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关于现代青少年存在的不良思想道德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关于现代青少年存在的不良思想道德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其他论文之关于现代青少年存在的不良思想道德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 ‎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发现青少年学生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品质存在一定的不足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寻找对策进行加强改进。‎ ‎  一、学生不足问题现象的存在 ‎  (一)。青少年学生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一些青少年学生虽然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还缺乏一致性,他们受到诸多社会因素和传统思想观念的消极影响,萌发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思想;比较注重当前利益,精明有余而坚韧不足,实用功利有余而理想奉献不足。                 (二)。自理能力差。‎ ‎  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但重智育、轻德育,重说教、轻实践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我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知道8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升学目标,有2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大部分寄宿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积攒起来带回家让家长洗,认为这是他们不应该做的事,由于上级、学校过分强调安全因素,使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很大的制约,另外课程安排紧、文化课太多等也是一些因素。‎ ‎  (三)。青少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 ‎  现在家庭中孩子少、条件越来越好,他们很少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一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炼,经受不起挫折的考验。有的遇到小挫折就心灰意懒、感觉生活没意义,从而,出现不愿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严重偏差行为,有的甚至采取自杀和伤害他人的身体及财产的行为。‎ ‎  (四)。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中发现一些家长为了孩子安全、方便,让自己孩子配带手机,可有的学生迷恋网络短信,甚至传播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另外,学生过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大手大脚,甚至大摆酒席。同时,还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部”,不愿为同学服务,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或借口身体不舒服,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值日。‎ ‎  (五)。青少年学生强调个性、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常常有点“自我中心主义”。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很好,生活比较优越,他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也往往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有的喜欢追逐潮流,很愿意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有时还有较强的攻击性,喜欢指手画脚。常常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交往中过分强调个人的得失,过多地关心个人的价值实现。‎ ‎  二、对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通过进一步的理解分析,得知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不足问题。‎ ‎  教育者缺乏“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根本原因。一些学校并没有真正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评价教师工作还是分数第一、升学第一,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仍时由老师布置、组织、安排等包办代替,致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和心理上不是有严重的依赖性,就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德育的主体意识、缺乏自主性,自我教育的能力不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德育理论指导下的义务性、束缚性、规训性的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正当权利和需要;权利与义务脱钩,难以使青少年学生养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意识。同时,学科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长期脱节,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学校德育过度强调认知,思想道德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没有很好地将道德认知同工作、生活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多的是行为规范及习惯养成的教育,少的是思想品德的指导与引领,多的是教育手段的形式主义,少的是思想品德的内涵与实质,多的是命令主义,少的是自主自愿,使得不少道德行为规范没有成为青少年的工作、生活原则。‎ ‎  (二)。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家长的期盼。许多父母对子女只要求成绩好,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成绩成为他们衡量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唯一尺度。由于众多农村家长或家庭主要成员外出务工,使相当一部分孩子成为留守学生,客观上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城区家庭由于家长的工作生活节奏紧张,同样存在对子女放松教育的问题。随着单亲家庭的数量逐年增加,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破裂,家庭内部充斥着敌视乃至暴力现象,往往诱使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严重偏离问题,再加上教育方法不当、社会的偏见也极易造成某些青少年对社会的仇视、对人类的怀疑,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另外,由于独生子女增多,许多家长过分娇惯溺爱子女,使得子女任性,形成以我为绝对的中心,不懂得理解和关心他人等思想。‎ ‎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整个社会思想道德状况的缩影,直接并深刻地受到社会道德环境的严重影响。‎ ‎  1、社会中不良道德风气的大量存在。‎ ‎  由于转型时期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着理论上和现实中的双重标准,理论上倡导青少年学生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报效祖国和人民,而现实生活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却被一些人奉为处世原则标准;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爱护环境等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德,而现实生活中,欺骗失言、见义不为、破坏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学校教育中要求勤奋学习、努力工作,靠才智和汗水创造财富,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靠投机钻营、一夜暴富。特别是现在社会上一些腐败和贫富悬殊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同样对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反差,必然导致价值标准混乱,容易引发部分青少年的行为失范。‎ ‎  2、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 ‎  市场经济具有利益驱动性、竞争排他性、主体自主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又具有双重效应。利益追求作为人的一种持久的内在动力,推动着青少年学生不断进取,但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也会阻滞对精神价值的追求,甚至跌入拜金主义的泥潭。充满竞争的社会大环境,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但过度的恶性竞争,容易使竞争参与者抛却平和心态,甚至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而采用违背道德规范的不正当行为。自主性肯定人的独立人格与意志自立,培养人的自主、自尊、民主精神,但过分强调个体价值,容易形成个人本位、自我膨胀,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  3、大众传媒导向特别是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  社会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成为新的行为传递范式,大众传媒造就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尤其网络的兴起,对青少年的生活有着广泛而直接的影响。现阶段网络中不少消极、迷信、黄色的内容造成青少年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弱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对真善美的自发追求。