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心得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心得 篇一: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感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正值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拥有独特视角,常常想他人不敢想,说他人不敢说,做别人不敢做,用“浑身是胆”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他爱看杂书闲书,精通各种经典著作,鉴古至今。出乡关后,外出求学,在东山学堂意气风发,大气磅礴的文章层出不穷;豪迈之下,求学救国的建国之才日益成长。“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之际,他开始认知社会,真正投身实际,接触革命思想,于革命斗争潮流中跃跃而试;投笔从军,感受军旅生涯,借和他们的交谈机会,一点点地解放他们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新视野,给他们注入新时代的思想活力。 半年的从军生涯结束后,转而继续投身到日常的学习中。此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论》,竟然被传观于全校。观之,“吾读史之至商鞅系木立信一事,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沧亡之惨境有由来也”。如此精辟之见解,也难怪他的国文老师柳潜阅称赞其“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侯,吾不知其所至。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遵循老师教诲,注重把读书、思考、记录、批注结合起来,写成了繁多的读书笔记,并把这种习惯一直坚持到晚年。 不满足博览群书,毛泽东与萧子升两兄弟于假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走访贫苦农民,拜访饱学之士,亲身真实考察社会现实,进行感知探索。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对此,我不禁感慨,现在的大学生乃至现在那些自称学术来源于生活的学者们,他们中有谁能笃定这般坚毅的意志呢?又有谁能突破重重阻碍,一心只为更好的学术研究? “愿嘤鸣以求友,敢不将伯之乎。”毛泽东迫切想广交志同道合之友,共同追求真理,研究救国救民。他们这些进步青年“结管鲍之谊”,常于平浪宫,橘子洲等风景名胜聚会,或臧否人物,或登高吟咏、斗韵唱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等的豪迈人生,实乃令人感叹,不觉神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群学而聚友,则人生之乐自此有。清风明月,醉酒吟诗,如此种种,更那堪人间仙境?此等的举措,观之科院,我不知道有没有,但是至少我没有看到这等巨大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抱负。即使时代不同,但爱国情感的本质应该是一样的,不应该随时代进步转而消褪的,它的存在依旧是永恒的主题。反观之,当代的大学生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副天似乎永远不会塌下来的样子,总指望别人为他挡着那层会倒的墙。麻木、没有思想的生活着,如一具行尸走肉;灵魂一词对他来说,形如废话;迷茫穿梭于自我的模糊世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若是此等惨境继续蔓延,毒害着一代又一代大学生以至更多的有志青年,那么国家的发展还有希望吗? 没有人能永远为我们挡风遮雨,保驾护航,同样也没有人能永远支撑着国家,国家之兴衰全系于你我。而作为国家未来的我们,如果连民族复兴的任重而道远都感受不到,那么国家的未来还能依靠谁?国家的兴旺发达、欣欣向荣之日,我们还能看得见吗?国家的明天没了,又何来的个人的发展?若我的猜想与他们的行为当真是不谋而合,想那国家之衰败恐怕不久矣! “欲文明其精神,先其野蛮其体魄。”从日光浴、风浴、长途跋涉、登山到露宿,毛泽东堪得上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徒步野林,绕山爬城,,渡江过河,“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从组织新民学会,办夜学,湘江风雷,驱张运动,到长沙建党再到智斗赵恒惕~~~~~~作为农民运动的王,润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给农民和工人争取权益权利。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让解放激情蔓延全中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凭四渡赤水,毛泽东将军事指挥才能演绎的淋漓尽致,不愧为其得意之笔。“红军远征不怕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巧渡金沙,强渡大渡河,毛泽东再一次打破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堵桥横铁索寒。” 红妆素裹,纵使分外妖娆,也比不过润之“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决心。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与毛泽东同行,在他的如此多娇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江山里畅游。于此,我们真切地看到他绝非大放厥词,的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创造了他的神话,缔造了不朽传奇,而你我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年代,同样也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实现我们的梦想,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风采更应该不亚于润之。要知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唯有当代你我奏绝唱,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华绝代,梦之启航于此。感润之之豪情,聚吾之激情,自科院扬帆,再做一个唯一的“己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篇二:读《从清华园到未名湖》有感 工作、生活和交往的态度 ——读《从清华园到未名湖》有感 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读书是我打发闲暇时间的一大嗜好。最近,朋友推荐给我一本书——《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作者任彦申,曾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副书记,这本书写的是他在北大的一段经历和生活感悟。书是一口气读完的,文字实实在在、朴实无华,但却不乏真知灼见,读起来酣畅淋漓,时时激起我的强烈共鸣。书中令我感悟最为深的,则是书 。 会适应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它占据着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也只有在工作中,人们才能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本职力量所在。而我们作为医护工作者,被赋予了救死扶伤的责任,要使工作有声有色,最为关键的是用心尽责,做到情为患者所系,将工作岗位视为奉献社会的平台,认认真真做好份内工作,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汗水,造福一方人民群众。