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构建和谐集体 塑造健全人格--浅谈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班主任论文之构建和谐集体 塑造健全人格--浅谈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班集体既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是可供我们利用的教育力量。集体不是一个松散的群体,而应该是一个有着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团队。它既是我们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和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机构,也是学生预演社会角色的主要舞台,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社会交际的桥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首先要从班级建设入手。在此,谈谈我的一些点滴体会与浅显尝试,与各位同仁探讨交流。 一、铸集体之魂 教育虽然有很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和规律,但每一个教育者都会有自身所受教育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社会经历的差异等等,总会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感悟,这就构成了我们教育的多样性。面对我们所能掌控的一个集体,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我希望这个团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要能够把自己的理念渗透到集体之中,要让学生潜移默化,最终形成集体成员认同的一种精神力量。 1、要有自己核心的教育理念,一贯传承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 我才接现在这个班级的时候,我的期望就是:要把这个班带成一个纪律严明、师生团结、气氛和谐、蓬勃向上的集体。在以后的所有教育活动中,都围绕着这个“灵魂”进行设计、实施。根据实际效果来看,我所带的班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全校教师的肯定。当然,每一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正是一个团队灵魂之所在。作为一个集体的缔造者,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贯穿自己的教育理念,成为维系集体凝聚的准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切忌朝令夕改,评价不一。 2、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努力做到“一、二、三、四、五” 坚持一个标准。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奖惩方面对优生和差生应使用同一标准;强化“两个积极性”。强化班级管理者自身的积极性和强化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协调“三股力量”。要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股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抓好“四套班子”。就是要抓好班委会、中队委、科代表和各小组长四套班子,使之成为班集体的骨干和核心;渗透“五心”教育。我认为责任心、公德心、诚实心、自信心、感恩心是一个人人格素养中最不可缺少的,而同样也是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体所必需的磨合剂。 3、要让每个集体成员能切身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树立集体荣誉感。当一种行为规范能得到集体中绝大多数成员的认同,它所显示出来的同化作用不可估量。在一个群体里,个性差异是绝对存在的,总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先推后拉再强化的办法。先把他推向全班舆论的中心,让他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过错行为,然后老师再适时加以引导,拉他一把。既让他感受到集体的约束力量,又要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二、树和谐之风 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一所好的学校要创造优质教育,不仅要具备先进的教育设施,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家校和谐的软环境。这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事倍功半;如果没有学生之间的互帮互爱,学生的成长就会失去愉悦和童真;如果没有家校之间的理解配合,学生人格素养的发展将难以全面持续。在多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切实体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先决条件。 1、师生和谐,首要尊重 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虽然有老调重弹之嫌,但我们有些教育者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下,确有恨铁不成钢而言行过激之时,虽然是出自于对学生的爱,但却适得其反。当一个学生的情感在老师这里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是敌对情绪,这样的个体对集体的破坏力是非常巨大的。 尊重学生,还要让学生和老师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充分享受民主。传统的师道已不能适应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也不能靠社会地位来维持自己的权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犯错的学生我从来不用找家长的做法,因为这样除了引起学生的反感,只能暴露出教育者的束手无策。我在找这些学生谈话时,我会首先告诉他,这是我们之间的事,以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同时让他有一个自省的机会。 2、师生和谐,互相理解 理解学生,首先要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时进行强化、鼓励。为什么所有的家长都说,孩子对家长的话置若辋闻,而对老师的话奉若圭臬?这固然有老师人格魅力的缘故,更多的原因是,老师代表着一个评价体系,引领着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每一个个体都有得到别人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的需求。而在班级这个小社会里,教师是占绝对主导地位。所以老师要公正合理地利用评价,来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 理解学生,还要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体谅学生。现在升学、就业等压力不但是家庭、学校难堪重负,学生同样也是苦不堪言。所以我提倡快乐学习,深受学生欢迎。在一开始,我就明确地告诉学生:快乐是属于你们的,谁剥夺你们的快乐是残忍的。老师的任务首先是让你们快乐健康,其次才是学习。