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吉林考察网评二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习总书记吉林考察网评二篇

习总书记吉林考察网评二篇 习总书记吉林考察网评二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吉林考察时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此前在宁夏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在**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争取经济发展好成绩指明了努力方向。‎ 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指出:“预计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只有中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自4月份起,我国出口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8%和7.2%,新经济蓬勃发展,动能转换态势良好;经济一季度大幅下滑,但二季度企稳回升、由负转正,增长3.2%……这样的成绩,充分说明中国经济有着强大的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具有巨大的韧性与活力,具有行逆风船、走上坡路的能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向外看,我们要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向内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越是面临风险挑战,越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 从明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意义十分重大。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推动我国经济风雨无阻向前进,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上下功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面对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着力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行得更稳、走得更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篇二】‎ ‎“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的首站、地处松辽平原腹地黑土区的梨树县,再次强调要保护好这方珍贵的黑土。“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如果耕地都非农化了,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就没有了”“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在耕地占补平衡上玩虚的是很危险的,总有一天会出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把耕地喻为文物、国宝,比作大熊猫、命根子,每每谈及耕地的重要性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这些精辟论断,既是对世界粮食安全规律的深切把握,更是对我国现实国情农情的深刻洞察,为我们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守牢粮食安全家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始终坚定不移、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 耕地之重,重在根基。“有土斯有粮”,作为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耕地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战略资源。缺油了,家用汽车可以单双号限行或者大不了停驶;没粮了,难道让十几亿人单双号吃饭甚至饿着搞生产?把耕地这一赖以吃饭的家底保护好、利用好,是所有数字前面那个“1”,没有了这个“1”,一切有关发展的问题都成了毫无意义的“0”。今年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世界粮食安全出现波动,也印证了我国出台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的战略眼光。‎ 耕地之重,源于珍稀。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就是,无论分子多大,都架不住14亿这个天量分母去除。陆地国土面积位列世界第三的骄傲,掩盖不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1/3的现实,户均耕地规模更是仅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土地资源这“一多三少”的特点,就是我们大国农情的一个重要基本面。‎ 耕地之重,发乎急迫。自然条件下200年-400年才能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而在梨树这个地方,自清代末年开垦以来,黑土层厚度每年就会减少3毫米左右,有机质含量更是下降了一半多。黑土地的濒危风险正是我国耕地保护紧迫性的一面镜子、一座警钟。一方面,由于城市扩张、生态退耕等,部分地区耕地面积减少,从数量上增加了耕地保护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过度开发、超负荷运转等,部分地区耕地地力孱弱,从质量上叠加了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 正是出于对耕地之重的科学认知和正确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政策投入力度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耕地质量提升明显,为粮食连年丰产稳产夯实了基础。然而,当前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变,耕地质量整体偏低的局面依然,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粮食等农产品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仍将持续,这都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决实施好“藏粮于地”战略,绝不允许中国饭碗有些微闪失。‎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守红线是基础。这条耕地保护的红线,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要拿出守长江大堤的精神意志去严防死守,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突破红线。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耕地质量和用途管制。要严把质量关,占补平衡绝不允许拿一些劣地、坡地、生地滥竽充数,玩账面上、数字上的平衡,掏地力上、质量上的亏空。还要严守用途关,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乱象,防止过度“非粮化”特别是“非食物化”。‎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用养结合是关键。让超负荷运转的耕地歇歇脚、透透气、休养生息,既符合道法自然的传统文化,也契合用养结合的农业科学。然而,面对粮食安全的巨大压力,既要给耕地减压、培肥地力,也要防止片面保护、削弱产能,必须要把握好耕地用养的时度效和辩证法。既要通过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扶弱培强;又要摸索“梨树模式”等保护性耕作、轮作休耕的办法来养地提力,让农田常用常新、常用常壮,稳步提高产能指标。‎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机制改革是动力。如果没有一根能四两拨千斤的杠杆,财政投入的效力无法充分发挥,更不可持续;如果没有一纸稳定未来预期的约定,经营主体既不可能主动投入养地,更难保不会焚林而猎。耕地保护,绝不只是一个农业生产环节的完善提升,更是一项耕作制度层面的整体变革。一方面要创设推广类似于农田建设专项债这种金融渠道,吸引社会资本真金白银地多元化参与;一方面要充分运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耕地保护的执法能力,以激励和约束并行的机制创新激活耕地保护的持久动力。‎ ‎“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耕地保护念兹在兹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耕地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根本保障和农业现代化根基命脉的战略理念,创新实践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路径方略,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厦捧上一片丰润的沃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