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中低段成语教学三“步”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中低段成语教学三“步”曲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中低段成语教学三“步”曲 ‎ ‎  温岭市城西小学   李燕珍 ‎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成语作为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大要素,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因此,中低段的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和初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中低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强,初步接触阅读课文,对优美的词句有着新鲜感,同时对它们的意思又是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根据中低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成语,感悟语言文字的精髓。通过成语的有序盘点,帮助学生熟记成语,日积月累,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教师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让成语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最恰当的“亮相”,使学生感受到成语的生命活力,从而学会运用成语。‎ ‎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低段  成语  教学 ‎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它作为一种被浓缩的语言信息,具有言简意丰、形象生动的特点。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华,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让他们从小接触这些语文精品,不仅能提高其语文能力,而且能增加其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我们教儿童学习语言文字,自然要教给他们语言的精华,教给他们长效的、终生有用的东西。因此,成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只是按照读和背的要求去实践,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达到成读背的要求,甚至能做到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但是对于成语中所包含的意思、意蕴,学生是知之甚少,更别提加以熟练运用了。在儿童的黄金记忆时间,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积累和运用”的教学中,适当地加以引导,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利用各种形式、手段帮助学生创造条件积累丰富的成语。如何优化中低段语文的成语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成语,达到“消化”与“吸收”的目的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总结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  一、把握教材,学成语 ‎  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教材,基本上都具有鲜明的形象,但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通过教材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仿佛看到课文描写的形象,感受体验,同时又通过所感受的形象体会语感,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成语是构成文章的单位,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通过学习能够运用这些成语,让成语成为自己表情达意的左右手,成为自己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因此,成语教学首先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同一个成语,有人教得“‎ 冰冰凉,透心凉”,而有人则会教得“农夫山泉有点甜”!要想改变这一点,老师就需要带领孩子们沉入到词语的感性世界,通过一些寓言、传说、故事等形式,在引人入胜的讲述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逐步加深学生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初步知道该怎么运用这个成语。这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把成语的再次理解、加以运用与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在一起,就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  1、走出课堂,触摸成语 ‎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儿童的思维容易接受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低段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们能够敏锐感知鲜明的、富有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作为教师,加入把一些难理解的成语,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事物,一边观察,一边感受,让成语与该成语所代表的事物或情景在儿童的头脑里挂起钩来,使其身临其境,那么成语的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在一年级下册“识字一”中有这样一组成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把孩子们带出教室,去校园里、周边的公园里走一走,欣赏欣赏美丽的春景,再说说看到了什么。教师相机出示成语,让学生结合眼前的景物理解成语的意思,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2、动作演示,体验成语 ‎  小学生天生喜欢模仿和表演。课堂上如果能借助有效的表演,就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借助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成语含义。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体验感悟,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让学生亲身演示词语的涵义,使学生在亲身的演示中感悟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从现在开始》一课,一开始便以狮子大王的身份出现,让学生把自已想像成童话中的一个小动物,模拟小动物“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跳着走路”,感受猫头鹰和袋鼠所下的命令是否合理。通过体验,学生不由自主地叫起苦来,把心里的不满、埋怨、担心都表现出来,这时学生理解“叫苦连天”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  3、图文并茂,品味成语 ‎  低段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较强,面对一个远离学生生活抽象的词语概念时,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低段教材图文并茂,是最方便最经济的教学资源。使用图文并茂法,可以将成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插图,把学生带入情境理解成语的意思,让学生在可视、可听的情境之中认识事物,把成语的内涵化作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去体会感悟就能自然而真切地感悟这些成语的意思。‎ ‎  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的雨》是一篇描写秋天景致的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五彩缤纷”重点词语。教学时,教师让孩子们读准,读熟课文后,让孩子们说说你在阅读过程中看到了秋天都有哪些美丽的色彩。孩子们很快说了:“黄黄的银杏树叶像一把小扇子;果园里,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挂满枝头;公园里,菊花五颜六色的,真美……”然后,再用多媒体出示一组秋季景色的图片,让孩子们说说秋天的树林有哪些特点?渐渐地孩子们明白了什么叫“五彩缤纷”。教师通过教学多媒体的运用,把难以理解的词语以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教者轻松,学者快乐。‎ ‎  4、想象画面,理解成语 ‎  “想象”是指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理解课文内容,或由此及彼推想到其他事物。它能根据事物内在的关联,由一事物想到他事物的心理过程,能把分散的彼此不联系的思想片段连接到一条思维链条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在成语教学中,让孩子们通过想象画面来读成语,让成语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这样成语才不会被忘记,才容易被提取,被运用。‎ ‎  在《西门豹》这篇课文中“人烟稀少”是重点词语,孩子们要真正从内心去体会“人烟稀少”‎ 是比较难的。我在课堂上是这样处理的:当西门豹走在邺的乡间小路上,会看到什么?遇到什么?有孩子说:他走着走着,遇到几个正背着 包袱搬家的人。有的孩子说:这里基本上见不到老百姓,很多房子都空着。也有的孩子这样说:这里的房子都是蜘蛛网,桌子上都挤满了灰尘。孩子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通过这样的画面想象,学生对这一成语的理解变得更加饱满了。