只要你们和老师好好配合,我一定不会让你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这样就使学生在情感上和我产生共鸣,他们会在心底里觉得:老师是理解他们的。在做了这样的心理辅垫之后,当真正“快乐”与“学习” 发生冲突时,我再引导学生寻求接合点,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达到了我所提倡的“乐学”这一目标。同时,尽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3、师生和谐,公正评价。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这一点很重要,可能大部分老师都会对优秀学生更青睐一些,其实,差生更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关爱,因为差生比优秀生承担着更多的来自学业和交际上的压力。如果老师对他们弃之不顾,其它同学也会疏远他,这样就会促使他游离于集体之外,有的自暴自弃,有的消极抵制,都会不利于班级的健康发展。 三、立做人之本。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这也是对我校“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我认为这个“奠基”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的习惯,塑造学生的人格;服务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自我完善。 1、对承诺之事,讲诚信 “诚信” 是一个人的立身根本,一个和谐的集体首先要有诚信之风。儿童的本性是诚实的,之所以有些儿童养成撒谎的坏习惯,大多是受环境的影响。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我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只要是我答应学生的事,我一定要做到。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首先要引导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对他这种勇于认错的行为加以鼓励。久而久之的言传身教,诚信之风自然形成。 2、对集体之事,能承担 每个都有为集体服务的初衷,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在我们班,我把班务工作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环节,使每个同学都有为班级做事的机会,都以能为他人服务为荣。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可谓一箭双雕。 3、对他人之长,会欣赏 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也要善于平衡之术,要让优等生不至于太张扬,也不能让差生太压抑。要培养每个学生都能正视自己,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我班有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班上一直对他挑毛病,告他的状。看到这种情况,这专门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请全班同学找找这位同学的优点,看谁找的多。结果竟发现了他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比如一次一个同学在教室吐了,其他人都怕脏,只有他帮助老师打扫;还有离开教室总记得关门、关灯等等,自此,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了。 4、对他人之错,善包容 一个良好的集体,应该像大海一样包容一切。每当有学生“告状”,说某个同学把他打了一下,我不会武断地把“惹事” 者批评一顿了事,这样做只会让这两个同学关系“紧张”起来。通常我会在了解事情的原委后,让他们自己解决。当然我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全程监控,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宽容的喜悦。 5、对自己之为,有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少年儿童时期是培养自信心的最佳时期,而自信心的获得主要有两个途径:鼓励和成就感,这些机会都需要教师去创造。在教育过程中,我的目标是: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要受到一次表扬,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不妨做点“小动作”,提前给他一些暗示。 6、对他人之难,乐帮助 集体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也能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当一个人在有困难时能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关怀与帮助,他就会产生一种对集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四、训文明之举 “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以拥有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收获良好的命运。”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李得的这段名言,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人的习惯、性格及其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儿童对外部施加的教育影响总是要经过“服从——认同——内化” 这样一个过程的。教育者要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寻找最佳着力点,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教育过程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创设情境,寻找“教机”,促使学生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在这个过程中,最有成效的方法就是激励和强化。 1、目标激励,奖励强化。为了完成阶段性的习惯培养目标,我尝试过很多种方法。比如在培养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时,开始一段时间收效不大,后来我有意在教室或清洁区放一些垃圾,然后我躲在暗中观察,当发现有人主动捡起来后,就大加赞赏,并给予物质奖励。果然,班上迅即掀起一股捡垃圾的热潮,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这种行为慢慢地转化成为自觉行为。 2、兴趣激励,过程强化。我们班经常举行诸如辩论会、答记者问、现在开庭这样的活动。学生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从内心接受了我的要求或是我要表明的态度,比纯粹的灌输效果要好得多。 3、训导结合,后续强化。我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有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先训后导。先用严厉的态度让学生意识错误的严重性,然后再给他讲明道理,解开他的思想包袱。当我批评了一个学生,我会对他进行后续“跟踪”,关注他的心理状况,必要时对他再进行开导,绝不能把批评当作例行公事,只求形式,不求效果。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每个教育者的看法和做法也不尽相同,学生更是千差万别,就这一点说,他山之石,不一定能攻玉。但我觉得有几点是必需的,那就是要有责任心,抛开名利心,同时具备爱心、耐心和匠心,这是造就一个优秀班主任所必需的素养。查看更多