‎ ‎  三、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  在探讨中大家一致认为,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学文化、长知识,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体系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  (一)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 ‎  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  1.要建立健全“一把手”抓德育的领导机制,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的教育理念,把德育当作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把握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动向,研究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针对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和办法。要重视和加大对德育工作的精力投入,在政策上特别是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倾斜。定期监督、检查、考核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德育课任课教师,使德育教师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积极争取财政、计划等部门的支持,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建立并落实德育专项经费。要借助正在全省深入开展的素质教育新政的大好时机,研究制定符合本地特点和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和评估标准,在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估时,要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督导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突出出来,并抓好落实。‎ ‎  2.要建立以校长负责制为主导,以学生德育工作机构为支撑,以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学生德育工作为基础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要建立和稳定德育工作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件事、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防止官僚主义,克服形式主义。学校校长要对德育工作负总责,要选派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作能力的人员,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要转变某些专业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传授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明确每一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要承担德育工作责任,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让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学校活动,让教师走进家庭了解家庭教育情况,让学生走出校门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与学校行政一道,充分发挥和调动学校各方面在德育工作中作用。                                              ‎ ‎ 3.必须保证德育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学校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安排德育课程,选派一批政治素质高,教学积极负责又具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担任德育课教学,定期检查德育课程的备课、教学状况和效果,认真搞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和管理方法,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寓德育于日常的教育管理之中,不能只停留在对违纪生的处理层面,不能仅体现在一系列所谓的规章制度上,要考虑到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要着眼于集体、国家利益与和谐社会的需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及时对青少年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青少年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4.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班主任、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呼唤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系列决策,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分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提高班主任的教育专业能力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利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机会,大力提升班主任的各项待遇,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贴。‎ ‎  (二)家庭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 ‎  在儿童时期,家庭启蒙教育非常重要,从小要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家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的良好道德风尚。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在育儿方面加强学习,注意培养他们的爱心和感恩之心。要时刻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以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教育好孩子。要经常教育孩子自立、自理,自信、自强。家长还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建立学习型家庭、和谐家庭,从而达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家庭必须匡正陈旧落后的“成才观”,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必须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要树立“先成人再成才”的意识,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才。家庭教育还要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随时掌握孩子的学习、交友动向,共同承担起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                                            (三)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 ‎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要有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全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政策和法律手段,调动一切力量,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净化社会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新闻宣传、广播影视、文化、出版等部门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选树一批新的、能代表崭新时代内涵的典型人物,让青少年学生学有榜样,做有动力;要充分利用已开设的青少年频道,共同创作、播出、出版一批青少年学生喜爱的影视片、音像制品和文学艺术作品,充实和丰富教育资源,形成全方位有影响的宣传教育格局,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坚持不懈地宣传正确的道德取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青少年学生的头脑中,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综合治理、公安、文化、出版、工商、信息产业、司法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净化社会文化市场的力度,加强校园周边安全环境治理;网络管理部门要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大网络道德建设的宣传力度,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对违规违法行为要坚决进行打击,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健全网上教育阵地,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育人活动。充分利用本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势,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 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抓住重要节日、纪念日的良好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工会和妇联等社会团体,要十分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及时洒向孩子们的心田。‎ ‎  总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共同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美好事业,各方面积极配合真正抓好抓实这项工作,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