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浅谈语言积累的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语言积累的训练

语文论文之浅谈语言积累的训练 ‎ ‎“积累”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频频出现,“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实践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积累语言 ‎1、诵读激情促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桂林山水》一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绚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也可让有幸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谈谈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甚至流利诵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非常自然地将自己与优美文字联系起来,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另外,背诵记忆更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儿童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一些好文章,有利于培养记忆能力,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以外,能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句段也要熟读成诵,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极积累语言。‎ 当然,诵读与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记忆几个环节不能绝对分割。它们如调色板上的颜料,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理解的读就是傻读,没有理解的记忆就是死记硬背,而理解中又往往有感悟,有鉴赏,也有记忆;记忆中又会有新的理解、感悟、鉴赏。‎ ‎2、迁移阅读促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阅读,指导学生有效积累语言。补充阅读的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升华课文的思想内涵,或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象,或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新、描写之实。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如:学了《燕子》,读到“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这段话,我便补充了几段描写动物外形的句子。学生读完后,便发现了写法上的特点,抓住最能体现该动物特点的部位依序描写。又如学习了《鸟的天堂》一课后,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学习课文中写鸟声、鸟影和榕树的句段,抓住那只机灵可爱的,但课文中并没有细细描写的小画眉写一段话,注意写出小鸟儿自由自在地在天堂乐园中飞翔、嬉戏的情形。这是练习对课文句段的迁移来积累语言。再如,教学《万里长城》一文后,要求学生灵活剪辑文中语言,加上自己平时的积累,做做小导游,用适宜、流畅的语言介绍万里长城这古代建筑的一大瑰宝,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帮助学生迁移积累篇章语言。‎ ‎3、学词学句,掌握特点 词句是语言材料,学生头脑里掌握词汇和句式越多,对表达就越有用处。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回忆、整理有一定规律的词语,如:AABB式(整整齐齐、干干净净);ABB式(绿油油、黄澄澄);ABAB式(火红火红、喷香喷香);ABA式(嗅了嗅、看一看)等;归类摘录词语,如描写天气、动作、神态的词语等。对于句式的分析、理解、摘录,除了被字句、把字句、比喻句、反问句等常见句式外,还应摘抄一些典型的含有“四要素”的句子、总分句以及描写精妙、意境优美的句子。‎ 二、在课外学习中积累语言 ‎1、课外阅读促积累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少”‎ 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了。如果让学生多读些,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可现今的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已徒有虚名了,他们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或者就是锁定在电视机前难以脱身,很少学生光顾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的经历。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 ‎《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毕竟还是有限,教材只是提供了例子,教师应通过教材的例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比如,从学生年龄出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也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绘声绘色地讲几段草船借箭之前的或之后的故事片断,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嘎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要知道故事发展如何,课外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就会知道更有趣味的故事。接着趁热打铁,向他们推荐《赤壁之战》,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等。又如学了《青蛙的眼睛》,推荐学生读一读儿童科普读物;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童话名篇……这样不仅能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语言的积累。‎ 在推荐课外读物的同时,教师还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教给学生摘录、归类、整理的方法,教会学生读时批注,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这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真正的以读促积累,长此以往,必定会读有所获。‎ ‎2、收看影视促积累 影视节目丰富多彩,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在指导学生收看合适的影视节目的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少儿节目的语言形象生动,体育节目的解说词妙语连珠,综艺节目的语言诗情画意,新闻节目的语言深含哲理,经常让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记下一些,汲取多方面的语言优点,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文章里用上几句,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 叶老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 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利用休息日尝试一日家长工作,在节假日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组织参观、访问,调查厂矿企业……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    四、在班级活动中积累语言 知识的积累有赖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处于智力开发期的少年儿童尤其如此。积累,是一个科学的、渐进的系统工程,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方面应机智、灵活,有意义地去开掘。晨会课可以将思想教育与语言积累融为一体,推出“新闻播报”、“校园要闻”、“奇闻趣谈”、“好书推荐”、“成长的烦恼”……这一系列学生乐于接受的栏目,并天天轮转,由学生自己主持,号召全员参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便是展示语言,积累语言的绝妙机会。在班级活动中举行朗诵、演讲等比赛,学生积极准备的过程即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欣赏他人表演,学习他人所长当然更是一次语言的积累。如果说进行一次自编小报活动,那么,学生搜集素材,自己写文章来点缀更是有利于运用语言,强化语言的积累。‎ 五、读写结合,在运用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有时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自己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获得了知识,知识积累的过程才算完成。而习作形式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命题作文、随笔等。‎ 蜜蜂酿一公斤蜜,要飞行45公里,要在100万朵鲜花上辛勤采蜜;提炼出人丹那么大的镭,需要8吨重的矿石。如“采蜜”、“炼镭”一样,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才能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多知才能多智,厚积才能薄发,积淀厚重了,素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