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在救死扶伤的同时,还有着迎接新生命的天职,每次看到一个新生命降临,我都能感到这份工作赋予我的一种幸福感,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厚重的责任感,因此要使工作有声有色,就要把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把工作做细;始终保持一颗责任心,把工作做实;始终保持一颗进取心,把工作做优。 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常常布满荆棘和泥泞,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坎坷和挫折,因而生活滋味也变得百味俱陈。我们在享受生活带来的欢乐时也必须承受生活加于的愁苦。然而成功往往蕴藏在苦难之后,苦尽才会甘来。所以,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热爱生活、改变生活、享受生活,把家庭、学识、子女、健康、文体爱好、旅游、运动等等都视为有滋有味,在平凡中享受生活。而不能只把物质享受视为生活的追求目标,从而扭曲了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有滋有味的生活,才会品尝出生活的真谛,活着才会更有意义。 将交往赋予真情实意。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免不了交往,少不了友谊,这既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交什么样的朋友,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与生活格调,甚至是命运和人生。我认为要广交友、慎交友,注意交往对象,选择交际方式。篇三:读《从清华园到未名湖》 读《从清华园到未名湖》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是江苏原省委副书记任彦申的处女作,作者以在清华、北大生活工作的经历为基础,用凝练的笔法、精辟的语言,对领导哲学、人才理念、大学精神、思潮学潮等都提出许多真知灼见。 应该说,这是作者任彦申数十年工作经验和人生体悟的感言集,不乏真知灼见;全书用语平和诚恳,很是凝练、精妙,看不出是位部级领导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其中观点对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其中内容又与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有密切关系。 全书共分我观北大清华、谈谈人才理念、关于领导哲学、一把手的艺术等九篇,篇篇都有精妙的语言和新颖的观点。作者在《我观北大与清华》篇中,以令人拍案叫绝、一气呵成的气势,论说了两所名校的各自千秋。作者在北大主政十年,在清华毕业留校工作,北大、清华都是作者在青春年华或最为灿烂的时光,留下了创业的艰辛。透过这样的评说,可以看出作者对两所名校饱含深情,评价恰如其分。《谈谈人才理念》是作者从高校到党政机关工作,对人才使用、培养实践的心得和体会,可谓妙语如珠,精彩纷呈,见解之独到,观察之细密,识人用人之胆魄,令人油然而生敬意。而《关于领导哲学》,是最见作者性情,也是其思想最为深邃的智慧结晶,显现出作为一个高级领导干部所具有的宏观视野和开阔气度。《一把手的艺术》则对《关于领导哲学》作了进一步深入的阐述和观点的升华,可谓画龙点睛,精妙绝伦。 全书类似的精彩、经典之论不少,而其中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作者竭尽人生经历之感悟,写出了人知却无人敢说的话:“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关键在领导班子,关键在一把手。”由此,作者提出了在育才工作中,“领导是最重要的成长环境”的观点,从而成为全书的精华和结论。因为“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比良将更难求的是明主,如果遇上一个英明的领导,那真是“三生有幸”。“与高明者为伍,你迟早会成为高明者”。因为,“好领导是可遇不可求的”,“好领导是一所”,“好领导就像一个好园丁”,“好领导首先要给部下以一种高度的安全感”。因为,好领导都应当既具备“助人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的胸襟,又具有“人人是人才,关键在于把他用什么地方、什么位置、怎么用”的用人艺术;既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的竞争与改革理念,又“把论资排辈与破格提拔相结合”的稳妥务实。 在“谈谈人才理念”一篇中,作者说:“人品、特长、贡献,这是人才必备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一个人的德才学识,最终要体现在实践中,落实在贡献上。以实绩分高下,以贡献论英雄,这才是硬道理,是识别人才最根本的标准。”他又说:“人才是人不是神。任何人都是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的集合体,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才是不存在的。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往往在一条直线上,优点的延长就是他的缺点。”因此他提出了对待人才的三原则:就培养人才而言,应当扬长补短;就使用人才而言,应当扬长避短;就保护人才而言,应当扬长容短,必要时敢于护短。在制度建设上,他提出:用人要当其时、当其壮,;要根据人才的多样性、多层次性,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要允许失误,宽容失败,不能一次犯错就“永不录用”,一有争议就搁置不用,一不驯服就加以冷遇。 “选人才不是选奴才、养宠物。用人才的目的是为了干事业、出成果,而不是仅仅为了让他听话、讨自己欢心。”论述得真是精彩之极。联想到我公司用人的观点“最适大于最优”:用人就是用人之长,把最合适的人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上;优秀的人才只有通过优化组合,才会产生优良的业绩,等等。 在“关于领导哲学”一篇中,作者开宗明义指出:“领导是最重要的成长环境”,“特别是一把手是你最重要的成功环境”。是的,能拥有一个好的领导确实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他能为你创造良好的施展空间,鼓励、指导你去创新、尝试。假如你遇到一个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领导,他可能对你处处设防,甚至阻挠你的发展,这种情况下,你一定心情郁闷,工作中常常碰壁。没有好的工作心情与工作环境,还谈什么工作业绩呢?同时,文中还从若干个方面畅谈领导艺术,如“团结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用人导向是最重要的政策导向”、“善于欣赏是最高明的领导艺术”、“助人成功是最大的成功”、“亲和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力”等等,这些观点把个人修养和制度建设统一起来,把为人之道和领导之法融为一体,充满哲理。 作者有关团结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用人导向是最重要的政策导向,善于欣赏是最高明的领导艺术,亲和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力等观点,平常又实在,无不让人耳目一新,获益匪浅。难怪乎刘吉在《序》中说《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这是一本领导科学著作”;“这是一本政治学著作”;“这是一本学著作”;“这是一本人才社会学著作”;“这是一本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改革者身心磨难历练的历史书”;“这是一本做人处事的畅销书”。 人的一生,能真正留给社会作为财富的,不在金玉如土,也不在“著作等身”,只要能予人智慧、给人力量、为人指路便足矣。此书,就是这样能给人精神饱餐的食粮。《》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心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