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低年级段计算教学之我见
数学论文之低年级段计算教学之我见 低年级段计算教学之我见 株洲市芦淞区体育路小学 张怡主要内容: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特别是低年级计算知识更是枯燥无味,这与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形成很大的反差,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学生厌烦数学,致使学生出现偏科现象,不能全面发展。而鉴于此,教师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特殊感情,由厌学变乐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发展能力。 关键词:游戏激趣 注重过程 合理择优 动手操作 善用评价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在低年级段对数的运算有如下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计算教学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生必须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并具有一定的计算速度,学生要在拥有自己的计算方法计算的同时,能够进行算法的优化选择,形成有利于自己计算的特有方法。我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游戏激趣,以全体参与为目的进行计算教学。游戏是成人和儿童都喜欢的一个活动,游戏能调节人的情绪。低年级的孩子在6— 9岁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能长时间集中学习,计算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不少的孩子在学前段,计算能力差,畏难情绪很重。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但游戏的参与面要广,必须是全体学生共同的数学游戏,而不是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游戏,或少数几个人在游戏,大多数人在作壁上观。同时,还要注意游戏的数学性,纯娱乐和放松的游戏只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淡化课堂的知识氛围,热闹而毫无用处。因此在设计游戏时必须要考虑:(1)、符合教学要求,有助于解决计算中的难点或提高计算速度。我在教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游戏:小猫钓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整理加法表,发现运算规律。准备的教具有:鱼(写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式)鱼篓(算式得数)小猫头饰、池塘(情境)表格(整理算式)先让孩子们从池塘里把自己算出来的算式(鱼)送到鱼篓里,再让他们分组验证各个鱼篓的鱼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把所有的算式根据规律排入表格自己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整节课,孩子们是学习的主角,他们兴高采烈得参与游戏,参与学习,在游戏中积极地进行计算,不自觉地进行整理,非常有兴趣地交流计算规律,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来枯燥的计算整理复习。(2)、游戏程序简单,易学易懂,便于大家参与。 在所设计的游戏中参与面和游戏的可行性是设计的重要指针,以保证把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发挥实效。(3)、游戏后的总结要渗透计算方法或寻找计算规律。许多热热闹闹的游戏过后。下课铃一响,孩子们一哄而散。这是不完整的数学游戏,一个完整而有实际效果的数学游戏,必须有一个总结提升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老师或同伴间的交流,体验成功、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更能在同伴的叙述中找到快捷的计算方法,发现许多自己忽略的计算规律。从而大幅度的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这个过程必须要一个适于倾听的安静的环境和一颗从游戏中抽离回来的求知、平和的心。在这个看不到表面热闹的环节中,每个孩子都要有一个高速运转的大脑。梳理自己的思路,畅谈自己的发现。在这个环节中有时需要口头交流,有时可以动笔整理,动静皆宜,但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学生机械的记忆或背诵所谓的定理、运算规律等。二、新老并用,重过程也重结果。许多接受过新课程培训的老师,都能在上课时采用情境引入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找到计算的办法。但有些老师在学生找到办法后,满足于部分学生掌握这一知识,没有注意帮助另一部分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既找不到自己的办法,也不能很快的接受其他孩子的计算方法,因为他们有计算程序方面的障碍,即使是极个别,但对这孩子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打击,我们怎么做,才能小化这个差距,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里都有收获,都能学到新的知识呢?我觉得新办法从情境引入,让学生自主探索不可少,它可以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培养孩子的求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做好他们的汇报工作,让他们详细的叙述自己解决问题,找到计算方法的过程,老师边听边板书,帮助有困难的孩子理解,采用传统的老办法把计算过程图示分解。对难点进行反复推敲,询问。然后请大家一起冥想回顾算法,及时内化整理。最后在试一试等练习中巡视,结合个别辅导,把计算差异消灭在新课教学中。我在教学苏教版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就是采用这种新老结合的办法:(1)、情境引入:(这是新理念的渗透部分,也是学生的探索前提) 在计算章节里包过口算,都是以情境引入教学。设置的情境是为教学计算服务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是浅层的利用,我们要用情境来辅助教学,用实物来帮助学生摸索、理解算法。那么我们在用主题图的时候怎样才能用到位?一看二说,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的,看图中有什么。说图中的数量关系。其实还要在后面有个回顾,这个回顾应该放在说算法的时候。 (2)、估算:(这也是以前老教材中没有的程序,不要怕浪费时间,这是一个设定大致方向的过程。) 在学生计算准确的数值之前,加入估算的步骤,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数感,同时使学生在心底对笔算的结果有个大体的预测。确定其后计算中的方向。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这一步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就1分钟左右。(你估计要多少钱?说说怎么想的。)要学生在最初的时候把估算的结果记录下来,精确数据出来以后,可以进行对照。 (3)、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情境的具体运用阶段、探索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所用的算法都是结合主题图,用已经学过的口算方法来解决比如“28乘12” ,一般都是采用拆数法,把算式看成两个乘法算式的积,然后加起来。其中番茄的算法,就是列竖式计算的基础。