎  (二)在品读感悟中训练语言 ‎  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说话,表现欲强,但他们所说的话常常出现各种语病。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构成,体会句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表达在保持童真童趣的同时做到有序和有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课本的语言重新整合,不仅让学生训练如何表达语言,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巧妙地将语言训练与文本对话联系起来,不但不会打断学生对文本的连续感悟,还为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课文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买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将教学的重点锁定在体会买木雕的少年对中国夫人的友谊上。少年看到“我”不能购买爱不释手的木雕小象墩而感到遗憾。看着“我”依依不舍地放下小象墩离开摊点时,他想了很多很多。围绕这点引导学生认真读读课文10-15自然段,用“--”划出令自己感动的内容,并在旁边简要写下自己的体会,一个词两个词都可以。紧接着教师出示句式“我读到         这个地方特别感动,因为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的感悟情真意切,在没有任何外在情感铺垫的情况下,理解、感悟与思考文本,再现了学生天性和最真人性的同时,又训练了他们语言的规范性和条理性,实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  (三)在填补空白中训练语言 ‎  文章的描写总是有其艺术特点,或一波三折,或故弄玄虚,或意犹未尽……‎ 需要读者在读文章时认真思考,才能读懂蕴藏在内容和文字背后的意味。而这一个个所谓的“空白点”或“无声处”,就可以成为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训练点,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抓住它既能抓住学生学习的“胃口”和教材的教学要求,又能对课文内容和语言训练进行有效地转化,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产生共鸣。‎ ‎  如第二册《荷叶圆圆》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它们快乐的心情,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看图描述、逐段引读。如: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荷叶绿绿的,就像歌台上铺着绿绿的地毯。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                                    。” 下面由学生进行文本补白。‎ ‎  “出色源于本色”,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教师在一旁不断地推波助澜,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转换了视界,迁移了角色。从而让学生融入到了文本深处,把心目中的荷叶当作“凉亭”、“大手”、“溜冰场”、“青草地”等,妙趣横生。这样的句式训练,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 ‎  三、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语言实践需要教师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平台,让学生去感悟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逐步使自己的语言丰满起来,生动起来。教师根据教材的训练序列和课文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语言训练点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同时每节课有所侧重,从课内到课外,链接语言训练点,使低段学生有层次、有坡度地夯实语言基础。到了高段阅读写作就水到渠成、浑然一体。‎ ‎  (一)积累运用 ‎  发展语言得从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开始。低段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积累与运用的引导,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人们常以满腹诗书、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来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之所以有这样的说些能力,就是因为语言积累丰富。否则,说写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  如第四册第一单元教材是围绕一系列春天的景、人、事、物来编排的,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画家组、小擂台组、小作家组,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两种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绘画、唱歌、诵古诗、背儿歌……学生们各显其才,说一说,读一读,找一找,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一系列学习活动中去,收集资料、学习表演、熟读成诵,帮助积累,实现了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 ‎  (二)练习迁移 ‎  学习语文,不仅要“入乎其内”还应“出乎其外”‎ ‎,使学生在学习了语言之后,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延展,达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地--迁移运用。积累的言语若在脑海中长期不使用,那么,这些言语也就成了静态的知识,失去了积累的意义。因而,应不断地促进其成为动态的,即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活力。‎ ‎  在教学中,可精心设计语言的实践练习,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课堂中,语言实践的练习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运用词语,运用句子句群的练习,也可以是运用语言知识的练习,更可以把训练分散在课文教学中或教学的最后进行。‎ ‎  比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项练习:仿照“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进行句式练习。1、街上的人       ,多得很哪!;2、今天的雪      ,      ;3、教室里      ,       。通过这样的一个语言实践的练习,一方面帮助了学生把课堂上已积累的语言和语言知识加以了运用,从“内化”转化为了“外化”,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语言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  (三)适度拓展 ‎  小学低段是口语表达向书面语表达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着眼整体的基础上,应选取最有训练价值的词语和句段作为语言训练点,如:和文本主题联系最紧密的,句式优美、想象丰富的。在教学中,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品析之外。而要引导学生抠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揣摩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让理性的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之中。‎ ‎  如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6》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它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海滩风光、田园风光、公园美景、少先队员活动场面等4幅画面。在此,教师仅仅停留在本课数量词的熟记上是远远不够的。语言训练不仅立足文本,而且要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选取合适的材料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拓展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中享受语文,享受生活。‎ ‎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语文课本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凭借,是第一位的课程资源。崔峦老师说:“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在人文内涵上深挖的做法,把教学重点坚决地铆定在理解品味语言,特别是运用语言上”。语文名家的这一论断,不仅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肯定,也为当前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指明了一条正确方向----学习语言是语文学科的首要任务。低年级语言训练是中、高年级作文的基础,语言表达训练不可忽视,语言表达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  【参考文献】‎ ‎  (1)雷玲。《赵景瑞:追求课堂教学的魅力》。《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  (2)田本娜。《再谈语言训练问题》。《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报刊社。2009年第6期 ‎  (3)叶锦俐。《挖掘课文资源 ‎ 进行语言训练》。《福建教育》。福建教育杂志社。2009年 ‎  (4)兰伙仁。《巧搭言语表达的训练平台》。《福建教育》。福建教育杂志社。2009年第5期 ‎  (5)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  (6)马之先。《抓住规范句式  夯实语言训练》。《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7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