‎ ‎  二、有序盘点,记成语 ‎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的积累越来越多,运用时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这时也容易搞混一些成语的意思,在写作时出现望文生义或张冠李戴等现象。在学生的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我们就要经常性指导学生对成语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将梳理的过程和各种活动结合进行,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成语的积累过程中,如果简单地采用读一读、写一写的形式,学生虽有积累,却是静态的“消极成语”,对语言的发展功效不大。因此,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有机的“成语盘点”,激起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积累的内驱力,真正使学生习得的大量词汇内化为积极语言,帮助学生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等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有序积累的能力。‎ ‎  1、借助趣味游戏,记成语 ‎  小学教材中的成语不胜枚举,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将成语分为:神态成语、动作成语、植物成语、数字成语等,有的则按季节分为春、夏、秋、冬四类。在指导低段的孩子分类时,假如只是单调地讲解整理,效果肯定不很理想。如果换种方式,把这个梳理的过程与游戏相结合,那效果就不同了。,看成语的图片,按图意写出成语。如在整理季节成语的时候,可以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引领孩子走进“成语王国”里的“图片馆”,结合四季的图片开展游戏:学生点击数字随即抽取,根据抽取的图片说成语,不能和前一位重复,输的同学教大家一个新成语。在整理表示心情成语的时候,可以开展“你做我猜”的游戏:请一个学生做各种表情,其他同学猜成语:眉飞色舞、面无表情、泣不成声、喜上眉梢等。结合多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轻松回顾已积累的成语,接受新接触的成语,在玩中学,玩中记。‎ ‎  2、借助语文园地,记成语 ‎  小学中低段的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成语出现在语文园地中,园地中的成语结构又分以下几类:AABB成语、反义词成语、AABC成语、数字成语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园地这一阵地,把形式相同的成语进行归类整理,避免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现象。借助以上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成语,效果甚佳,更突出的是还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如第五册语文园地五的“我的发现”中有这样一组成语: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你读后发现了什么? 孩子们很快就能发现,该组成语的前两个字是相反的。紧接着,让学生举例说说,这样的成语还有哪些?孩子们把存放在记忆中的成语搜索并快速归类,其他孩子就能从同学的回答中学到更多该种类型的成语。‎ ‎  3、借助生活场景,记成语 ‎  中国的成语浩如烟海,涵义丰富,如果只识记那些容易归类的成语,不能归类的成语就会被忽略掉。有些成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无法用现有知识来理解和掌握的。如果硬是分成几类,反而会让学生更加无所适从。故只能从实用性考虑,从大方向出发,稍加归类。针对此类成语,教师可创设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把它们很好的组成块,群体记忆。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来表演,其他同学说说可以用上哪些成语。相反,教师也可给出一组成语“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小巧玲珑、爱不释手、满载而归”,让学生来演一演逛商场的场景。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一组成语可以演绎成很多版本的场景,一个场景同时也可以用上不同的成语。用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诠释成语的含义,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已有的成语积累,以演促悟,以悟导演。‎ ‎  三、百花齐放,用成语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运用的积累终究是无水之鱼,无根之花。没有运用,积累再多的词汇是“死”‎ 的,并没有真正让这些词鲜亮起来、飞扬起来。哪怕孩子们读得再多,抄得再好,如果没有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积累再多词汇也是徒劳的。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是基础是前提,运用则是积累的强化和发展。通过课堂的学习、有效的积累,如果能正确地使用成语,才能真正地提高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有效地教材资源,不断利用生活,撷取有用的资源,让成语在不同的学习及生活场景中进行最恰当的“亮相”,使学生感受到成语的生命活力,从而学会运用成语。‎ ‎  1、创设语境,用成语 ‎  很多成语本身就是从一个典故或一个神话中提炼出来的。当学生接触到这个故事时,老师有意识地提示,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那个成语的意思啊!如在教学第六册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时,教师利用板书回顾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成语来替换文中“用力猛劈”“天地分开”这个过程。孩子们高高举起手来,回答道:“开天辟地”。那“顶着天蹬着地”你也能用另一个成语来说吗?聪明的孩子立刻反应过来,用上了“顶天立地”这个成语。这样的教学案例还有很多,通过适当的引导,就能实现成语原意的成功迁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特点,因文制宜地结合成语的积累和运用,为成语的积累提供更多的舞台。‎ ‎  3、口语交际,用成语 ‎  语言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之前,必须先在头脑中形成内部语言。作为中低段的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头脑里想的东西整理成条理化的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而口语交际就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会用成语,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说。结合课文及语文园地开展“口语交际”,每节语文课前安排“小小故事会”‎ 等,就能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积累和运用的机会。有的孩子们说自己积累到的成语或读到的成语故事,有的则说收集到的名言警句,还有的说自己在积累词语中的心得体会甚至是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活动。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兴趣浓,积极性高。通过无形的感染,一点带面,不仅促进了成语的运用,更促进了成语的积累与内化。‎ ‎  4、写话练习,用成语 ‎  小学低年级教学主要是以字、词积累为主。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利用低年级学生逐渐丰富的词语积累,及时进行写话训练,实现从说到写完整的语言训练过程。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积累运用词语,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模仿课文中的句型想象画面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可以续写;还可以创设新的情景写一段话。不管是练笔还是续写,不管是模仿还是创新,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成语的积累和运用。如学习了《花钟》一课后,孩子们知道了同样是写花开了,却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在积累了“欣然怒放、含笑一现”等好词之后,孩子们笔下的花不再是单调的某某花开了。有了成语积累的沉淀,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也生动、形象起来了。‎ ‎  我们倡导的成语教学的三步曲并不是模型,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个“舞台”,而“模式”运用者完全可以利用课堂这个“舞台”,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开放成语教学的渠道,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和能动性,从而产生热爱成语、热爱祖国语言的内驱力。‎ ‎  【参考文献】‎ ‎  (1)于桂艳。学习成语提升语文素养[J].华章。2009(08)‎ ‎  (2)王树平。成语教学“三重奏”[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5)‎ ‎  (3)周美娜。弘扬民族文化  大力开展成语教学[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8)‎ ‎  (4)王香荣。浅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  (5)朱爱琴。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有感。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有感[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 ‎  (6)文丽。成语教学浅探[J].文学教育(上)。2011(0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