这个环节是学生已有经验的积累,学生找到自己的算法的同时即体现了他的探索精神,并将学生引进了学习新知的一个最近的发展区域,可以很顺利的实现迁移。(4)、尝试。(这也是一个新的教学手段,让部分有想法、有能力的同学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提出新的要求,用竖式计算,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竖式是个难点,为什么学生连基本的计算步骤都还没有掌握就让他们去试一试呢?有两个理由第一、他们学过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即便算不出,也会找到自己有困难的地方,在以后的交流中集中注意力,解决自己的困惑。第二、在用自己的算法计算时。一些口算方法已经提示了笔算的方法。因此我们不妨先营造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在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竖式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实践摸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8×12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虽然以前没有学过,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请算一下得数是多少。(5)、基本计算模式的形成。(学生的汇报和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相结合。倾听、体会、模仿是有困难学生学会、学懂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不要忌讳一些老的办法:讲述和适当的图示。)在这个环节中,尝试过程中的有关做法会有层次的拿出来展示,通过展示比较得出大家认同的列竖式计算的基本步骤形成对笔算法则的最初步的认识。除了说计算的顺序,教师应辅助适当的图示,学生根据叙述、图示理清计算思路,建立计算模式。这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宜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通过呈现——比较——体会——展示——模仿全体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新教材培训资料中,也有不少赞成这部分学生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我们似乎有一个误区,讲自主学习,就怕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其实,主动探索和传授并不是对立的。)(6)、适当的练习。 练习这办法很老,但在计算教学时,不可或缺。不能把学生都弄成只说不干的花喜鹊。究竟会还是不会,练习就是一个试金石。我们要掌握的是计算的量,要考虑的是计算的形式。三、百花齐放,合理择优。口算、笔算、估算不管在低年级的那一个计算方法的教学中,都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这个多样化是存在于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之中的,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多种算法,对于孩子来说能够顺利使用,并提高自己计算能力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对老师来说要求要高很多:符合自己的思维定势、有代表性……因此很多的算法优化成了老师的推荐菜谱中的今日例汤:大众化、强制实施。不点就没汤喝。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有这个思想除非是算理错误,其他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必须在肯定学生算法的基础上,合理优化算法,不能强制推荐、硬性规定。要让事实说话,让孩子们自觉的淘汰用起来不方便,算起来比较慢的办法,不断学习新的方法,选择好的算法,这就需要掌握的优势算法的孩子多展示、多和其他学生交流。同伴的经验是最容易让孩子信服的。此外,老师的引导也非常重要,多建议、少批评;多提示,少指责。在第四册教材中的减法口算,学生就有很多算法。如:交流其中120-50的算法。 生1:先算120减20 得100,再算100减30 得70。生2:我把120看成12个十,50 是5个十,12个十减5个十就是5个十,也就是50。 生3:因为12-5=7,所以120-50=70。生4:100-50=50 50+20=70…… 这些孩子的算法中,有我们大人常用的办法,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或者从以前的知识得到的启示,从同伴那里学来的方法,不论是哪一种,都不防碍他们的计算能力的发展。但绝对有使他们算得更快、更准确的办法,这需要通过他们在每次的交流过程中自觉的寻找、选择、优化自己的算法。四、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思维与形象思维联系起来。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低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我们要用实际操作、建立表现去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会算理,突破难点。例如二册北师大版教材中退位减法,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理解上比较困难。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先摆小棒,33-7先摆出3捆和3根的小棒,让学生拿走7根,说说他们是怎么拿的,有的孩子一根一根地拿,有的先拿走一根,一直到拿走7根,有的首先就把3捆小棒拿一捆出来拆散了,拿走7根……通过拿小棒,说过程,分解板书,然后放下小棒在脑海里回忆计算的过程,建立表象,进一步明晰算理。学生把数与形、量结合起来,让他们真切地感受数量分合的过程,把抽象的思维直观化。五、善用评价,以评促学。计算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学生理解交流算法的平台,教师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的有效反馈工具,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在老师和学生的评价前都要仔细倾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了解别人算法的特点,认真思考、对照自己的算法与别人的差异,通过评价能起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作用,教师在听的过程中发现其思维的走向,评价直接指向数学的本质,起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满堂的“棒!棒!棒!你真棒!”要少用,慎用! 总之,计算能力是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基础,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所必须的基本能力。计算教学不能凭借反复机械的练习,加大计算强度,来提高计算能力,这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代价的,我们不能做这种本末倒置的事情。我们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亲身体验,多种方法、多角度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计算方法。我们要把计算与思维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育改革论 赵熊辉 湖南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 沃建中 北京教育出版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