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在新课程教学中用好传统方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在新课程教学中用好传统方法

其他论文之在新课程教学中用好传统方法 ‎ ‎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在长期的教学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是教学历史发展的产物。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运用好传统方法中的优良因素,是新课程中实施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  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很讲究的,从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讲解新内容、练习巩固一直到布置作业,环环相扣,不可或缺,似乎成为一个不变的模式。但教学是一种科学,教学过程不应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成为僵化的模式,而应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一个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的过程,一个充满创造性、神奇而又多变的过程。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绝不能生搬硬套于新课程教学中。对过去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增加活动教学的成分,以“重过程”为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认真实践,是完全能够运用到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去的。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里,当我们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求以探究性方式为主的多途径授课,把“教”为中心变为“学”为中心的时候,“三步”、“五环”、“七程序”已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被激活,课堂是否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 ‎  “讲”与“灌”‎ 的问题。讲是一种教学的方法,方法运用的得体与否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运用方法的人,教师富有激情的精当讲解同样有启发作用,同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具有启发学生能动性的精要地讲,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那种不以学生需求在知识本身去宏观指导挖掘,让学生品尝到知识的原汁原味,而将主要心思花在传授知识的花样翻新上,变着法儿追求课堂教学感官上的活跃生动,绞尽脑汁在教学的浅面上操演运作的花哨的形式主义的浮躁教风、学风,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是要不得的,它甚至比“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危害更大。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绝对不能因为怕落“灌”或“填”之嫌而少讲甚至不讲,更不能采取廉价的夸奖加放羊式的热闹或逗笑取乐式的庸俗无聊的问答来制造课堂课改的气氛。‎ ‎  过程与结果的问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而轻视甚至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做有使所学到的知识一知半解,造成了运用知识能力上的消化不良。而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正是改进了传统教学中的这种弊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变过去掌握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现行新教材在编排上正是体现了重过程的特点。然而,是否重视了过程就对结果予以轻视甚至不管了呢?显然不是。探究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结果,否则就是无的放矢,过程与结果应该是同等重要的,新课程教学重过程是为了纠正传统教学中重结果的偏颇,而并非是将二者割裂开来看待。‎ ‎  总之,新课程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引导学生向着创造、探索、独特、大胆、超越、求异、质疑等方面发展,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应深入探究的问题,如何扬弃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与糟粕,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成败,作为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应创造性地工作,结合实情落实好课改,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