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之初中历史课“十六字教学法”初探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初中历史课“十六字教学法”初探

历史论文之初中历史课“十六字教学法”初探 ‎ ‎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关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发展智能、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要求,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广汉市市实验中学从1988年秋季开始,承担了湖北省历史单科教改实验任务。经过两轮实验,逐渐探索出“激发兴趣,指导阅读,启迪思维,渗透德育”的十六字教学法。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初中历史课“十 六字教学法”作如下说明。‎ ‎  一、激发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如对于某种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起,常常就会推动他们孜孜不倦地去进行钻研,从而成为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拓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中学历史课是一门非常有兴趣的人类社会科学,学生是喜欢学习的。但由于多年来“重理轻文”的影响,特别是初中历史未列入升学考试的科目,被视为无 足轻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历史课地位和特点出发,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心理学、教育学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应遵循兴趣转化规律, 交替使用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我们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 ‎  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是有目的的活动,和远大理想联系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远大理想的人,会对历史学习感兴趣。学生从历史学习中接受爱国主 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就能提高自己的觉悟。在讲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关天培坚守虎门、陈化成血洒吴淞、邓世昌壮烈牺牲等内容时,可用他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激发其爱国热情。在讲林 祥谦宁死不屈、董存瑞和刘胡兰不怕牺牲时,则用他们那种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慨,去感染学生,培养共产主义品质。这样做,能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间接兴趣,从而发展到志趣,形成学生学习历史的推动力。‎ ‎  2.充分利用插图、挂图、实物模型、幻灯、电影、电视、录像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其直接兴趣。如讲《秦汉时期的文化》时,我们出示了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模型。当一只小铜球“叮当”一声落入一只蛤蟆嘴 里时,学生拍手称奇,“啧啧”之声赞不绝口。又如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首先挂出《时局图》,引导学生观察黑熊、老虑、太阳、青蛙、老鹰等各代表哪一个帝国主义强盗?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当指出甲 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就象这些毒蛇猛兽扑向祖国大地,吸吮着祖国的乳汁,可爱的祖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殆尽。这时,同学们一双双眼睛喷射出仇恨的火焰,一个个拳头捏得“咯咯”直响,似乎要将这些殖民强盗砸 得粉碎。‎ ‎  3.听唱革命歌曲,渲染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情感。如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有关内容时,先后听唱了《南湖的船》、《打倒列强》、《长征》、《四渡赤水出奇兵》、《九·一八小调》、《松花江上》、《黄河大 合唱》、《解放区的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历史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习历史的情趣。‎ ‎  4.充分利用成语典故、诗词对联,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讲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课堂上用得比较多的是成语典故, 为了说明商纣王的残暴,就讲“炮烙之刑”;讲商鞅变法时,就讲“南门立木”;讲巨鹿之战时,就讲“破釜沉舟”;讲班超出使西域时,就讲“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讲祖逖北伐时,就讲“闻鸡起舞 ”;讲淝水之战时,就讲“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讲李林甫谄媚奉迎阴险狡猾时,就讲“口密腹剑”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  5.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名胜古迹,增强真情实感。讲“赤壁之战”时,组织学生考察三国古战场赤壁、 乌林。讲《中国工农红军的创立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时,组织学生参观了洪湖革命历史博物馆、湘鄂西革命历史纪念馆,游览了百里洪湖。这些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 ‎  6.组织学生开展收集古钱币、历史邮票、图片、办《历史园地》,办历史小报等课外活动,培养发展学生 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  二、指导阅读。历史教科书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凭借。指导学 生阅读历史课本,是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但当前初中学生普遍不爱读书,也不会读书。为此,教师要加强学生读书的指导,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  1.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把书本知识内容问题化,用问题的形式来统帅书本知识。这有两种情况:一是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读书。第一步,由教师根据书本知识结构,提出本节课必须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第二步,要求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看书、做记号、找答案;第三步,组织讨论,让学生回答,师生评判小结,得 出正确答案。如讲《北宋初期的农民起义和中期的政治改革》,就设计了“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是什么?”,“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果如何?”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 有目的地阅读教材,调动了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读书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读书。讲《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西汉社会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发展?表 现在哪些方面?”要回答前一问,必然涉及到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那么,学生又可提出:“‎ 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取了哪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通过这样自读自问自答,学生能弄清教 材的脉络,把书越读越精,便于理解和记忆。‎ ‎  2.指导学生读书,做到史论结合。史论结合就是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讲《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从 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创立宗教组织“太平道”,按地区发动组织农民,并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预言等来说明黄巾起义是一次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前者是史,后者是论。学生读书 找到史和论,才能把书真正读懂。‎ ‎  3.指导学生读目录,读年表,了解全书的总体结构,掌握课本的重要内容。学“旧民主主义革命史”,引 导学生抓住资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三次革命高湖,一次维新变法;学“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抓住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一次抗日战争。这样,把书本知识化繁为简,一目了然,把书越读越薄了。‎ ‎  三、启迪思维。古今中外的学者,莫不肯定思维在教学中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在历史教学中,应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疏导、启迪,使之科学地进行思维,从而对纷 繁的历史现象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形成正确的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推出合理的结论,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变“灌”为“ 导”‎ ‎,设置悬念,巧妙质疑,引导学生挖掘课本的潜台词,发展学生判断、分析、推理、综合、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 ‎  1.纵横联系,对比分析。我们采取后次复习前次概念的主要概念,使新学的概念建立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 。讲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可联系前四次反“围剿”为什么取得胜利,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的认识。‎ ‎  2.抓住因果,找出规律。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 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方向,偶然性则居于次要地位。如“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但之所以在1919年5月爆发,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是导火线,这是历史的偶然性。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  3.看图说史,想象描绘。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思维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信息是思维的原料。 语言乃是人类所独有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插图、插画进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  四、渗透教育。历史课程和德育课程是两门:“近亲”学科,历史课教学的德育渗透比其他学科具有明显 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突出进行了以下教育:‎ ‎  1.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知识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教材。在教学中,要讲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 ‎ 源地之一,讲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讲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进行国耻教育,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讲郑成功、林则徐、邓 世昌等民族英雄,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讲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戊戌维新的失败、义和团 运动的失败,辛亥革命的失败,新中国的诞生等生动具体的史实,教育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定对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念。‎ ‎  3.革命传统教育。在教学中,结合洪湖乡土史,讲戴家场秋收暴动,讲贺龙三次挥师洪湖,创建洪湖、湘 鄂西根据地,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 ‎  初中历史课“十六字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变“灌”为“导”,注意师生双边活动,注重教学与学法、课内 与课外、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它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为前提,寓学于乐,乐中求知;以指导学生阅读为中心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启迪发展学生思维为关键,开拓学生的思路;以思想 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素质。这种教学法,变单一的直线型教学为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交叉式教学。我们的实践是初步的,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批评和指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