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心得)之我对信息技术新课改的理解与实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我对信息技术新课改的理解与实践

信息技术论文之我对信息技术新课改的理解与实践 ‎ 我对信息技术新课改的理解与实践金坛市第四中学 桂秀【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在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紧密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让信息技术教育的设施得以完善,让教学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得以更新。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浅谈了笔者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设施 教学方法 评价方法 ‎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作为当前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工作,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备“迅速的筛选和获取信息,正确的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那么又该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来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一、教学设施硬件与软件的应用 ‎   (一)、加强硬件建设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计算机工作的前提  计算机学科与其它课程的明显区别是其实践操作重于理论的特点,而不像其它学科基本上可以用一块黑板加一枝粉笔来解决问题。据一般的教学经验得知,上好一门以Win98/2000为操作平台的计算机基础学科,其中上机等实践操作的课时不得低于75%。在DOS版考试中,计算机教师上课既可以在计算机机房中,也可以脱离计算机机房,而只用普通的教学法就可以达到考试要求。可是在Win98/2000时代,除 “信息技术理论”一块的内容可以用普通的教学法实现外,其他板块内容则必须在计算机机房中或配合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否则将会寸步难行,这完全是由于Win98/2000是一个图形化的操作系统所决定的。同时,该网络机房最好能通过教科网、ISDN或DDN数据专线连入INTERNET,使得INTERNET一块的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相结合,如无这方面的条件则教学就会受到限制而无法正常进行。  (二)、教学内容应紧扣大纲,适当突破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中,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过去的计算机课程发展到信息技术课程,着急是搞好课程教材建设。据完全的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00多种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中鼓励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多样化,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领域的一大历史性的进步。新型的信息技术教材应该是由三部分构成:体现新教育观念的教材、为学习服务的教学资源、促进老师转变教育观念与掌握新型教学方法的教师培训。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教学任务应紧扣江苏省教育厅给每个学校下发的教学大纲及考试准则,这是我们教学的依据。因为大纲是在课本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它也是我们考试命题的依据。“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只有密切结合课本,才能准确、深刻地理解学科知识含义。教师在依据课本进行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基础部分要抓概念求理解,实操部分要抓动手能力的培养及与实际情况相联系的能力。但是,鉴于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及一切为了“应用”的目的,计算机教学应勇于把一些最新的计算机业界动态及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引入到课堂中。教学的最终目的应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计算机并把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活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去。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三)、适时选用一些CAI教学软件和一些辅助培训软件  合理的在课堂中穿插一些CAI教学软件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现在市面上常见的与学生考试内容相近的培训软件有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系统、全国一级WINDOWS版计算机上机考核系统等,我们可以适当的利用它们中的题为作为学生考试前冲刺的练习资料,但练习过程中教师应为每类学生(视水平而定)确定相应的练习数量。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    作为一名教师,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很值得我们研究。我在四年多的教学实践中也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个人己见。       (一)、优选教学文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师应特别当前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形象教学法建构主义强调创有利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情境并使学习者进入情境十分必要,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小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法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2.比喻教学法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性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极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文件名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人名,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文件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 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了学生的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在教学中多动脑筋,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增减  这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不要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将两人分为一小组,12个同学组成一大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三人行必有我师”‎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也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三)、加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点”的计算机学科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重任。  首先,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同学们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我跟学生讲,21世纪的青年必需掌握的三门技能中,计算机排为第一。在社会的需求下,计算机具有广阔前景,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乃至家庭,这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促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深厚的兴趣。在讲课中,我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这种社会效应而引发了学习兴趣。  其次,重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同时产生大量观念、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 ‎   ‎ ‎ 第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是在解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法。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再者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发现问题的多种解法。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根据研究,在创新教育的师生关系上,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从而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改变“一言堂”、“满堂灌”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协调、促进作用,为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是采用笔试或上机考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往往比较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当说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弊端。因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不宜照搬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要灵活多变,既要注重教学效果,又要能体现出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特点。‎ ‎    教学实践中我选择了“作品评价法”‎ ‎。所谓作品评价法,简单说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完成的作业,如板报、网页、图片、演示文稿等等。例如:在一节信息技术课中设计这样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利用画图软件和Word2000做一幅反映申奥成功的作品,要求图文并茂,主题突出。在进行作品点评时,先不单纯地就作品好坏下结论,而是依据作品把学生的操作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的学生的思维品质、个性及潜在的能力做了全面的评价。‎ ‎    在采用“作品评价法”时要注意的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也就是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别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个性特长,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样是在刚才那节课上,有个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是这样操作的:他首先从素材库中调用了一幅天安门及鲜花广场图片作水印景,然后使用画图软件做了一个五环标志贴到了文档中,由于操作较慢的原因,最后的作品没能输入文字,画面布局也不是很合理。但这个学生由于超出题目限制,使用了多种软件和技巧来创作自己的作品,我仍然给他打了“优秀”‎ ‎。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结束语:未来21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实现,对教育既注机遇又注挑战,从教学设施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从教学内容方面要优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评价中要灵活多变,既要注重教学效果,又要能体现出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特点。【参考文献】1、《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教学指导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教育部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何克抗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